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借精英文化之力提升网络文化建设范文

借精英文化之力提升网络文化建设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借精英文化之力提升网络文化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借精英文化之力提升网络文化建设

如果以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开始筹建的1995年为起点,那么至今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20多年间,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碰撞交流,孕育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样式,构建出了新奇的网络文化景观。网络文化中的不和谐音符网络文化是在互联网这一国际计算机网络中自由传输的“地球村文化”,是网络文化行为、网络文化产品、网络文化事件和网络文化人物的综合体,包含博客文化、播客文化、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恶搞文化等五花八门的样式和内容。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样的、复合性的,既让人称奇,也让人困惑。这一与高精技术结伴而生的文化“遗传”了互联网全球性、交互性、虚拟性、自主性和快速传播的特点,可以突破传统文化的诸多限制,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代表了社会时尚和潮流,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成为了当下对年轻人产生“精神教化”作用、支配年轻人思维和行为方式势力很强的文化类型。然而,网络文化的发展中也有很多不和谐的音符,它在带给人们兴奋、惊喜之余,也给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带来了诸多挑战。作为与中国文化传统在伦理观念、家庭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的文化类型,网络文化已然形成了对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价值以及当下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网络文化的偏差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前互联网上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白热化,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谁从文化上进行了占领,谁就能把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就可以利用网络释放更多正能量。因此,要治理网络文化乱象,就必须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建设。精英文化蕴含价值范导品格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顺应互联网治理趋势的必要举措。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加深,互联网治理正在由过去只对网络内容生产者进行监管规制,转变为以教育引导网络内容消费者为侧重、监管与建设并重。当堵则堵,对网络中出现的不健康内容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但是事后封堵、追惩的方式带来的往往是暂时性的转移,要真正扼制不良行为和不良信息,从长远来看,需要侧重强化事前预防,将其与事后追惩有机结合起来。眼下事前预防的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提升网络用户的自律意识、防范能力和网络运营商的社会责任感。就这方面来说,强化精英文化对网络文化的介入,从发挥精英文化的引导示范作用入手,提升网络文化“以文化人”的功效,教育网民和网络从业者强化自律意识,引导他们在网络上“一吐为快”时不违反法律法规、不伤害网络文化,以此来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提升网络的自净功能,不失为一条好的策略。

1.重振精英文化的价值范导作用。

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因为人自知生存的困惑,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没有停止过对自身的反思与探索,对理性升华的形而上追求是人的本能和自然趋向。显而易见,网络文化难以承担这一重任。网络文化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它所宣扬的“畸变”的世俗化生存方式,它只看眼前无视过去与未来,没有传统的维度,也不追问理想和生命的意义,故意淡化甚至掩埋形而上的人文思索,精英文化所推崇的永恒的价值和雅致的趣味被消解,无法释放人们追求形而上的本能冲动,难以在灵魂深处掀起“革命”。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曾指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①对网络文化来说,精英文化就是“较高的文明”。精英文化是与网络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类型,它由人文知识分子创造和传播,预设了一种无限精神的存在,维护、推崇真理和道义,关注精神和意义,承担着社会教化的使命,发挥着价值范导的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精英文化一直被作为社会价值理念的主要代表,它的独特品格就是一种超越大众的现世生活、对人生表达终极关怀的文化气质,是超验的美,有着为人的生存进行精神救赎的能力,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导和教化作用。当前精英文化有必要也更有责任提升网络文化的人文品格、改变网络文化的偏差,引导网络文化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不过近年来社会的转型对精英文化产生了冲击。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多种文化思潮,冲击着我们旧有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理想,传统的价值体系正在消解和崩溃,主流价值观逐渐丧失主导地位被边缘化。对于网络文化占领的日常生活,精英文化也力不从心——“不仅不能对社会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形成一种价值规范,引导社会的良性发展,反倒是消解于商业化、平面化的大众文化的潮流当中,成为庸俗化的‘喉舌’”②——难以再诠释现代文化的核心价值,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建立精英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良性互动。

精英文化是高品质的文化,它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倡导社会优秀文化品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衣钵,同时又具有前瞻性、开拓性。精英文化可以寄托和拓展人性,可以启迪和升华心智,更加接近真理、理想和人生魅力。精英文化的低迷和价值失落、知识分子的彷徨和自我迷失,不仅会助长包括网络文化在内的大众文化的一家独大,而且会使精英文化在面对中国文化深层价值体系建构沉沦衰落的局面和当代文化整体下滑的趋势时,难以有所担当。所以当前中国文化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大众文化、网络文化“过盛”,而是精英文化取向下滑,以致欠缺好的“文化价值导向”,高雅不被看作高雅、低俗不被看作低俗,在似是而非的雅俗共赏中,健康、优秀的内容“被瓦解”“被践踏”“被败坏”。要改变网络文化“一路高歌”、大众文化一家独大,以及精英文化“虽生犹死”“没有力量”“没有建构能力”的局面,肖鹰教授认为需要建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的缺失已经造成了当前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敌对局面和恶性循环,这对两种文化以及整个文化体系的发展都是不利的。那么,如何建立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肖鹰教授进一步提出,精英文化应当“对大众文化有一种共时的理解和关注”,同时还应当有“立足于传统、着眼于未来的文化认知”,并且要保持“独立的文化批评”。③面对网络文化人文关怀淡化、网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缺乏共识的情况,精英文化需要重整旗鼓、重建文化理想。一方面,精英文化要坚守高雅文化的品格,祛除浮躁和重利,改变被抑制和被边缘化的现状,坚决抵制成为市场的附庸,以及成为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的陪衬;另一方面,精英文化要担负起对网络文化的监督和批判,在承认网络文化存在合理性、不摧毁网络文化的基础上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参照,提供超验的目标,及时发现有违人文精神关怀的错误取向,促成网络文化的审美救赎。对网络文化的批判,可以一定程度地回归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学界和批评界所持有的精英批判立场,知识分子应当担负起精神关怀的职责,要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主见,要批判、抵制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的思想麻醉,不能简单地理解和欣赏,但也要避免极度地贬低。对于精英文化来说,网络文化这一“他者”有着开放纳新的品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传播经验,可以为精英文化的发展提供“养料”。精英文化需要吸取网络文化紧贴日常生活的实践经验,不能割裂与人的生存状态的联系,更不能像传统知识分子那样自恃清高、抱持偏见、与生活对立起来。知识分子不能把这一举动看作在启蒙受挫和受到市场挤压的情况下为了重返庙堂的权宜之计,而是应当建立起与网络文化的对话关系,取长补短,互利双赢。譬如由国信办指导、央视网策划制作的系列原创公开课节目《网络大讲堂》,邀请了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等专家学者,面向以青少年为主的互联网活跃用户群体,讲解网络安全、网络法制、网络道德、网络文化和网络创新五大方面内容。节目以贴近网民生活的互联网热点事件为例,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等在各自研究领域的专业性优势,从技术和理念、思索和交流等多维度分享,为网络发展辅以精妙诠释,向网络道德注入人性情感,给网络空间赋予家国使命、人文关怀,将个体网络行为上升到文化底蕴、时代内涵、社会和谐、国家安全战略等层面来认识,能够为构筑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互联网环境与阵地起到积极的作用。不过,在这一过程中,精英文化应当始终保持作为“主体”的清醒认识,警惕网络文化的“腐蚀性”,要意识到网络文化的“他者”资源既可以提供新的机遇,也可能带来价值取向上的挑战:市场逻辑的叙述有可能忽视精英文化的内涵,消解精英文化的深沉思想和厚重韵味,掩埋精英文化的灵韵,使其丧失终极关怀的价值维度

参考文献:

①龙其林:《大众狂欢: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透析》[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②孙华:《中国互联网发展及治理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

③乔新生:《互联网络监管要有创新思维》[J],《青年记者》,2016年5月上

作者:荀洁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