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等艺术教育改革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基础课训练与专业设计脱节。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课程分为造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自成体系,独立成块,这使课程与课程之间失去了有机的联系与贯通。学生在这种教育情况下获取的知识是破碎的、零散的,甚至是相互割裂的。正如工业设计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何人可教授所提到的那样“,如果说工业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我们教学体制不仅将它切成了片,还切成了丝,然后再靠学生将其还原成有机整体,而这是极为困难的”。同时,在基础素描、色彩课中,也存在固化僵硬的教学方式,加之基础课教师大多出身美院的油画系、国画系、版画系,其教学思路与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基础教学陷入重写实摹写与技法而不能自拔。因此,以上种种因素使得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缺乏系统知识与创造力,不懂设计程序,更谈不上具备整体的综合创意能力。
2.重技能训练轻创意。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设计教学中,教师片面地强调了学生的写实能力,导致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出现了重写生轻创意、重写实轻写意、重素描轻速写、重具象轻抽象、重共性轻个性、重技法轻构成的现象。同时,教学中也过分强调对学生进行技法训练和画面效果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这在某种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新与开拓精神。另外,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介入,逐渐磨灭了学生的艺术个性,淡化了学生对自身艺术潜质的挖掘和设计思维的调动。电脑操作的熟练带来了作品形式的程式化,而技法效果的运用也掩盖了思维创意的不足,使艺术创作变成了简单的“拼图”和“生产”。
3.重艺术表现,轻专业理论、技能操作与专业实践。艺术设计教育重造型教育,忽视对所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客户应对经验、技术统筹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把握,这使得设计人员过分追求唯美主义,而导致产品在实用性、功能性与工艺上存在缺陷。加之各院校自身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滞后,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同时,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应用型的特点,这容易使老师和学生忽视理论研究,片面讲求设计的功利性,使理论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张道一教授曾说“:应用型学科固然在于实际应用,然而须有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盲目性。”忽视艺术设计的现代文化特征和文化感,把实用性简单理解为一种操作实践,成为了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误区。艺术设计是艺术,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体质特征,因此,艺术设计理论也要综合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并以这些知识为基础,才能构建自成体系的艺术设计理论。正如尹定邦教授所说“:国外有的学校理论课时超过50%,它是学科,不是术科,术科就是整天练操作手段,那不就是设计匠人吗?这里面我就想到为什么我们出来的人做设计劳工,人家出来的都是设计师,设计制造者。”当今的设计教育将本科教育也误视为技能性教育,忽视了学生视野的开拓、设计理念的更新、文化底蕴的加强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学校课程设置不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呼之欲出。
二、建立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置体系
1.加强理论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理论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未来设计师的成长有决定性的意义。理论课的设置不仅是把设计观念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有思想文化境界,懂得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高素质设计人才。由于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选择开设一些文化史、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的人文社科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设计技能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提高科学和人文艺术修养,使学生具有向更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潜力。同时,还可以推行设计理论课“选修化”进程,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理论学习,扩大知识面和文化素养。
2.改革传统教学内容。首先,加大思维训练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仿性设计为创造性设计。其次,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体系,加强应用项目的设计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市场实际需要得到有机结合。再次,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设计项目和设计比赛活动,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组织能力,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最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设计,这要求学生们要更多地关注、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融入其设计作品中,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发扬民族精粹,让世人对中国有更为立体而深刻的认识,这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己任。
3.构建专业教学工作室运行机制。工作室教学运行机制主要是将传统的以班为单位的统筹安排的封闭式教学机制转换为以工作室为基础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各工作室应有明确的专业专攻方向和风格特点,建立任课教师负责制,让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有专攻”,又利于实验设备的利用。专业教学工作室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优劣是工作室机制的生命,因此,有关工作室的教学形式、制度和方法的研究与制定成为工作室构建的主要工作。
4.建立校外设计实践基地,注重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能够使学生走出去,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提高,使学生通过实践,贴近专业,贴近企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解决现实世界设计问题的责任感。在建设设计实践教学基地时,应因地制宜,尽量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具有合作诚意的单位,并与他们建成长期有好合作关系。
5.提倡综合化教学模式。提倡以课题教学来代替课程数学,即以一个个由易渐难的课题,有机地将系统设计所需的知识,通过教学课题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培养专业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建立综合性的设计教育模式是以设计为中心,即以系统的课题为核心,通过有机地编排相应的知识,造就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这些系列化的设计课题并不一定是要面向实际对象的设计,也可以是基于设计程序和方法论的教学课题,这些课题教学不仅强调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也注重设计过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尤其是实践性环境,包括市场调研、模型制作、工程技术、市场推广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机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艺术设计教育,将科学与人文知识作为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当代教育与设计实践,建构科学可行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