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媒体中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新媒体环境的演变使得国内高校的文化建设逐步趋向多元化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新媒体的发展局限已被打破,其不仅在现代人们生活及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当前高校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中,新媒体环境能够有效改变高校单一的文化传播方式,将其发展至网络平台,从网络平台中建设属于高校的文化特点,并发展特色文化内涵,打造一个网络与现实共存的大型文化平台,并从中扩大高校文化影响力,使高校校园文化实现良好建设与高效传播。对此,为进一步探讨,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效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一、引言
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及传播方向主以围绕报纸、杂志、广播等途径进行,而在伴随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下,新媒体开始成为高校的第五大媒体平台。在高校文化的传播上,高校的文化传播方向主要从精神、制度、价值等文化方向创造文化氛围,而在传播渠道上,高校在融入新媒体环境后,能够使文化建设与传播方向发生重大变化,并改变文化的传播方式,将其形成公共平台,突破了文化传播单一的格局画面,使其在网络的大力推广下增强高校文化的吸引力,使高校学生能够积极吸高校文化,为高校的文化建设带来有力支持。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继承高校历史内涵及教学理念的重要文化。从高校的未来发展来说,文化的建设不仅表达了高校的发展思想,其也是指引高校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指标。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上,高校传统的建设渠道主要从杂志、校刊、广播等方式进行建设,这些建设方式大多都继承了传统高校的建设模式,并在多个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方式及建设平台开始发生变化,且在信息的传播效率上相较于以往实现了高校、高速、无空间阻碍的传播特点,能够使信息在后立即得到有效同步传播。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的网络平台为信息的建设提供了公共平台,并将主导权交由每个人手中,每个人都能够对信息进行自主建设与传播,以中心的信息内容实现个人与个人的传播方式,中间不需进行任何的管理与约束,这使得信息传播成了自由举动,而该建设与传播方式也更适合当前青少年所追求的传播理念。在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上,新媒体环境的融入必然会改变高校文化的建设方式,并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改变高校文化的传播范围,将其以公众形式的方式呈现于网络平台,使其得到更多学校与学生的认识。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途径与方法
第一,加强高校网络文化的推动与引导。高校文化代表的是高校的教导精神与发展理念,这意味着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方向需具备高校特有的文化特色,并遵循高校精神理念,将高校传统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外在呈现,根据文化内涵设计高校文化体系,使新媒体与高校网络文化形成良好衔接。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上,高校需将媒体网络良好地融入于校园当中,并积极推动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引导高校文化走向网络平台,使其更易得到受众群的接受。在推动与引导上,高校需从两大方向进行实施:
第一,设计符合高校文化的宣传体系
每个高校都具备独特的文化理念,高校在转移建设方向时,需从综合因素思考建设内容,可从语言力量上加深高校学生对文化内涵的印象与认识。比如我院邝邦洪院长提出来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五进”活动,既突出我院的教育目标,高度涵盖了全面育人的深刻含义,又保障信息文字的简洁与记忆简易度,使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良好传播。首先,高校需从文化标识进行建设,对文化建设的字体要求及颜色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并对校园文化信息及内涵结合现代教学理念进行进一步完善。同时,高校可结合校园各个景观区域命名传播文化内涵,根据景观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使其有效渲染高校校园氛围,增强文化的渲染力;其次,根据多媒体新元素改变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传统的高校文化子主要具备公信力高、导向力强的特点,基于该优势前提,高校可将文化建设以转述的方式将其进行传播,不可完全照搬,利用新媒体各个功能建设高校文化电子杂志期刊,将高校各个文化在网络平台中开展,并在选择文化信息内涵时,把握信息内容的先进性,引入当下校园文化的热点信息,并将传统典型的文化内容做好宣传,提高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第二,建设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交流平台
新媒体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方式,还有人们的交流方式。为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得到有效推广与传播,高校可根据网络文化建设所需,建设相应的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QQ、微信等软件平台构建通讯平台,强化师生间沟通,并加强对学校网络文化的宣传,可通过校园文化撰写文章、文化作品集等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识,鼓励高校各个班级创建网络交流平台,建设班级组织交流网站,并将其拓展至社团平台中,建设不同社团的网络文化平台,使高校中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实现统一与集中化。
第三,建设针对性高校网络特色化文化理念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因此,在建设时,高校需始终以学生为前提作为建设目标,将学生作为文化建设与传播的宗旨。这表示着,高校在建设网络文化时,需结合高校学生兴趣方向及心理特征出发,建设符合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内涵,以此提高文化的吸引力,使高校的网络文化摆脱传统固定单一、缺乏新意的信息内涵,将高校文化与思想政治有效结合,并根据高校学生对文化内涵的需求建设针对性的高校网络特色化文化理念,使其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院校可通过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及场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网络不道德行为带来的危害,邀请受害者现身说法强化渲染力,动员学生承担起维护网络纯净责任,将道德号召内化成个人心灵感悟,进而在网络应用中规范自身行为,和网络不文明行为做斗争,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第四,建设稳定水平高的网络环保队伍。一方面,要积极打造一支在校党委领导下,由院校宣传部、网络中心、政工人员、学生代表等组建一个理论水平高、技术精的网络信息监管队伍,职责就是密切注意新媒体信息动向,及时有效的收集、分析及评价信息,把握最佳时机,占领新媒体斗争制高点。另一方面,要积极建立红色网络志愿队。基于新媒体环境特性,决定着其优化单单靠少数人参与和努力是无法取得效果的,需全社会参与和努力,共同遵守网络规范,行动和目标一致才可实现。对在网络上屡次传播反动信息、开展非法网络活动者提出警告并给予教育引导,对院校的贴吧、论坛等发出的谣言及时发现、删除,并通报处理。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异常活跃,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探知欲,学习并掌握新的技术,现阶段诸多“红色网站”都是这些学生建立和维护的,且大部分高校园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管理者和信息制作者都是学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树立高校形象与品牌的重要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式及方向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校园文化的传播不再局限于校园内,而是通过网络公众平台,走出局限性传播范围,使文化内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上,高校需积极加强高校网络文化的推动与引导,并建设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交流平台,增强校园文化的互动,并建设针对性高校网络特色化文化理念,使高校在文化精神的传播下形成专属的特色形象,这是建设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冯莉,田园.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05):669-673.
[2]陈林.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03):100-102.
作者:陈永锋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