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学翻译中西文化处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翻译的本质是用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表现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翻译过程中不同文化观念的冲突是翻译的关键。《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着各种译本。本文以较为权威、经典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为例,简单谈谈翻译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中西文化的差异。作为我国的古典文学经典,《红楼梦》已经出现多种英译本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较为经典和权威的译本为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翻译的ADreamofRedMansions及牛津大学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翻译的TheStoryoftheStone。《红楼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民俗、宗教等众多方面。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翻译过程中不同文化观念的冲突是翻译的关键。本文以两个翻译本为例,谈谈翻译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亲属称谓的处理
亲属称谓反映了人物之间的血缘或婚姻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一定的民族文化特性。在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习惯中,由于文化母体的差异,亲属称谓语也各不相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重名分,讲人伦”,西方则强调“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因此在称谓系统规则上差异明显。《红楼中》亲属称谓语大量存在,如何在翻译中用非常贴切的英语表达是一件不甚容易的事情。以第三回中的这句为例:“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1]霍译本:Andeverythingabouthersodistingue!Shedoesn’ttakeafterYoursideofthefamily,Grannie.She’SmorelikeJia.[2]杨译本:“Herwholeairissodistinguished!Shedoesn’ttakeafterherfather,son-in-lawofourOldAn-cestress,butlooksmorelikeaChia.NowonderourOldAncestresscouldn’tputyououtofhermindandwasforevertalkingorthinkingaboutyou.”[3]这番话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对贾母夸赞黛玉的,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男性为主的家庭文化中,内亲外疏的家庭人物关系。在汉语文化中,孙女就是儿子的女儿,属于嫡亲;外孙女是女儿的女儿,只能算外戚,二者不能等同而视。而在英语语言系统中,应对汉语中这两个完全不同称谓的只有“granddaughter”一个词,要想清楚地表达其中复杂的“嫡亲”与外戚之间的远近亲疏非常不易。比较杨、霍二人的翻译,霍译本旨在表达“嫡亲”这层关系,但并未交代清楚,甚至没有交代贾母与黛玉的关系,导致翻译中歪曲了言者的意愿,也未能表现出王熙凤八面玲珑的性格。由于文化差异,霍克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世态习俗和宗法关系了解不够透彻,以致翻译中歪曲了原意。杨宪益充分领会并传达了王熙凤讨贾母开心的意图,通过黛玉的父亲与贾母关系的角度,将黛玉与贾母之间的关系清楚地交代出来,很好地传达给读者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此外,霍译本将老祖宗译为“Grannie”,在原文和译文中二者所指的信息具有等值关系,但与原文存在着较大的内涵差异。王熙凤称贾母为老祖宗,一方面是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一方面表明贾母在这个大家族中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从原文的内涵来看,“老祖宗”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祖宗”或者“奶奶”,它具有特定的含义。杨译本以“OldAnces-tress”保留了原文的文化意义,也准确传达了贾母的权威地位。
二、意象翻译的处理
翻译家奈达曾说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4]汉语属于象形文字,而英语则由字母组成,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在翻译中要找到对等的意象词语并非易事。《红楼梦》的原著中有很多特定的文化意象,如果直译会导致文化含义的支离破碎和文化意象的缺损。因此翻译中,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重构或修润、转换文化意象的手法进行意象翻译。如第二十七回中曹雪芹以“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分说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杨妃”指杨贵妃,“飞燕”指赵飞燕,熟悉中国文化的人自然明白,作者分别以她们丰满和瘦弱的形象以及独特的气质代指薛、林二人。但对于西方读者来说,“杨妃”“飞燕”所指何人,她们四人之间有何关系,如果采用直译法会让读者一头雾水、难以理解。为弄清主人公的身份,霍、杨二人都选择了意象重构和修润的手法,翻译为“Baochai”“Daiyu”和“Beauty”使读者一目了然。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在一种文化传统中具有正面寓意的文化意象,在另一种语言中有可能是反面的丑陋形象。[5]以《红楼梦》中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中的“地府”为例,它与英文中的对应词为“hell”,若仔细品味,二者在东西方语言中却不尽相同。“地府”虽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中有炼狱的意思,但“归地府”并非一定指作恶多端而被打入地狱,小说中展现了尤三姐遭遇柳湘莲拒婚绝望自刎,所以表示“死去”之意;在英语中“hell”却含有贬义,只有有罪的人才会“gotothehell”[6]。虽然二者所指物象相同,但寓意却大相径庭。如果翻译中利用物象对应生搬硬套,用“hell”代替“地府”,就歪曲了原意,给上下文的贯通设置语言障碍,不能表现这段对白的真实含义。霍译以“Shamedrivesaheartedyoungwomantotakeherlife”,杨译为“Agirlinloveisrejectedandkillsherself”,采用意象转移的方法很好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三、历史人物和典故的处理
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等的不同,翻译中对于原文出现的地名、历史人物和典故等很难理解。[7]这种情况下采用直译或音译加注法不仅能够帮助读者理解,而且保留了原著中的语言文化特色。如:《红楼梦》第三回:“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1]“比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异常聪慧;“西子”即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其病态的美为人们千古传诵,这两句话意在称赞林黛玉的聪慧过人和娇弱之美。霍译直接将“比干”用汉语拼音直译为“BiGan”,“西施”译为“xishi”;杨译“比干”为“PiKan”,“西施”为“HisShih”。二人在翻译中,都采用直译的方法,保留了原著的文化色彩。再如一百一十八回:宝玉点头笑道:“尧舜不强巢许,武周不强夷齐。”前后两句各有典故,巢许指中国古代隐士巢父和许由,尧、舜为古代君王,他们要禅让天下,而巢父、许由执意隐。后一句中,夷、齐指伯夷和叔齐,武、周是西周时的武王和周王,伯夷和叔齐宁可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粮食,被看做具有高尚操守的典范。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带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色,采用直译法会造成读者的理解困难,霍译采用直译法未加注补译,给读者理解造成了困难,不能很好达意;杨译则在直译的基础上加注,使读者对原语文化中的典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阅读的同时丰富了知识文化。
四、结语
用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表现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翻译的本质。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是一种交际工具,使用过程中带有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因此翻译的过程带有明显的文化移植信息。翻译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文化差异,翻译者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有效翻译,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还必须深刻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翻译中,根据文化差异和语境信息灵活选用翻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