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中医药文化创新对翻译理论的影响范文

浅谈中医药文化创新对翻译理论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中医药文化创新对翻译理论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中医药文化创新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摘要:“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更多分享中医价值,医学文化内涵,和中医药的健康理念和智慧等。中医药文化高效准确自信的传播离不开翻译决策、实践、标准和原则等翻译理论方方面面的指导。现阶段中西方学者大量借鉴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中医药领域翻译,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文化传承和医学价值的传播,但带有浓厚西方文化色彩。京廊中医药协同化发展背景下,廊坊中医药文化创新建设有相对优越的政策资源和人才优势,可推进中医药翻译理论的功能和视野创新,索源求融,为深入中医药文化源头和新时代的要求寻找发展动力和方向,更好服务于文化传播和学科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廊坊中医药文化创新;中医翻译理论;影响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近几十年中医药翻译从萌芽到实践理论蓬勃发展,焦点从“怎么翻”转移到“为什么这样翻”。翻译决策和实践上吸纳更多维度,兼顾标准和指导思想,但仍有诸多发展缺憾和局限。专家学者曾积极呼吁构建中医翻译理论[1],为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汲取丰厚滋养,兼顾传统传承和创新发展。“京廊中医药协同化发展”背景下廊坊中医药文化建设在保护,传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有广泛而相对丰富的实践,但鲜有研究深入探寻廊坊中医药文化创新对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影响。本文将结合中医药翻译理论现状和廊坊文化创新优势探讨廊坊中医药文化创新对中医药翻译理论的引领作用。

一、中医翻译理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翻译理论早期主要关注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及策略的选择上。李照国先生指出:薄文重医,得意忘形,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2]。归化可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与接受,异化可保留其语言特色,哲学和文化内涵。鉴于中医学科特殊性及普及度不高,萌芽期翻译倾向于异化为主归化为辅。近年来中医翻译理论显示出良好适应性,大量引鉴外国翻译理论对中医古籍翻译进行研究分析,涉及到中医药学科的方方面面,使中医药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丰富视角,注入关联理论、释意理论、图式理论、生态翻译、符号学、折中主义理论等。其中释意理论着重沟通与交际,须忠于意义,忠于源语言思想,也忠于目的语言和受众,翻译除传递语意,更应促成两种语言内外的思想文化交流与沟通。归根结底,释意理论既尊重不同语言和文化,也尊重原文作者和读者,能相对客观全面看待中医药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翻译实践原则和策略,学者和译者尝试以此理论指导,采取相应的翻译原则:如接受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含蓄性原则等[3]。文化图式理论也用以指导中医药翻译。中医语言内涵丰富,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图式。中医学大量专业术语和表达在英语中缺乏对应语,文化图式缺失和文化图式相异构成中医药古籍语言和译文受众之间的理解鸿沟,其包括古典哲学文化图式等,比喻修辞格文化图式和典故文化图式。可借用文化归化法,释诊法,植入法和融合法。翻译策略可选用西医词素造词法,直译,意译,音意结合,音译加注,直译加注,意译加注[4]。此理论针对性运用翻译策略,既不盲目排斥也谨慎保留特色,有利于促进中西医文化的交流共生。中医翻译理论发展现状给相关从业人员提出诸多新要求:深入中医古籍,发掘医学精髓及医古文经典中字词精准含义,理清中医理论的发展历史;培养中医翻译复合型人才队伍,建中医药翻译语料库;发掘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关联;推进中医药领域各项标准化建设,为中医药翻译规范奠定基础;促进中医翻译领域的中西方进一步合作。

二、中医翻译理论创新

借鉴西方翻译理论来审视评鉴中医药领域翻译,除重大历史原因,也因西方翻译理论体系明晰,逻辑缜密,分析能力强,在相当长时间内推进中医翻译实践的发展和中医药医学理念和文化传播,造福人类健康,扩大了文化交流,但也存在诸多遗憾。同时留给我们诸多思考:如何拓宽视域寻找翻译理论跨国跨学科跨越式发展?应该是深入中医传统文化,深入时代和社会要求来突破并创新。第一,从功能来说,翻译理论服务于翻译实践,须转换文字,呈现中医药文化内涵与医学价值,并扩大社会服务和传播功能。以为借用外国翻译理论解释和指导中医翻译实践,无法完全满足上述要求。西方主流的翻译理论有明显语言烙印,以翻译本质问题为核心,从宏观上与不同学科结合,研究带有浓厚西方文化色彩和价值观倾向。它无法完全针对性服务于中国传统语言文字,中医学,中医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西方翻译理论则无法从宏观、深刻和完整的视角探讨中医翻译的深层理念和指导思想。许多研究者有过深入思考,尝试从传统文本中寻找翻译理论发展的动力以推进中国翻译理论建设[5],而总结仍沿用西方翻译理论研究框架来讨论中医药翻译理论的创新发展,欠缺针对性。中医药文化开放包容,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独特优势和精神,传递着中国文化的超越性关怀,为人类共享文明与健康提供了新的源泉。翻译理论如何服务翻译实践?对于中医药翻译来说,须深入中医药文化传统深处探寻一条适合中医语言,中医学科和时代要求的理论。第二,从视野来说,翻译理论和中医药学科结合的创新发展,在于能促进翻译学科和中医药学科进步的同时,还可以履行文化使命,真正实现跨学科特色化可持续发展。西方翻译理论作为舶来品,无法嫁接在廊坊中医药文化建设中为中医翻译理论提供足够源动力来促成上述进步与发展。上述遗憾留给我们诸多思考:如何继续拓宽我们的视域寻找翻译理论跨国跨学科跨越式发展?必定是:摈弃价值观偏见,文化偏见和学科偏见,深入中医,深入中医语言和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中国社会和时代背景。

三、廊坊中医药文化创新优势

廊坊中医药文化创新体系中,复合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滞后,传播主体和渠道单一,创新制度建设缺乏标准和规范制度建设,极大地约束了廊坊中医药文化创新的步伐。《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到: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于2020年基本形成,国内政策支撑体系和国际协调机制逐步完善。许多省市已建立“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工作办公室,廊坊也着力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中医药+”的新发展模式,“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的战略实施给廊坊中医药文化创新建设带来丰厚的政策红利和智力优势资源。此外京畿之地廊坊发展会展经济临空经济,有更多窗口向世界人民全面呈现中医药医学内涵和文化价值,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将中医药技术和理念作为载体造福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如何将中医药文化更恰当更自信地传播和表达,便是考验廊坊中医药文化创新平台和体系的智慧和有效性。廊坊中医药文化传播资源和渠道得天独厚,发展特色的中医翻译理论迫在眉睫。但若为走出去而翻译,或为翻译而翻译,翻译实践易走偏,走窄。廊坊中医药文化创新建设要充分利用源优势,结合中医药学科特点,语言特点,传承和传播要求,索源求融。尊重中医学科传统和文化传统,融合不同人在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高度结合廊坊中医药文化创新的优势资源和要求。廊坊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对中医药翻译理论影响的研究促使我们更理性客观地去看待外国翻译理论在中医药领域的促进作用,也督促我们创新探索解决各种适应不良,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更有效地理论支持,为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贡献廊坊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照国.重视中医药翻译理论研究加快中医翻译学建设步伐[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7(4):64.

[2]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3]石少楠.释意理论视角下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翻译原则探析[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4]张林熹.“深度翻译”与中医方剂的文化意象传递[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10):1252-1254.

[5]周义斌,王银泉.1981-2010年中医英译理论的依据及策略选择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4):1016-1019.

[6]张佩瑶.对中国译学理论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国翻译,2004(5):3-9.

[7]何刚强.自家有富矿,无须效贫儿——中国的翻译理论应当独树一帜之理据[J].上海翻译,2015(4):1-8.

[8]杨星君,叶进,丁年青,等.跨文化视角下中医文本的“丰厚翻译”述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4):1452-1455.

[9]范春祥.中医语言隐喻特征及其翻译策略浅议[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551-553.

作者:张小未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英语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