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政治哲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尚书》是中国第一部治政之书,其中蕴藏着许多深刻的政治哲学思想。如以古训、天道来治理国家,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以雅正平和的音乐净化人心,并从中聆听百姓的声音,则有助于我党坚持群众路线,执政为民,造福于民。除此,《尚书》中的纯一、中和治国理念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这些都是经学典籍《尚书》对于当今社会的价值体现。
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统归其要,则是以儒学为主体,兼及道、法、名、墨、阴阳、佛禅等思想而形成的世界观与宇宙观。其侧重点与落脚点皆与西方不同。“西方哲学主要指思辨哲学,是与现实脱离的,与现实生活距离比较远;而中国哲学则是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的,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尤其密切。它是政治的指导与参谋,因此可以称它为政治哲学。”[1]21众所周知,佛、道皆言出世,儒家追求入世。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上,与政治联系最为密切的思想还是儒学。然而,当儒家思想与王朝政治绑定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中国所独有的政治哲学,即经学。经学是凭借儒家经典来治理国家的学问,自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便成为了历代朝廷的官学。如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令朝野上下共学今文经学,以教化人民、安定国家。王莽篡汉,将古文经学立为官学,以维护其盗取的政权。再如唐代科举设明经科来取士,明代颁布《五经四书大全》作为应举准则,清代皇帝御纂经书以巩固其统治,等等。由是可知,经学便是中国的政治哲学。《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也是经学典籍中最主要的治政之书。《荀子》曰:“《书》者,政事之纪也”[2]1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言:“《书》以道政事,儒者不能异说也”[3]138;陈澧《东塾读书记》亦言:“六经中道政事者,莫过于《尚书》”[4]84。凡读《尚书》者,皆可见其典、谟、训、诰之文蕴藏着的治政哲理。因此,其成为历代帝王的教科书和必遵的大经大法,也就不足为奇了。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窥测《尚书》,不仅使人能够感受到古圣先贤们的超凡哲思,更有助于当今社会政治的清明与国家的安定。可见《尚书》之魅力,的确非同一般。以文本关照对象为依据,《尚书》的政治哲学思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一、稽古承天
稽,考。承,顺。稽古承天,即稽考古道、顺承天意,这是《尚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政治哲学。《尚书》记载君臣治国谋略,必先稽考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政,恰因其为圣人之治,且合于天地之道。傅说以“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来警诫高宗,故武丁帝王基业才能达五十九年之久;康王用“惟德惟义,时乃大训。不由古训,于何其训”来叮嘱毕公,终于创造了历史上的辉煌盛世———成康之治。与此相反,正因为秦穆公“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才会导致袭郑惨败,从而发出了“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的悔叹。《大禹谟》言:“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无庸”,真天下之至理也。然古训之要,则在“任贤”二字之上。《周官》曰:“唐虞稽古,建官为百”;《微子之命》亦言:“惟稽古,崇德象贤”。可见,选贤任人是稽考古道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尚书》稽古选贤,以德行为首要准则,才能则居于次席。《立政》篇有言:“立政用憸人,不训于德,是罔显在厥世。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励相我国家。”因此,只有训于德之人才可被称作“吉士”,才会对国家政治有益。如皋陶选拔诸侯立“九德”之纲,伊尹警示官吏设立“三风”“十愆”之目,皆属以德进贤之类,令人叹服。德之本在于孝,故《尚书》选贤对人之孝行十分推崇。四岳对帝尧说:“(舜)以孝烝烝,乂不格奸”,于是虞舜以孝称帝;成王对君陈说:“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于是君陈因孝而成为东郊之主。然治国者,必得人才佐政,方可成其大业。《说命》曰:“股肱为人,良臣为圣”;《咸有一德》言:“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此皆重才之语。又如伊尹佐汤灭夏桀,傅说助武丁中兴,周公辅成王治政等,都可见谋臣的真才实学得到了充分地施展。由上易知,稽考古训需任用贤臣,而择取贤臣则应德先才后、德才兼备,二者缺一不可。当然,稽古承天,也须顺应天意,听天命而行事。天命施于人类,主宰者便是天子。君主自称天的儿子,所做出的政事主张皆是奉天命而为之。这便阐释了其权利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有利于人民的遵从与社会秩序的安定。如商汤以“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为依据,发动了征讨夏桀的战争,武王又以“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为口号,展开了伐纣的军事行动。他们的强大后盾便是天,这样做只是顺承天意罢了。不过,天命是虚,惩恶扬善却是实。《汤诰》曰:“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就是说人能顺天行善,君王定当重用与嘉赏。如牧野战后,“周武王遂斩纣头,悬之白旗。杀妲己,释箕子囚,封比干墓,表商容闾。封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悦。”[5]108《泰誓》有言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些都道出了天命的真正所在,即护佑下民。民以食为天,故“黎民阻饥,后稷播时百谷。臣民乃粒,万邦作乂。”可见,物质上的满足是百姓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国家稳定最基本的前提。除此之外,《尚书》亦处处体现着对民众精神上的抚慰。如“不虐无告,不废困穷”“布昭圣武,代虐以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等。此类恤民思想的凸显,正是因为“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是国家的主体,若无百姓的拥护,君何依,国何立,又何以有天下?政在养民,就是天意。《尚书》中这种稽考古道、顺承天意的思想启发我们以古训、天道来治理国家。只要能做到重贤臣、亲百姓,那么君臣就会相谐,百姓自然和乐,社会也会繁荣昌盛。这便是稽古承天、天下大治的政治哲学。
二、雅乐动心
雅者,正也。雅乐动心,即指纯正平和的音乐可以感化人心。这也是《尚书》政治哲学的一大特色。《礼记•乐记》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6]560这是说音乐能够传达人们的思想,亦可窥见社会的基本面貌。同时,它又具有“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巨大教育作用,并且会对整个社会的风土人情甚至于国家安危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治一国之政,绝不可忽视音乐的功效。陆建初先生在《尚书史诗考》一书中言道:“《书》缘彼传唱,四言朗朗上口。先贤于《书》之持论,是否不一,但都许其铿锵。”[7]5于是,便将《尧典》《大禹谟》《益稷》《胤征》《君陈》等篇以诗体形式写出,皆为说明《尚书》实在是一部可歌可唱的史诗。而《尚书》中所呈现出的音乐思想,对于国家政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劝诫君王。《大禹谟》曰:“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此言百姓编制歌谣来歌颂与劝勉君主,从而使政事美好、社会安宁。《尚书》又有《五子之歌》一文,言夏朝国君太康逸豫无度、不理朝政,其弟“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此五首歌曲或言民为邦本、或言慎于酒色、或言重视法度、或言修行品德,均是以音乐的形式来劝诫太康,希望其弃恶从善,还美政于天下。其二,体察民情。《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8]42,荀子《乐论》曰:“乱世之征,其声乐险”[9]385;阮籍《乐论》亦言:“郑卫之风好淫,故其俗轻荡”[10]82。可见,一个地方的音乐曲调,正反映了当地民俗的状况与社会的风气。君王也就可以凭借他们的音乐来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如《尚书•益稷》篇,虞舜对大禹说:“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这就要求禹从不同的音乐中听取各地群众的反映,以考察政治的得失。其三,净化人心。蔡沈《书集传》曰:“后世人主有志于二帝三王之治,不可不求其道;有志于二帝三王之道,不可不求其心。求心之要,舍是书何以哉?”[11]1可见,蔡沈不仅认为《尚书》是一本求心之书,而且也道出了由心入道、由道而治天下的政治哲学。既然治国需求心,那便又与音乐联系到了一起。《文心雕龙•乐府》篇言:“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12]64此“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之语,便明言音乐有渗透人心的功效。故须戒除低迷、颓废、淫滥之声,以高雅、平和、舒缓的曲调来净化人的心灵。《尚书》中就有一段音乐和谐、人心和乐的精彩描写: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典》百兽都可以因乐而舞,又何况是人心呢?此种纯正乐曲,不仅使民心能够得到安宁,而且也有利于平和君臣之心。如虞舜与皋陶以歌相和的乐曲,帝舜先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便对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美妙的音乐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着实令后世君臣钦羡不已。由上可知,去除低俗、淫靡的声音,利用高雅、纯正的音乐来劝诫君臣、感化人心,也未尝不是一剂治国的良策。
三、精一执中
精一,纯净而无杂质。执中,守中而不偏失。此语本出自《大禹谟》,其文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明张居正说:“这十六个字,开万世心学之源,道统之传,实自此始。为君者,不可不知。”[13]28其实就是说,国君应当用纯一、中和的思想来治理国家。可见,这又是《尚书》政治哲学的一种表现。《朱子语类》言:“虚明安静,乃能精粹而不杂;诚笃确固,乃能纯一而无间。”[14]2014是故看纯一之法治政,先识君臣诚笃之心。《尚书》中有三处提到“天棐忱”,可见上天确实助佑诚实笃静之人。帝舜因“至诚感神”,不仅得到瞽叟的信任,更使苗民归顺、家国一统。而盘庚正是由于“敷心腹肾肠”,与民肝胆相见,百姓才会跟随其迁都于殷。而纯一的实践之处,则是善政的实施。《咸有一德》言:“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由是易知,精一当以主善为师。在《尚书》的政治话语中,行善之言可称不胜枚举。如《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蔡仲之命》“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等等。此皆是纯一治政的具体表现,即君臣为善而国家大治。除纯一之心治政外,精一执中的另一方面,便是守中和之道以治理天下了。《洪范》九畴有“皇极”一目,其意便是“大中”。其文则为“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没有偏颇,没有私念,正如孔安国所注:“会其有中而行之,则天下皆归其有中矣。”[15]464这是说君主汇聚有中之人以为臣,臣子亦当就有中之君而事之,如此方能社会安定,也才有可能实现大中之治。再如“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等,又是将执中之法建于民心,以使人人得中而无怨恨。而《尚书》的守中思想,则具体表现在依法治国之上。《大禹谟》说:“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吕刑》言:“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由此可见,古时案件的处理都恰到好处,而刑罚的实施也正是为了天下从此再无刑法。以“大中”二字为据,法律、法规的制定自会适度,从而可防止过与不及的错失,这也恰恰符合中庸之道。然执中之法,亦不可忽视“和”的功用。中、和相济,可称完美。《尚书》对于“和”之观念相当重视,如“以和兄弟,康济小民”“治神人,和上下”“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等等。归纳起来,便是“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可见,只有以和为贵,家国才能和睦,天下也才能太平。《尚书》讲“政事惟醇”,是专注纯一治国;又言“庶政惟和”,则是强调中和之美。这就是“精一执中”政治哲学的具体阐释,其与当今社会以和谐的理念来治理国家不谋而合。
四、现实启示
任何一部经典,它的价值均体现在其对当下社会所做出的功绩与贡献,《尚书》也不例外。稽古承天、雅乐动心、精一执中,这些政治哲思对我们当今社会亦有着重大的教育与指导作用。首先,稽古承天便要求我们以古训与天道治理国家。古训,可指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言道:“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其中也说到:“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扎根中国大地,突出时代特色,树立国际视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知,我党一直以来都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其目的便是从古训中汲取营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将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世界上真正的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为此去拼搏、去努力、去奋斗终生。再言承天之治,上文已言顺承天意的具体表现是护佑下民,那么关注民生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可见,关心人民、造福人民、一切为人民服务,就是遵从天道、顺承天意。这些便是《尚书》“稽古承天”的政治哲学给我们带来的当代启示,弥足珍贵。其次,雅乐动心则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整治音乐、影视、网络等多媒体相关产业,杜绝低俗与暴力,用高雅、舒缓、平和的音乐来教化人民、净化人心。除此,正因为音乐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社会风貌,我党和政府亦可从音乐曲调中聆听百姓的声音、关心人民的疾苦。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全会提出“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党和政府的群众路线,是《尚书》“雅乐动心”政治哲学的彻底实现与终极归宿,堪称完美。以乐治国,并不是将音乐等同于政治,而是依靠音乐传达真声音、传递正能量,使人们的生活更充实、更美好、更幸福。最后,精一执中就是要求我们以和谐的理念来治理国家。上文已言,精一执中便是纯一、中和,用两个字来代替,即“和谐”。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与协调。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尚书》“精一执中”政治哲学的真实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绝不可小视。“一部《尚书》,可以认为是儒家政治理想最完整和最系统化的体现。一部《尚书》,蕴涵浓缩了贯穿中国五千年传统政治道德基石的一整套核心价值。”[16]6其中稽古承天、雅乐动心、精一执中的概念,只不过是《尚书》政治哲学思想的冰山一角罢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尚书》这部大政宪典。这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周桂钿.中国传统政治哲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2]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陈澧.东塾读书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朱彬.礼记训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5.
[7]陆建初.尚书史诗考[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8]邢昺.孝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10]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7.
作者:刘世明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