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艺术音像档案推广平台构建范文

文化艺术音像档案推广平台构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艺术音像档案推广平台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文化艺术音像档案推广平台构建

摘要:本文以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業传播推广平台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平台建设的背景环境、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業资料载体的恢复处理、数字化采集和传播平台的搭建三个层面论述了传播推广平台的建设内容,最后分析了传播推广平台建设的效益。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業;数字化;传播推广平台

一、绪论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及生产生活方式,也为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的传承传播创造出新的机遇和空间。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在“互联网+”时代有其自身优势:一是可以借助技术的进步,在传统的传承传播渠道消逝、萎缩的情况下,开辟线上线下互动之新的传承传播途径;二是可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实现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新的呈现与创造;三是可以因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创造出理解、传承、传播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的新生态。因此,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传播推广平台建设,应以传承传播传统文化艺术为目标,采取“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互联网技术”的方式,整合图、文、音、像等多介质类型的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利用数据库、虚拟现实、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一个面向多层次用户的在线传播和推广平台,从而推进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传播和推广。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推动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的在线传播,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必由之路。从微观层面看,它关乎着个体在信息化社会能否获得和如何获得母体文化的滋养,养成怎样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价值取向的问题。从中观层面看,它关乎着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和传承传播需要的问题。从宏观层面看,它关乎着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能否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永续传承的问题。推动这一工作,有着深远的必要性、现实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一)文化艺术生产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的文化艺术生产,如果要获得深远的历史感、持久的生命力、浓郁的地方性和最广泛的受众,就不能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不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养成有理解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生产者和受众,首要的就是要让艺术生产者和广大受众有接触、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的机会,通过学习、体验,成为传统文化艺术自觉的传承传播者。

(二)数字化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正处于最好的时期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政府机构、新闻媒体、教育部门到广大民众,对于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的重要价值已经有了普遍的共识,学习、传承、弘扬、传播传统文化艺术正在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和自觉的选择。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生产、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文化产业开发等多方面的文件,从政策层面、资金层面、产业层面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技术的进步、网络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与科技的融合,提供了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网络化传播推广的环境和技术基础。

(三)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在线传播的需求巨大,但供给有限当前,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在线传播推广领域同样存在着进行供给侧改革的紧迫问题。一方面,大量的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包括大量的档案资料未能实现在线传播,还有在网络上的资料因传播形式和渠道问题而带来的传播不畅。另一方面,网上传播的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的数量、内容、方式与新时代人们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需求存在着较大落差。只有通过增加供给的数量,提升供给的质量,才能有效解决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在线传播推广供给和需求的搭配问题。

三、建设内容

(一)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资料载体的恢复处理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资料载体涵盖光盘、开盘磁带、盒带、唱片、1/2录像带、3/4录像带、DV数码带以及Betacam录像带等多种类型。这些音像档案资料全面、真实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艺术样貌和发展历程,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基础媒体资源集成。但是,由于制作年代久远、保存条件局限、重复播放及设备不当、超过音像档案资料载体质量保障期限等综合原因,大部分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载体不同程度出现劣化现象,音像档案记录的内容信息丢失风险与日倶增。因此,需采用专业恢复处理技术对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资料载体进行修复处理,为后期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内容的数字化采集、利用奠定基础,保证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内容的“原汁原味”。

(二)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资料的数字化采集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资料的录制及保存均依赖于生成信息时的存储载体,并且所存储的音像内容信息都为连续的模拟信号。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码技术逐渐取代模拟录音录像技术,模拟音像档案资料所依赖的存储载体和播放设备数量越来越少,并且设备趋于老旧,亟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载体音像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采集,将传统的音像模拟信号转换成可以利用计算机处理的二进制数字文件,以便于保存和在网络环境下传播。

(三)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资料传播平台的搭建在线传播推广平台作为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资料重要传播渠道,将以在线浏览、学习、互动、检索等服务为核心,全面科学地向高校、文化艺术科研单位、文化艺术爱好者、社会大众等多层次用户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珍贵音视频档案资料,并凭借专业化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资料数字内容和强大的平台检索功能,为不同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同时,面对迅速增长的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及新媒体的各种消费需求,亦可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采用响应式本2019年第1期模式设计,打造同时兼容PC端和手机移动端的多元化传播推广平台,扩大传统文化音像档案资料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渠道。

四、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在线传播平台,运用互联网联系、开放、共享的思维,为多层次用户提供了接触、学习、传播、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机会,打破了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传播和使用中的领域壁垒、信息孤岛和链条缺失的问题,在发挥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资料作用的同时,有力推动了社会化传统文化艺术学习体系的形成及传统文化艺术音像档案的传播和推广。

(二)文化艺术效益文化艺术作品与文化艺术受众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怎样的受众就会催生出怎样的文化艺术作品,有怎样的文化艺术作品就会培养出怎样的受众。该平台一方面通过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艺术,在广大青少年中种下自觉传播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种子,养成文化自觉的素质。另一方面随着平台的上线运行,将不仅面向社会大众服务,还将为文化艺术创作机构、文化艺术生产部门提供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服务。

(三)经济效益目前,直接以传统文化艺术基础资源来实现经济收益是十分有限的,但这并不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基础资源没有实施产业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的价值,而是说这种价值的实现应从资源的附加值和服务链条的延伸来实现。平台可将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线下文化艺术活动和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整合于一体,并借助于这些方面实现经济收益,从而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亚荣.传统载体音视频档案的数字化转存研究[D].杭州:苏州大学,2015.

[2]李松,王学文.跨越数字鸿沟:信息化时代中国民俗文化数字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55.

[3]康平.关于广播电视系统音像档案数字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兰台世界,2017(S1):20.

[4]闵友钢,蒋慧钧.音像档案保护与抢救技术规范研究[J].中国档案,2017(8):60.

作者:严春莲 单位:海东市乐都区档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