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导入阶段表现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十五”期间的重点研究项目,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表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目前美术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正日益受到重视。它是一种国民的教育,为的是促进学生把美术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无法生存。”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当前课程需要改革,美术教师更需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能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学生观融入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为课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教师在观念的革新中要做到,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旧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的传授美术技法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很多美术教师因为专业的特点在以往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从学科本位看待美术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都会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束缚了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长时间的固定模式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感到美术的专业性很强,非常难且很枯燥,使他们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没有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多种教育形式的要求。类似这样的问题还表现在对教材的使用和理解上,不思创新,不求进取。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美术教师总是在上课时,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结构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的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课上40分钟在各部分的硬性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作品看似画得很好,但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所以要想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
二、分层次、分阶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之后,对课堂结构安排上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一)导入阶段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1、本阶段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明确任务。其形式可根据每节课不同的内容灵活多变的安排。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搞好教学“开场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愿望。教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的兴趣,小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任课教师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新一个轻松愉快的“开场白”,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能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而达到想学、爱学。比如在上一年级《我的新朋友》人物头像课,在开始时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学生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上《画太阳》一课时,可以放音乐《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将变得温暖又明亮……”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不但理解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饶有兴趣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
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如:在上二年级《五味瓶》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口尝一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
本阶段意在满足参与愿望,适当降低难度,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发展阶段由为重要,是学生主要学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想象、概括、动手等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化装晚会》一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朋友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是本节课的要点,我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这样首先使学生进行设计合作的实践,其次遇到难点时,学生间可以互相帮助启发,从而达到创造性运用的目的。在这一步中,为避免小组活动出现死角,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小组的人物设计工作,一个学生只能画一个人物,大家协同活动,使本小组设计的人物角色成为连贯的故事。此后引入竞争机制,大家都想参与竞争,并想在竞争中获胜,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
2、创造性是指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向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激发其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充分发展创新精神的创造力,创造性的完成作业,增强其创造性人格。如:在上《办年货》一课时,同学们热情很高,都献计献策,提出了老师很多没有想到的好点子,像分工做“收银员”、“理货员”、服务员”、“顾客”等角色的方案;分组组成家庭的方案;大家建年货市场的方案等等。由于备课准备充分,内容全面,教学效果非常好。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首先就要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爱思、多思、勤思、善思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好的点子,再萌生自我的新想法,教师要通过弥补、借鉴、启发、点拨,来发挥学生的个性,在鼓励声中使学生体会成功之乐。
(三)评价阶段突出学习的创作性和实用性
本阶段意在用多种形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议,使学生认识自身不足,取长补短。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互融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的像与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的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的差的,要发现他的“闪光点”,表扬像“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画画时:“你们必须给我把颜色涂均匀,涂不均匀的要罚重画!”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画,只要认真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画好。”这种实用性的话语,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画,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作品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们留点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组讨论、相互评议,学生不但可以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我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的好,我要学”……。
(四)拓展阶段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让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个人作品完成后,我采用KT板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进行随意组合粘贴展示,如:学生画动物可以组成一幅“动物乐园”;画烟火可以组成“节日的夜晚”;画花朵可以组成“百花圆”等等。合作学习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自主展示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了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共同成长的团体文化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方式。课后拓展“授之以渔”的新渠道。
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结束后教师留给学生的《儿童画廊》的网址,课后拓展为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开创了新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