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法现象对翻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摘要:翻译是一门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工作。然而,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人们经常无意识地使原语中的语法知识深深地束缚了译文的生动表达,结果就使译文不自然、不流畅,读起来感到别扭,甚至令人费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翻译症。因此,就必须克服语法翻译现象,使译文真正做到忠实通顺。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它涉及原语和译语两种语言及其各方面的知识。它是用另一种语言对原语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神韵等的再现或再表达。衡量译文是否正确,通常用“忠实”、“通顺”这两项标准。忠实就是原文的信息全部传达,语气和文体风格和原文相一致。通顺指断句恰当,句式正确,选词妥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呼应自然,译语比较地道。
然而,多年来,语法翻译却束缚着翻译的实践。语法翻译是以语法知识为纲,以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法习惯为标准。这样,在翻译活动中使人无意中把以学习外语中的语法现象和培养翻译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翻译混为一谈,严重束缚了人们在翻译实践中的创造性,使译文亦步亦趋地复制原文的语言形式,满纸是用“中国字写的外国语”。食洋不化的翻译几成痼疾,究其病源,就在语法翻译。
语法翻译对翻译造成的影响及危害程度可分为两大类摘要:重度的语法翻译和轻度的语法翻译。
一、重度的语法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现象有很大的差异,往往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对语法方面的理解错误,而使译文背离原意,歪曲了原文的内容,严格地讲就是没有做到忠实于原文。
例1Thescientistutilizesthefactsheobservedtothefullestextent.
译文一科学家利用最大限度地观察到的事实。
译文二科学家把观察到的事实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译文一将“tothefullestextent”作为修饰observed的状语,而实际上是应作为修饰utilize的状语。同时“heobserved”是
“facts”的定语。因此,译文一是错误的,译文二则较为正确地阐明了句子之间的修饰关系。
例2TheyweredeeplyimpressedbytheargumentthattheChineseareadvancing.
译文一中国人民正在前进的论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译文二中国人民提出的论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两种译文区别就在于对advancing这个单词的理解。理解的不同,就造成两种译法大相径庭。该动词作及物动词意思是“提出”,作不及物动词意思是“前进”。而此句中应作及物动词来用。因此,译文一是错误的,译文二是正确的。此外某些单词的大小写、单复数等语法知识对翻译有时产生的影响也较大。
以上这些弊病只要努力去分析,留意去探究是能够克服的。而大多数情况下,译者并非由于语法能力低,而是过多地受到语法条条框框及原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和束缚,译出的语句不符合译入语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对原文抠得太死,译文的用词、句子的结构、采取的修辞手段等采取字句对照。这样译出来的东西生硬、晦涩、费解,甚至不知所云。这就是经常说的“翻译腔”或“学生腔”。
二、轻度的语法翻译
主要指的是译文不自然、不流畅,但能看懂,读起来略感别扭,也比较费解。这样的译文一读便知是翻译文章。目前,这种现象大量存在,造成的危害较大。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新问题引起的摘要:
1.语义对等意识
学生经常认为只要熟记双语生词表上的原词和释意,便可以往返互译了。实际上,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新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在翻译过程中要确定词义,同时还要考虑到语义的表达。在上下文及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典意义和表达意义很难一一对应,既要考虑文字表达的分寸、词性的褒贬、修辞的色彩,同时还要活用词典,根据词典所赋予的基本意思,融会贯通,自己创造出恰如其分的措词。
例1Everylifehasitsrosesandthorns.
假如译为摘要: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玫瑰和刺,这样读起来就让人不知所云了。rose和thorn确是玫瑰和刺的意思,但在此句话中根据上下文来看显然指的是生活中的甜和苦,或者幸福的生活和不顺的经历。因此,应译为摘要:人人都有乐和苦。
例2AgriculturestillistheState’sbiggestindustry.
单词industry确实是工业的意思,但假如译为农业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工业,这读起来前后相悖,难以让人接受。根据理解,不难看出农业仍然在国民经济占很大的比重,是一种行业。因此,该句话应译为摘要:农业仍然是美国最大的行业。
例3那地方是一块肥肉,谁都想吃。
这里“一块肥肉”,假如按照语义对等的方法译成apieceoffatmeat·“谁都想吃”译为everyonewantstoeat不妥。因为根据汉语的理解,这里的肥肉不是指肉很肥,而是指这个地方很有吸引力,很诱人。所以应译为摘要:Thatplaceisanattractivepieceofmeatcovetedbyall.英语中生词表上给出的汉语很少和原词完全等义,许多连原词的某个义项都不能包容。例如,“go”的常用英文释义是movefromonepointtoanother。而对运动物的类属、数量、运动的方向、方式等都未予限定。可译的词远不止是“去”。若事物做水平运动,则可译成去、往、走、行、驶、奔、跑、滚、到、飞、归……;若做向上运动,则可译成升、飞、攀、爬、登、漂……假如对运动的客观描述再加入主观因素,go的译法就更丰富了。例如摘要:gototown上街、gotothefield下地、gotoprison入狱、gointothesky升空、gotoBeijing进京、gohome回家、gotobed就寝、gototheaccident奔向事故现象。
2.语法对等意识
由于译者受到英语特有或惯用的语法的影响,见到凡有物主代词所属’s或of及形容词形式翻译时就加“的”,副词就加“地”,时态加“着、了、过”,被动语态加“被”及翻译时力求做到词性对等,句子成分一致等。
例1“Ipassedyouontheroad?”“Monseigneur,itistrue.Ihadthehonourofbeingpassedontheroad.”
原译摘要:“在路上我屡次经过你面前了吗?”“爵爷,是的。我曾经有过被经过的荣幸。”看译文后半句,读起来非常别扭,不知所云,原因就在于受到of短语的限制,还有beingpassed这个被动结构的制约,实际上这里是指下人能够在路上碰到爵士而感到很荣幸。因此可这样译摘要:
“我多次在路上从你面前经过了吗?”
“爵爷,是的。在路上能够看到您从我面前经过深感荣幸。”
例2Thereportnotedproposalsthateatinglessfatandmorefoodwithwholegrainsandotherfibrescanprotectan-gainstcancer.
原译摘要:这份报告非凡提到了“少食脂肪,多吃含全粮食物和其他纤维素的食物能预防癌症的那些建议。不难看出,原译完全按原文定语从句的结构去译,语序不变,显得定语太长,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读者读起来非常困难。
可改译为摘要:这个报告非凡提到,有人建议少吃脂肪,多吃全粮食品和其它含纤维素的食物能预防癌症。
例3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原译摘要:Languageisnoteasytolearn,youmustpaygreateffort.应该说按照英语语法习惯,这种译法是设有新问题的,但假如按英国人的表达习惯,这种表达就不是地道的英语了。因为英语动词用的少,名词用的多。这里“学好”是动词,英国人常把它译为名词,应是mastery,这就需要对词序进行调整。同时“随便”这个副词就需要变成修饰名词mastery的形容词了。所以,地道的英语应是摘要:Themasteryoflanguageisnoteasyandrequirespainstakingef-fort.
3.形合和意合意识
英语重形合,即句子的形式要和原文的意思保持一致。而汉语重意合,即内在的含义要和原文的意思保持一致。但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由于死记英语关联词意义,或受某一句型结构的限制,译出来的句子比较生硬,形似而非神似。
例1Asthetrainstarted,thepassengersproducedachess-boardandbeganarrangingfigures.
原译摘要:当火车开动的时候,乘客们拿出棋盘开始摆棋子。这里as这个连词,由于受英文词典释议的影响,总是习惯地将as译为“当……时候”、“当……时”,于是“当当”之声不绝于耳。而实际上,这里几个动作火车开动、拿出棋盘、下棋一个紧接着一个发生,有assoonas之意,不应译成当……时候。因此,下面的译文比较恰当。火车一开,乘客们便拿出棋盘,动手摆棋子。类似的这样连词还有when、during、whileif、so……that等。
例2IhadthehonourofmeetingMr.DengXiaoping,whovisitedtheUnitedStatesin1979.
这里句子的后半部分定语从句whovisitedtheUnitedStatesin1979,从语法角度上看是定语。但在语义上看却有明显的状语功能,等于“whenhevisitedtheUnitedStatein1979”,所以应译为1979年邓小平先生访问美国时,我曾荣幸地会见了他。这种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译者总是围绕定语从句和先行词的关系做文章,总是跳不出这个传统概念的圈子。实际上这种结构无论是信息的传递,还是语义的内容都不能完全概括它的定语功能。还有一些句子结构,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法和习惯,翻译时经常会使译语和原语的表达截然相反,大相径庭,而内容却是一致的。如摘要:人们常见的商标用语“keepdry”、“keepthetopsideup”、“mindthewetpaint”假如正面译为“保持干燥”、“上边朝上”、“小心湿的油漆”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应该采用反译法,分别译为“切勿受潮”、“切勿倒置”、“小心油漆未干”,译文就较通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要从根本上消灭语法翻译,就要求译者不仅要了解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的不同,更要注重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要深入钻研透彻理解原作,不要停留在表层意义,要透过表层意义看深层意义的内在含义,摆脱原文词句的影响和束缚,才会译出地道的译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