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师生合作艺术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学中的师生合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的合作;一是认识的合作。所谓情感的合作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高度一致,共同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所谓认识的合作是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师生情感的合作是认识合作的基础,是为认识的合作服务的,如果没有师生情感的合作,在认识中很难达到一种愉悦的体验。但是,如果师生之间仅仅注重情感的合作,而不注重认识的合作,很难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师生合作在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首先,师生合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师生合作是学生带着良好的情绪状态参与到学习中来。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好。其次,师生合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路上的一种原动力和润滑剂。师生合作式的教学,教师特别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在紧张的智力活动中克服学习障碍,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就能享受到创造的快乐,从而使其认识的兴趣得到强化。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思维同步,这种与学生的心弦发生碰撞的教学,易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美,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师生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合作观的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疑问难,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学生在解疑探索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会不断提高。
二、师生实现情感合作的艺术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课堂上实现情感合作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使教师把自己赤诚的爱献给自己从事的工作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发挥最大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另外,学生对教师的爱,会迁移到教学活动中,他们会勤奋、努力、积极配合老师,使师生在课堂上实现情感的合作。因此,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相处得十分融洽时,学生才具有学习的热情,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第一,教师要增强自身的魅力。教师要想对学生有吸引力,就必须重视自身的塑造,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仪表、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很强的教学能力、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这些是教师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第二,要多与学生做教育性的交往。以自己的真诚和无私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在交往活动中,师生能相互认识和了解,这样就能增进师生感情,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实现课堂上的师生合作。第三,对所施教的学生要充满热爱的情感。师生关系好与否,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个感情问题。师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尊心。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2·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只是实现课堂上情感合作的基础。要真正达到情感的共鸣,教师还须掌握激发学生情感的技巧。
第一,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情感是最能感染人、影响人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每时每刻都能微妙地、悄悄地进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迸发出思考的活力。教师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精神状态等方面表现出来。语言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传递教学信息,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教师语言应生动、风趣、真切感人,做到既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又具有感染力、号召力,从而达到感染学生,启迪心智的目的。教师上课时,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满腔热情地组织课堂教学,并不断地鼓励学生探求真理。教师饱满的精神状态,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他们会体验到一种和教师协同一致获得知识的乐趣,师生的情感交流畅通无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的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
第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课堂上,有节制地发挥出来。如特级教师霍懋征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要求自己进入角色,想作者之所想,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然后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富有情感的讲述,扣人心弦的提问,适时地辅之以直观教具等,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教师要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因此,教每一篇课文,都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只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
三、师生实现认识合作的艺术
1·教师必须转变“学生观”,把学生当作认识与活动的主体
传统教学把学生当作单纯的客体,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接受状态,师生在认识上根本达不到一种默契的合作。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师生认识的合作,必须把学生当作认识与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是实现师生认识合作的基础。
2·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
教师思维的特点与学生思维的特点不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去衡量学生的思维,所以总是从自己的思维特点出发组织教学,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同步,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师生在教学中要达到思维的同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一般来讲,学生的认识是一个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渐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识的顺序进行教学。
3·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教师在进行教学构思时,应注意教学思路与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的合拍,恰到好处地在关键之处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激发师生的思维共振,产生智慧绚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