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译者责任缺乏产生的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文学翻译存在的意义在于它的双向服务功能。一方面,它可以使读者突破阅读语言的限制而便捷地阅读非母语的优秀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原作者突破写作语言的限制在更广的范围内获取更多的读者。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文学翻译就是一种服务工作,这种服务的成败取决于译本是否能同时满足读者和原作者的需要。目前国内外国文学翻译领域空前繁荣,每年都有大量的译本纷纷面市,然而,就翻译服务质量却不尽如人意。许多文学译本(甚至包括一些出自名家之手的译本)的可信性、可读性都很让人担心。本文是笔者在通读了《天堂》汉语译本①和托尼·莫里森的原著后发现其中存在几类的值得探讨的翻译问题,认为翻译者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包括对读者、原作者和自身的三重责任意识)是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需要声明的是,本文只是就《天堂》译本中的具体翻译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无意评判译者本人及其其余译作,不当之处,敬请见谅。
一、对读者的责任不足产生翻译问题
满足读者的需求是文学翻译的第一标准,任何翻译工作都必须首先对读者负责。外国文学作品汉语译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的、以汉语为母语的、爱好文学的读者群体。这一读者定位是文学翻译工作必须明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换句话说,为国内读者提供可读性强的汉语文本是文学翻译者的责任。这里的“可读性”是由读者对译本要求的三个层次决定的:(一)译文要“说汉语”,即以汉语为书写语言;(二)译文要“说纯正的汉语”,即汉语行文要通顺、规范;(三)译文要“说有文采的纯正的汉语”,即要尽可能满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的审美需求。译者是否有足够的为读者负责的意识,是决定必译文能否达到这些的要求的关键,《天堂》汉译本中恰恰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一)原文没有充分翻译成汉语
以《天堂》汉译本为例,其中前前后后至少有七处夹杂着外语,短则一个词,长则一段话。在这些保留着外语的行文中,仅有270页一处对译文中保留的“Domine”一词配有脚注,即“注:原文为拉丁文”。然而该脚注并没有说明“Domine”的含义是“主”。译文中对其余各处没有翻译的原文在语种和含义方面都没有做出任何注释和说明。实际上,这些未翻译的几处词句都是拉丁语,都是由小说中的人物“母亲”或者“康瑟蕾塔”说出的。“母亲”是修女,康瑟蕾塔则是从小在修道院里跟随她长大。修女们早祁晚祷的生活常常用到拉丁语经文,因此原著中她们时而使用拉丁文是情理之中的。对于西方读者来说,他们大多熟悉天主教、基督教的祈祷用语,因此,原著中夹杂在英文里的拉丁语无需额外的解释。然而,对于我国读者来说,大多数人外语水平有限———这也正是我们选择阅读汉语译本的主要原因,同时我们与西方的宗教文化背景不同,几乎无法猜测那些出现在汉语中的拉丁语的含义。读者对相关内容无法理解,更谈不上欣赏了。
(二)汉语行文牵强生硬、文法不通
通顺是对一切翻译的起码要求,文学翻译要忠实于原文的含义,也同样要使译文读起来自然流畅。《天堂》汉译本中好多句子显然是照原文逐词直译过来的,读起来很不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有些地方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让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一般来讲,大部分喜爱文学作品的读者都具有一定的文字欣赏水平,他们期。那些翻译痕迹明显、词不达意的句子显然是毫无美感可言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形合”与“意合”不能兼顾的情况时,译者应该选择“意合”,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牵强生硬的汉语。
例1:他们的短袖衫,工服衫和花哨上衣吸进寒气,觉得象是在发烧。②
原文:TheirT-shirt,workshirtsanddashikissoakupcoldlikefever.③
[分析]按照此句的汉语行文,读者是否可以认为短袖衫,工服衫和花哨上衣有发烧的感觉呢?译者明显是直译了原文,同原文一样省略了主语,却造成了语义不清。
例2:当初他妈妈给他洗澡用的锅不如这个汤锅大。她在老家出生的那栋房子简直是个豪华奢侈的住宅。他住的房子又大又舒服,而这座镇子的繁华程度与他的出生地堪有一比,从脚到肚皮足足走了五十年。④
原文:Hismotherbathedhiminapotnobiggerthanthat.Aluxuryinthesodhousewhereshewasborn.Thehousehelivesinisbig,com-forbr,andthistownisresplendentcomparedtohisbirthplace,whichhadgonefromfeettobellyinfiftyyears.⑤
[分析]此句是一个黑人在目睹女修道院内的奢华时的感受。
从这段译文看,似乎他和他母亲的出生地都很繁华富裕,我们几乎看不出他有什么可感慨的:他母亲出生在豪华奢侈的住宅,他本人的房子又大又舒服。可为什么给如此富足的人家给孩子洗澡的锅还不如汤锅大?而且,从脚到肚皮走是怎么样的走法?足足走了五十年又是从哪里走到哪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二、对原作者责任意识不足产生的翻译问题
文学翻译不仅要满足读者的需要,也要同时满足原作者的需要。当那些原著作者将翻译的重任交付与译者时,他们显然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译文版本获得更多读者,期望自己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等在其他国家会得到认可和欣赏。任何一个负责任的译者都应该正视并尽可能满足原作者的这两种希望。为此,译者必须要能够正确解读原著,充分的理解既是译者在译文中准确地向读者传达原作者的本意的基础,也是译者在译文中要体现原著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的关键,这一点从《天堂》汉译本中的以下问题中可见一斑。
(一)译文错误
《天堂》汉译本中出现了多处完全错误的译文,这些错误的译文既有因为对单词和语法误解造成的,也有因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造成的。令人费解的是:原著中同样的词语出现在译文中却有时被译对了,有时又被译错了。由于译本读者大多在心理上对译者权威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信赖,他们完全依靠译文来了解国外的作家和作品,误译的结果是译文不仅向读者输入了有关原作品的错误信息,导致读者对作品的误解,而且还会因此导致读者对原作者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怀疑,扭曲原作者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以下是《天堂》中的几处误译:例3“:掌心小十字架”(1)
[分析]与该词对应的原文是palmleafcross,此词在该作品的第一页首次出现,而后又在该小说中反复出现多次,正确含义是棕榈叶十字架,是一种基督教的圣物。
例4:达斯蒂对玛维斯的事丝毫不感兴趣,她吃了两块点心,聊个没完,大部分是关于她脖子上吊着的六条狗的尾毛的主人的故事……狗尾佩饰叮当作响……⑥
原文:NotinterestedinanythingaboutMavis,DustyatetwoMallomarsandchattered,mostlyabouttheownersofthesixdogtagsthathangfromherneck……theclinkofdogtags……⑦
[分析]年轻漂亮的女孩“脖子上吊着的六条狗的尾毛”?实在让人困惑。更让人不解的是“狗的尾毛”随后又迅速变成了“狗尾佩饰”!其实,“dogtags”只是通常挂在狗脖子上的小牌子而已。
(二)译文有失原著风格
作为黑人作家,莫里森深受非洲“格里奥”口头文学传统的影响。她试图通过书面语言实现口头讲述故事的效果,强调“我书中的口语性是有意为之”。⑧《天堂》的叙事语言也毫不例外地呈现出口语般简洁流畅的特点,读起来仿佛有人在我们面前娓娓动听地讲述故事。然而,胡先生的汉译本行文似乎忽略了原著的这一特点。王守仁先生撰写的关于莫里森的论著,其中节译了《天堂》的部分内容。相比而言,后者的译文似乎更能体现莫里森作为语言大师的魅力。不妨以小说开始部分为例进行比较:例5:[原文]Theyshootthewhitegirlfirst.withtheresttheycantaketime.Noneedtohur-ryoutthere.Theyareseventeenmilesfromatownwhichhasninetymilesbetweenitandanyother.HidingplaceswillbeplentifulintheCon-vent,butthereistimeandthedayhasjustbe-gun.⑨
[译文]:他们先朝那个白人姑娘开了枪。对于剩下的人他们可以从容下手。没必要匆忙离开这。他们离一座镇子有十七英里,而那座镇子离别的镇子都有九十英里之遥。在这座修道院中有的是藏身之处,这一天才刚开始,还有时间。⑩
[分析]:原文共5句话,包括标点共53个词,句式和用词都很简单,体现了口语化的特色。译文同样是5句话,共98个词,其中却出现了“从容下手”“、之遥”等口语中很少使用的字眼,这些书面语言显然不能再现本段文章的口语话风格。就这一点而言,王守仁先生的译文应该更好些。“他们先朝那个白人姑娘开了枪。对于其他女人,他们不用着急。没必要急着离开这儿。他们离小镇子有十七英里之远,而从那座小镇要走九十英里才会有别的村镇。女修道院里会有许多躲藏的地方,但他们有时间,天才刚刚开始亮。”11
三、忽视译者自我责任意识产生的问题
文学翻译是一种服务工作,译者必须要对读者和原作者负责。文学翻译同时也是一种严肃的学术工作,译者必须为自己的学术声誉负责。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内读者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外语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外国小说面前,文学翻译者“我译,故我在”的传统地位早已不复存在。相反,读者们正在变得越来越精明和挑剔,任何错误的、蹩脚的、甚至是不完美的译文都迟早会被发现和质疑,读者的评价必然会直接影响译者的声誉。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充分对自己负责,尽量避免译文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瑕疵。
首先,虚心可以使译者减少错误的翻译。“知也无涯”,任何人都有自己知识上的盲点,文学作品中的用词又五花八门,译者遇到不懂的内容很自然。虚心的译者应该随时准备用各种工具书、网络或向别人来学习和求证自己不熟悉的词语和背景知识,千万不能想当然地望文生义,这样就完全可以避免出现上文提到的不完整的翻译和错误的翻译。
其次,细心也是避免出现错误翻译的重要保障。《天堂》的译文里有这样一句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话“:玛维斯趁着勃迪在游戏学习上班,边绕着房子走,边想着:钱、阿斯匹林、疼痛、内衣;钱、阿斯匹林、疼痛、内衣。”12此时,故事发展到玛维斯准备出逃并在考虑要带的东西。显然,“疼痛”夹杂在所要带走的东西里是绝对不合逻辑的。笔者对照原文之后发现原来是译者看错了原文中的对应词。此句的原文是:Mavishadwalkedaroundthehouse,whileBirdiewasatthePlayingSkool,thinking:money,aspirin,paint,underwear;money,aspirin,paint,underwear。13译者把原文中paint看丢了一个字母,看成了pain,所以把“油漆”译成了“疼痛”,结果却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第三,译者要有耐心。
耐心是任何翻译者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如果能够耐心地多读几遍原文,就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原著,其中的一些疑难之处会在反复阅读后逐步被排解,而不至于在翻译中出错。在作品译完之后,译者也同样要耐心地反复阅读和推敲自己的译文,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上面的例子中,即便是译者最初看错了paint这个单词,仅隔六行之后的下文中又再次提到了玛维斯去“paintshop”把车喷成了紫红色,此处的译文中,译者已经很清楚地将“paintshop”译作“油漆店”了。那么,如果译者耐心地通读了自己的译文,难道不会发现并更正“钱、阿斯匹林、疼痛、内衣”之类的误译吗?
四、结语
文学翻译的社会功能不仅仅是娱乐,还包括文化传播、教育认知和性情陶冶等许多更重要的方面,这些才是文学作品翻译存在的意义所在。因此,文学作品翻译者必须首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严肃性,才能不断地省察自己是否真正担负起了对读者、原作者和自身的三种责任,并在省察中逐渐提高自己译作的质量。当然,责任意识只是做好文学翻译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好文学翻译者还必须同时具有驾驭两种语言(原作语言和目的语)的能力,而对于将外国文学作品译入汉语的译者来说,足够的外国语言和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中文基本功底都是不可或缺的。此外,文学翻译者阅读原著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直到自己真正完全领会原作的内容和风格时才能下笔翻译,不要一味地赶速度、赶时间,以免忙中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