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玉雕文化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如何做好当代玉雕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呢?这是处身业界与学界的当代玉雕创作者和从事玉文化研究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同为艺术门类的绘画、书法等艺术,由于文人参与程度极高,无论是表现技法,还是理论探索都得到高度重视,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精神的典范。然而,与中华民族文明同步发展而来的玉雕艺术,其雕刻技法的总结、理论研究等方面用力不足。面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我们关注绘画、书法、文学等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玉雕艺术及其历史。面对红山或良渚玉文化,我们常常想到的是古老或震撼,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它们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渊薮之一,是世界文明中的惟一呢?
当前的玉雕艺术创作语境中有两个关键性的因素值得深思并关切,这就是玉雕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当代玉雕艺术创新的坐标清晰地伸向两个方面:在历史的纵向方面,要深度溯源中华传统文化根脉;在现实的横向方面,要深刻揭示当下玉雕艺术创造如何联系社会生活,从而创造具有时代性价值的作品,同时,要将传承与创新并举、历史和现实相连。事实上,当代玉雕艺术创造中那些优秀的作品无一不应该在这两个层面做出了巨大努力,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经验的独特性所在,也是当前从事玉雕艺术创作和玉文化批评必须重视的两个关键问题。从山顶洞人的“灵魂石”到《周礼•大宗伯》的“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从《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白居易《长恨歌》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梁简文帝《乌栖曲》的“朱辰玉面灯前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再到曹雪芹《红楼梦》的“通灵宝玉”,这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独特文化书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地学》中说:“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3000多年以来,它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
玉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被一个外国人一语道破。可惜的是,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丰厚的文化内容及价值没有得到认真总结、归纳,更难说提高和发扬光大。玉雕艺术创作和玉文化研究究竟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境况?显然要与广大的玉雕艺术家一起,在追寻中华文化精神和彰显当下人民性、时代性的存在等方面努力。玉雕艺术大师、玉文化研究学者必须擦亮自己的双眸,探索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历史文明,采撷民族精神的麟光翼彩,书写玉雕艺术创造民族精神新华章。同时,还要真诚地敞开自己的心灵之窗,让生活中那些新鲜的风吹进来,让自己真诚地面对“纳天地之灵气,咀日月之精华”的玉石,创造出与人民血肉相连,跳跃着时代脉动的作品,最终把玉雕艺术创作和玉文化研究引向理想之境。
当下玉雕艺术创作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艺术精品的匮乏和商品化、迎俗恶俗化倾向,从而使玉雕艺术创造缺乏原创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要寻找玉雕艺术的原创力,就必须接续文明根脉,深入现实生活,到人民中间去。在市场巨手的推波助澜下,一些玉雕作品同质化严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跟风现象十分普遍,一家佛道则众人佛道,一家山水则众人山水;有的在“孜孜以求”地自我“复制”,观其一而可知“全豹”;有的则闭门造车,自说自话,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在这种情况下,走进人民之中,来到现实生活之中,所谓的“接地气”显得尤为重要。
当代南阳玉雕艺术家的一些作品显现出他们的真诚与意义。比如南阳拓宝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九龙晷》,作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庆贺澳门回归的重要礼物,成为当时热议的珍品,也成为当代独山玉雕史上巨型雕刻的代表作品;再如镇平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乡土记忆题材系列作品《饭晌》、《放飞梦想》、《晨读》,乡土气息浓郁,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魂,用足用活了独山玉黑白料,开辟了当代玉雕的乡土题材新天地,多次获得殊荣。这些玉雕艺术大师们为创作深入生活的勇气和行动令人敬佩。而这一些也值得玉文化研究者学习,并在具体评论与阐释的实践中加以体现。
真正的玉文化研究应该面向并解读那些优秀的玉雕作品,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与时代高度之上,更要向中华文化精神深处溯源,扑下身子深入社会生活去体悟人民群众的情感,惟此,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担当起为时代造像、为民族铸魂的重任。
作者:刘畅 单位:南阳师院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