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网络文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网络文化作为新兴的社会文化,对青年学子的思想和行为都有重要影响。高校要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不断健全和完善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加强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大力开展净网行动,清朗网络空间,让校园网络成为师生收获新知、增长才干的新空间;充分发挥先进网络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育人环境。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现实困境;创新策略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网络文化时刻影响着他们的成长。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依托于网络基础建设,内驱于媒介软件的深度应用,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政治育人路径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奋发有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网络文化的发展也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高校要充分认识和研究网络文化的特征、内涵和传播方式,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文化多样性、开放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及时快速获取资讯,拓展交际,扩充知识量和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学校教育影响面窄、覆盖面小、影响度浅的弱点。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先进网络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陶冶青年学子的道德情操,促进全面发展,推动校园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其次,网络文化平等性、个性化和自主化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形成,为大学生展示才华、表达思想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途径,也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最后,网络文化交互性、及时性和共享性等特点突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学管理、家校双方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高校可以借助先进网络文化的优势和特色,推进思政教育在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和实践,构建家校与社会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命运共同体,努力做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网络文化不仅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育人工作的现实需要和重要手段。高校思政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现实问题。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高校要切实加强先进网络文化的传播,让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成为校园网络文化的主流,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从育人的角度看,思政育人的主导地位受到弱化传统思政教育侧重培养学生对马列原著和党政理论知识等经典权威的认知和认同,注重一元主导,方式也是自上而下灌输式的,教学双方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欠缺。多元化网络文化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消解和弱化了思政教育的一元主导地位。同时,网络文化的快速性和裂变性繁衍也使舆情监控和引导增加了难度。
(二)从教师的角度看,教育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受到挑战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和会场,比较容易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手段和方式相对单一,大多采用理论教学、座谈交流和课程考试等形式。网络时代则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内容和形式,融入最新、最时尚的元素开展教育教学和引导,要将以往“一书一课堂”拓展为“一网一世界”,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从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冲击和影响目前,各种非主流文化、亚文化、西方意识形态以及种族主义思想在网络泛滥,极易冲击和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很多学生沉迷网络,不愿意走向现实社会,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滋生各种社会现实问题。
(四)从高校发展的角度看,势必增加人财物的巨大投入传统思政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会议研讨、座谈交流、课程考试、文体活动等形式,易于组织和开展。新形势下要打造深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网络文化精品工程,这势必为看似“隐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显性”的人财物的巨大投入,对高校的改革发展也是一个挑战。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先进的、主流的、健康的网络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主心骨建设,完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高校领导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以网络凝聚人心。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主心骨建设,成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挂帅,宣传、学工、团委、信息办等多个职能部门及院系共同参与,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司其职、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做好顶层设计,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在不断增强信息化建设“硬”实力的基础上,在先进网络文化“软”实力上面做好文章,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大宣传”“大思政”和“大网络”的格局。
(二)加强主渠道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思政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在网络时代,更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学模式上,课堂教学要与网络教学并行,教师教育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同步,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关心学生需求,努力做到“学生在哪里,思政教育就开展到哪里”;教学内容上,要紧贴实际,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诚信道德、爱党爱国爱校等教育,并结合真实、生动、具体的事例,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学形式上,要充分吸纳先进网络文化的精髓,采用网络话语体系讲解和演绎思政理论知识,以新鲜、生动、接地气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和“抬头率”;教学反馈上,要让课堂辅导与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结合起来,拉近师生的距离,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满意度。此外,教师要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积极开展主旋律教育,精心打造“微课堂”,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加强主阵地建设,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大学生喜欢网络,高校就要建设好校园网络,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文化主阵地,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建设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精心做好宣传、教务、学工、后勤等网络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形成集群效应,构建综合、联动、高效的协同育人体系;要打造校园全媒体矩阵,通过校级、院级和师生自媒体等多级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先进网络文化,引领学生成长;要做大做强做优校园网和“两微一端”,使其成为展示学校办学成就和服务学生成长的平台和窗口。内容建设要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校园好故事,传播校园好声音;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为理念,多推、快推、力推精品网络专题和原创作品,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要结合平台定位和粉丝诉求,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线上+线下”的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
(四)加强主力军建设,提升全员育人成效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思政教师和党宣、学工、班主任、辅导员的事情,高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要协同合作,努力构建一支权责明晰、分工合理、结构稳定的思政工作主力军。它不仅包括思政课教师、党员领导干部、学生工作人员,还应该包括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及其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专业课教师以及优秀学生骨干,形成一支规模大、结构稳、力量强的“常规部队”。高校要将学校领导、专家学者、教学名师、双创导师等“精英部队”纳入其中,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指导。另外,高校要组建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及时准确引导网络舆论,并将有影响力的师生培育成网络大V和意见领袖,适时发声,引导舆论,形成一支重要的“支援部队”。此外,高校还要组建一个包括学界、业界专家,优秀校友,家长等在内的“后援部队”,通过专兼结合、师生结合、校内外结合,不断壮大思政工作队伍,提升全员育人成效。同时,高校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思政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使其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
(五)加强校园网络综合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指出,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完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领导与运行机制,形成一套严格的精品策划、组织建设、财政支持、技术保障等制度。[3]高校必须加大资金、技术和人员的投入,不断完善校园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健全监管机制,做到“防控疏”相结合,加强网络法制和道德规范教育;要按照“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出台网络实名制度、舆情研判制度、网络监管制度、网络自律道德公约等;要完善网络监控和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搜集研判,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量,打通民间和官方两个舆论场,多途径开展疏导工作,倾听声音,汇集民意,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和净网行动,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做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打造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此外,高校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的宣传普及,切实提高师生的媒介素养和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怡铭.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电大理工,2015(4):44-45.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申小蓉,李怀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64.
作者:胡民 刘洋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