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外语专业文化教育缺失的生态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生态学认为,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就会发生,生态系统中组成因子就会不断变化和调整,达到新的平衡点。文化教育作为外语专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因子,其缺失已经对外语专业教育生态系统造成了失衡的影响。
1.根据花盆效应,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效果存在失衡
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因为这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需要人为创造适宜条件。而在花盆内的植物一旦离开此环境便会失去生存能力。同理,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系统使学生脱离现实生活,从教材到教材也会产生局部生态效应。这一原理在教育学中一直受到重视,但从生态学的观点去分析,提高了高度,并有可能逐渐走向定量化。在外语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由于文化教育缺失和闭门造车现象的普遍存在,学生的视野不宽,实践不够,创新性不强,达不到社会期望。这就是生态学上所说的“花盆效应”。培养具有全球意识、达到国际化标准的英语专业学生可以通过文化教育的途径来实现,使学生突破时空的局限,加强国际层面上的研究交流,强化生态系统内外的流动,突破“花盆效应”。
2.从教育生态链看,外语专业学生与外教之间的关系存在失衡
传统教育观强调教师权威性的不可挑战,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关系。外语专业从国外引进的外籍教师自然也不外如是。外语专业的学生重视完成课程任务、修得学分,远多过于重视充分利用外教资源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教课堂上虽然会教授一些外国文化知识,然而其影响力是不及具体和人打交道时所感受到的文化内涵的。其实,在如斯年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早已突破了陈旧观念,正一步步走向平等与合作。加强同外语教师尤其是外籍教师的相互交流、学习和合作,有益于双方的发展。
3.根据耐度定律,文化资源海量化与教学运用低效化存在失衡
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的忍耐范围有限,“过”和“不及”都是有害的。同样,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对所处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其适应的上下限,在此范围内主体能很好发展,否则将走向反面。当今社会,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频繁的国际交流为人们接触大量本国及异域文化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现实是,不仅非外语专业,甚至外语专业的学生都不大重视从中汲取营养,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值得一提的是,外语专业教育中,除了象征性地开设了英美文化课程之外,其他课堂上对文化的强调也是少之又少。可见,当今外语专业教育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度是远远“不及”的,这种失衡是有害于整个外语专业教育生态系统的。
4.根据限制因子定律,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存在失衡
限制因子定律是指,在教育生态学中将自然限制因子扩展到社会因子、精神因子。教育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能量流与信息流,当它们低于基本需求时,会限制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当然,对于多种多样的限制因子,要看到其客观限制性,重视、分析它,不断排除其限制作用和影响,教育发展就会更快些、更好些。外语专业教育的目标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培养对外交流的人才。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与信息流即指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目前,由于实际操作中它们的量未达到教育的基本需求量,外语教育的质量必然受到限制。但是,随着文化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将来在现实中得到足够的操练并转化为非限制因子之后,我们也切不可过分强调文化教学而忽视了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的训练,否则就好比空有一副好皮囊,却内里空虚,无法开口。如何掌握好这一平衡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二、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加强文化教育的建议
笔者认为,要切实做到加强外语专业文化教育,还需要一系列的策略。
1.重视外语专业文化教育的缺失
国内高校的外语专业普遍存在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学生视野不宽,不能学以致用,创新性不强,教学效果远达不到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学生在国内高校读完外语专业之后仍然不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活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外语专业的学生就像花盆和温室中成长的植物,离开了母语环境就无法生存。为了摆脱这种“花盆效应”,外语教育系统中的相关者应给予重视,视野与国际接轨,破除陈旧的外语教学思想,积极向外部世界靠拢。
2.创设外语专业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
创设外语专业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需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应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投入,使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找文化资源;加大引进外教的力度,使学生在和外国人面对面接触的过程中得到异域文化的熏陶;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国际合作,如互派留学生、引进高质量的课程等;提升教师素质,加深文化底蕴,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二,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生态群体,是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而在这个生态群体中,教师又发挥着主导作用。加强文化教育建设,教师首先要转变固有观念,同等重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并提上日程;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形成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信念;主动调整指导范式,使学生不仅仅重视基本功的操练,还要结合社会文化因素,讲究语言的使用场合,把“形式、意义和用法”三者结合起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学术和感情联系,以优化师生之间的教育生态链。
第三,当今的学生身处互联网的海洋,然而,近在咫尺的文化宝藏这一学习的因子并没有引起外语专业学生的足够重视。根据教育生态学中的耐度定律,文化意识的缺乏对于整个外语教育的生态系统是有害无益的。
因此应提倡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加强文化意识、人文情怀和外交能力的培养;拓宽自己的文化内容覆盖面,勿以为美国文化就是西方文化;养成文化学习的自主性,加强东西文化、多国文化的对比性学习。另外,学生和教师亦不可过分强调文化层面的知识而忽视了听、说、读、写、译基本功的训练,否则,在摆脱文化缺失这一限制因子之后,却又走入文化过度的桎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作者:陈丹窦琴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