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课堂提问艺术解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精心设计将要提出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所要提向的每一个问题,应精心设计、合理规划,才能有效地克服随意性提问的弊端口日本教育界在80年代初曾用两年时间专门开展“什么是好的提间”的讨论。讨论的结果认为,好的提问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表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2)对学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3)能激发学习的欲望;(4)能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5)富有启发性,并能使学生自省。。这可供我们设计教学提问时参考。那么,怎样具体设计所要提问的间题呢?
(一)根据教学宫要,在关要处设里问题
教学需要是提问设计的客观依据。教学中需要提间,则提问不可少,且应精心设计以确保其效益;教学中不需要提间,则不必勉强而问,以免画蛇添足。如果确需提间,那么又应设在何处呢?(1)理解教材的关键处。是指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如中学语文教材《孔乙己》这课中,有多处出现了一个“笑”字,这个“笑”字实际上就是作者精心构思的“文眼”。抓住这个“笑”字设疑提间,就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掘文中所组含的探意。有位语文教师,围绕这个“笑”字提出了一连串的向题。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笑”的问题研究透了,学生对全文也就理解透了。⑧(2)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就是学生在认知上最感困惑的地方,而这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这里设疑提间,也最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兴趣。下一步无论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新结论或由教师讲述,都会得到很好的启发效果。.〔3)貌似无疑实则蕴疑之处。貌似无疑是学生学习中思维停留在浅表层面的反映,不是真的没有间题,而是学生没有发现深蕴其中的间题。教师在此处提间激疑,可以促使学生的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间题的能力。
(二)组成简明合理的问题结构
研究表明,问题是由题设和问式组成的。题设的内涵宽广与否,是间题内容的范围,称为睡问域,。提问题的问域太广,大而无当,或间域太狭刘、而无当,都会决定提间有无实际意义和价值。这就是说,提间必须有恰当的问域。题设中的判断,包涵的已知的和隐藏的某种思想,称为问题的“预设”,它是指问和答双方共同理解了的事物和意识。预设必须明确,能给人以清晰、鲜明的认识。④同时,教师所设计的间题结构不仅要合理,而且要简明。因为人的注意阐是很短的,而记忆由听觉得来的知识尤为有限。所以,教师所提出的间题宜简明扼要,使学生听了之后,即可了解其意义,而且当他思考答案时,能够把问题记在头脑中。一个问题若冗长繁杂,听了后半句,忘了前半句,便很难把握间题的中心,使学生无从回答。也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厌烦和乏味.可见,间题的简明性和提问的有效性是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的。
(三)设计恰当的问题难度与坡度
研究表明,间题的难度与坡度影响到学生对问题解答的完成程度。教育测量中“难度”的概念为提问提供了数量依据。难度H一1一柔,这里的P是通,”独匹J又吞纽「‘、扣。八卜~“‘W’~~“J‘~~过人数,W为参加测验的学生总数。难度H在o至1之间。但难度若为。,全体学生都能回答,这个间题就完全没有提出的必要,若难度为1或接近于1,几乎没有学生能通过,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差太远,也不是好的问题。课堂提问的难度一般应在0.3至0.8之间,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回答出来。有的心理学家的研究,则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所谓“解答距”就是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间题,让思想的“轨迹”有一段“距离”。纯属记忆性的问题,只要重复记忆就可完成所答,或间上句、答下句,不必经过思考即可回答的提间,是不存在什么“解答距”的一般说来,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提问可以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属于初级阶段,所提的问题,学生只要参照学过的例题、例文,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间题,属于“微解答距”的范畴。第二级,属于中级阶段,所提问题,并无现成的“套子”可以依榜,但不过是现成“套子”的变化与翻新,这样的间题,属“短解答距”的范畴。第三级,则是高级阶段,所提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而不是简单的依傍或变通,属“长解答距”的范畴。第四级,则是高级阶段的发展,属创造阶段,所提间题,要求学生能采用特有的方式(无现成的方法可以参照)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属于“新解答距”的范畴。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提间中四个等级的间题的坡度,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拾级而上,步步升高,直达知识的高峰。
(四)斌予所提问题以新颖角度
教师的教学提问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其具有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间题,所谓“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就是这个意思。⑧当然教学提问新颖角度的确定,要求教师首先下一番琢磨推敲的功夫,才能设计出角度新颖、引趣启思的变式提问来。有些教师就很善于设计“假设性间题”,令学生耳目一新.将学生置于愤徘状态的问题情境之中,往往一问下去,学生便会思绪飞扬,议论风生。
二、讲求教学提问的方法与拉术
同志指出:“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是不行的.”@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怎么间”的问题,就是要讲求提间的方法与技术。
(一)发问
发间是教学提问实施的首要环节,如何发间,可以体现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简而言之,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了发问的艺术性:(1)发问时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都可以发间,但只有在最佳时机的发间效果最好.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佳发间时机呢?就是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徘”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集中、思维激活,对教师的发间往往能入耳入脑、取得良效。最佳发间时机既要求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要求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有机不发或无机而发,都会给教学带来损失。(2)发间对象。教师向学生发间,要注意两点:一是面向全体。即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间题。课堂提间,虽然每次直接回答的只是少数学生,但必须照顾到学生整体。教师应要求全体学生都认真思考,做好回答的准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先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暗示差生注意听,待中等生答个差不多时,再请优秀生补充。切忌先点人后提问,更不要先间优秀生,忽略中等生、冷落差等生,以免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二是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如个性特点、学习程度、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教师发问时应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而不“乱点鸳鸯谱”,否则,易造成学生与老师的隔阂,影响师生关系的融洽。(3)发问顺序。教师发问在内容的难度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学记》中所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间者反此。”但在形式上,教师的发间又切忌按座次顺序点名提问二而应打破次序,有目的地“随机”提间。(4)发间方式。应注意录活多变、丰富多样。可以从解题入手,也可从中间开刀、奇峰突起,甚或从结尾开始,往前推进;可以口头形式,也可以书面形式;可以相对集中,也可有意分散;可让个别学生作答,也可让全班同学议论纷纷;等等不一。(5)发问语态。教师发间时的语气和态度非常重要,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艺术性的提问一陈述语气+疑间语缀。如“你以为如何?”“你同意吗”?“你能告诉我,吗”?必要时可将提问延伸一次,以引入“缓冲区”,获得更深对话的契机。如再加上点鼓励和期待,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更精彩。
(二)待答
研究表明,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所谓“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间题.因为学生可能要作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改变回答.上述第一等待时为学生的回答提供了思考的时间。第二等待时给学生以时间,使他们能完整地作出回答,而不致打断他们的思路•心华学家们经过对比试验,给提间过程增加等待时间3秒或更多些,得出的结论是,稍长的等待时间对学生的语言行为有如下的效果:(1)学生回答的时间长度和语句数量都有所增加;(2)“我不知道份和回答不出的现象减少了;(3)思辩性的思维事例增加了,(4)提出了更多证据,在提出证据之后或之前都有推理性的叙述;(5)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学生计划收集资料活动的次数都增加了;(6)成绩差的学生的回答也增加了.他们甚至测定,设置必要的停顿时间以后,学生的表达量可增长300%到700%。在这之前,学生平均回答某个间题用词只有4一7个;在这之后则增加到30多个。
(三)助答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准确、完整、流畅,甚至完全“卡壳”时,教师应耐心期待并积极设法促使转机,一般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重复发问,申明题意。有时学生因没听清或没理解全部题意而答不出或答不好,教师可应学生的要求重述发问语句,突出重点词语,以助学生深化理解,扫清意义障碍。(2)分解难点、化难为易。有时学生对提间的难点吃不透、摸不准、答不了,说明间题难度对他来说可能大了些。教师可将难点分解成小的间题,降低难度和坡度,以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3)转换曳度,另辟蹊径。有时学生对从某个角度看间题觉得陌生或难以理解,教师不妨变换一下角度,进行变式提问,以助学生从新的角度攻克问题。(4)适当提示,巧用点拨。有时学生的思路误入歧途或不得要领,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指点迷津,以助学生的思维走出误区。(5)补充修正、以求完善。有时学生对所要回答的问题准备不足或因其他缘故,回答得不够完整、准确,或难以独立作答时,教师可视情况请其他同学补答、修正或替答,也可由教师本人做这些工作,以助学生答全、答完所提间题。
(四)总结
课堂提问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总结,公正地指出其优点或不足。如有必要,教师可复述正确答案或再做简单讲解,以照顾到中下等程度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请有关同学复述正确答案,以加深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评价时,一般应从掌握知识的广度、理解知识的深度、知识的巩固程度、错误的数量与性质、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创见性这六个方面综合评价。教学提问的总结,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与综合,认识的明晰与深化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间题是,教师往往对教学提问总结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充分认识,对学生答间采取放任的态度,答间不正确的不予订正,不完整的不予补充,零散的意见不予综合,肤浅的认识不予深化。虽然有间有答、热闹非凡,但“散乱的谈话”不能形成“决议案”,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间题始终没有清晰、明确、完整的认识,更有甚者,有些错误因老师没予订正,会让学生“自以为是”地印入脑海而致误人子弟,那就是教师的失职了,这是要引以为戒的。
三、孩会学生自己质贬
提问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间,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⑦肯尼思•H•胡佛也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间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间。遗憾的是,提间课中常常是按照教师问学生答的反应模式进行。姻赫伯特•蒂利博士甚至建议,每天在课堂上拿出10到20分钟作为“提出创见的时间”,由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具有某种天赋的孩子。然后可以为这些孩子安排一些单独的活动来促进他的学习能力。⑧教师通过提间教学,将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可使学生终生受益。优秀教师们总是鼓励并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间。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的教学,在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好间方面,就是一个突出的典范。她曾说,不能因为学生间得离奇而随便搪塞,更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忙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当然,有时直面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挑战性的质疑提问,确需教师具备博大的胸怀和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