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翻译特性与属性探讨范文

翻译特性与属性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翻译特性与属性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翻译特性与属性探讨

一、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

英国文学评论家I.A.Richards曾经这样说过:“translationmayverywellbethemostsophisticatedeventintheevolutionofthewholecosmos”(翻译很可能是宇宙进化史上作为复杂的活动之一)[1]的确如此。翻译活动的复杂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单是翻译的分类就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答案。参照不同的标准,翻译就会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前苏联著名语言学家RomanJacobson在OnLinguisticAspectsofTranslation一文中就曾根据翻译活动所涉及到符号代码将翻译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translation)[2]。如果以翻译活动的客体性质作为参照点,翻译就可以笼统地划分为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两大类。非文学翻译包括科技著作的翻译、新闻通讯的翻译等,属于知识性的信息传递,其特点是确定性和准确性;而文学翻译(如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翻译)则有点不同,它除了具备知识性信息之外,还具备文学作品特有的审美信息,其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性、创造性、审美性和模糊性。如果说非文学翻译追求的是“真”,那么文学翻译则追求的是“美”。

在非文学翻译中,译者只要把源语文本的信息如实地传达出来即可;而对于文学翻译来说,仅仅忠实地传递知识性信息还远远不够,译者还必须要传达出源语文本的审美信息。相比较而言,非文学翻译对准确性的要求比文学翻译要高得多,虽然文学翻译也要求忠实、准确,但是,由于文学语言表达的模糊性和含义的不确定性,忠实和准确常常缺乏确定的衡量标准,再加上译者与译者之间理解上的差异,就出现了“一千个译者笔下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局面。从另一个角度看,文学翻译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翻译类型中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它具备了一些独特的属性,而这些属性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为非文学翻译所拥有的。那么,文学翻译到底具有哪些属性呢?

二、文学翻译的属性

说到文学翻译的属性,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创造性。的确如此,创造性可以说是文学翻译最为显著的属性之一。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源于文学的功用与特性。从本质上说,文学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人类审美的精神需求,它“生成于主体对人生的审美把握,它要求必须以想象而不是摹写或复制的方式把握社会生活,因此文学又往往高于生活。文学的基本性质与主要特征,均源于文学和生活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3]。正是这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征赋予了文学作品创造性。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必须竭尽所能去体会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进而完成用译入语传达此体验和感悟的使命。但是,这样的使命又不是依靠简单的文字转换就能完成的,它必须依赖译者的创造性。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体现在两个层面:语言层面的创造性和原作文学价值层面的创造性。如果说原作是一种文学创作,那么,说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是毫不为过的,只不过这种创作是“二度创作”或者再创作而已。郭沫若先生对于翻译的创造性是这样理解的:“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翻译工作者要精通本国的语文,而且要有很好的外文基础,所以它并不比创作容易。”[4]

但是,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不是那种天马行空般绝对自由的创造,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创作,否则,那就不是文学翻译而是文学创作。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有了限制,译者才有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并且也只有在这种限制中,译者才能施展身手。难怪有人曾经这样认为,翻译“就好比戴着脚镣在绳索上跳舞”[5]。这句话正是文学翻译创造性限度的形象写照,同时,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文学翻译的另一个属性,即从属性。

文学翻译的从属性是由翻译的标准及翻译目的所决定的。纵观古今中外林林总总的翻译标准,我们总是可以在其中找到作为翻译首要标准的“忠实”的影子。翻译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作,力求反映原作的原来面貌。为此,译者必须尊重原作,不能撇开原作天马行空,只能亦步亦趋于原作。脱离了原作的翻译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充其量只能算是“拟作”。可以说,从属性是文学翻译的重要属性,它也是一切翻译的属性。前面曾经提到,文学翻译是一种“二度创作”,那种不以原作为出发点的“创作”只会离原作越来越远,越“创作”就越离谱。也就是说,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是离不开从属性的。但是也应当看到,从属性只是文学翻译的诸多属性之一,过分强调文学翻译的从属性只会让创造性无所适从。事实上,翻译的地位和翻译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与人们单方面地关注文学翻译的从属性有很大的关系。对此,方平先生有过这样精辟的见解:“从属性只是文学翻译的一个方面。如果过于夸大了,甚至只看到文学翻译的‘从属性’,那么文学翻译将成了‘依样画葫芦’的简单劳动。很多人,对文学翻译往往抱着这一种过于简单化的看法,因而导致了对文学翻译的误解,甚至不公正的偏见。”[6]

的确如此。文学翻译除了具有从属性和创造性之外,还具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那就是主体性。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要比非文学翻译大一些。如果我们承认文学翻译具有创造性,那就等于同时承认了文学翻译的主体性。一方面文学翻译是一项极具艺术性的活动。凡是艺术性的东西,都需要主观能动性的参与,而主观能动性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挥。文学翻译也是如此,它的创造性离不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换言之,正是因为文学翻译拥有主体性,它才能够拥有创造性。脱离了主体性的文学翻译就谈不上创造性。另一方面,文学翻译是译者对作者生活体验的再体验,在这过程中它就会不可避免地打上译者主观体验的烙印。作为翻译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主体,译者不是一台冷冰冰的翻译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个体。尽管在译作的生产过程中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但他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去确定如何把自己阅读原作的主观体验传达给读者。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文学翻译是译者对原作的主观阐释。既然是主观阐释,当然就会涉及到主体性。由此可见,主体性是文学翻译的重要属性之一,可以说,没有主体性就没有文学翻译。

但是,文学翻译的主体性也有度的限制。我们既不能对文学翻译的主体性视而不见或者妄加贬低,也不能将其过分夸大。视而不见或妄加贬低文学翻译的主体性,翻译创造性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译者就很难生产出一流的译作;过分夸大文学翻译的主体性,翻译就容易变成自由创作,将原作当成创作素材对其随意改动、任意发挥,这样就背离了文学翻译最基本的忠实原则。

三、结语

总之,文学翻译之所以是文学翻译而不是非文学翻译,就是因为它具备创造性、从属性和主体性等属性。这三方面的属性是一个辨证的统一体。首先,主体性的确立成就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没有主体性就谈不上创造性;其次,创造性不是无限度的发挥,而是依附于原作的创造。也就是说,创造性必须要受到从属性的限制;最后,如果只看到从属性而无视创造性,文学翻译的价值和地位就得不到应有的承认。

当然,承认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从属性和主体性并不是说它们就是文学翻译的所有属性,也不是说它们就是文学翻译所特有的属性,而是说这些属性在文学翻译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正确认识文学翻译的属性,有助于正确认识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性质、地位和价值,正视翻译过程中的困难,进而承认文学翻译对文学以及相关领域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