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业遗产论文:工业遗产再利用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1龚克2侯婷婷3蓝祧彪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
1.1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来源学科主要是文化学和生态学。它的起源是参照环境生态、自然生态,借用“生态”来表示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环境、秩序、状态等。也就是说,生态本来是一个反映自然、环境状态的词,借用“生态”一词应用于文化,就形成了文化生态的概念,目的是要表示文化现象也和自然现象相同,有自身内部的秩序和规律[4]。
1.2工业遗产的文化生态思想
文化生态学是文化学的一个分支,通过研究文化系统与其环境系统的关系,以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流变和作用,揭示文化生态的状态和功能。将文化生态学的思想应用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正是符合了这个趋势[5]。
工业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社会经济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工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种类丰富的工业文化,它们都可以被看成是有生命的有机体,众多的工业文化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工业文化群落、工业文化圈,甚至类似生物链的工业文化链。在研究整个城市的工业文化生态系统时,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系统,强调运用整体、多样、共生、动态的观点去分析探讨,优化工业遗产内部和外部的结构,合理配置文化的资源与环境,完善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使工业文化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2柳州工业遗产文化生态系统的问题
2.1文化生态整体政策机制的缺乏
柳州目前尚未颁布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缺乏政策法规的保障。同时,还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领导机构来统筹协调相关的工作,起到“火车头”的作用。
2.2文化生态开发模式多样的丧失
由于缺乏保护理念和经验,柳州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可以根据不同的保护主体的特点,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开发模式。
2.3文化生态系统共生氛围的淡化
柳州市已完成的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公众参与度并不高,公众与文化的共生氛围逐渐淡化。蟠龙山供水设施位于蟠龙山半山腰,景点入口较隐蔽,不少市民还“不识庐山真面目”;102创意仓库原址是柳州市供销社的仓库,曾于2009年举办了“广西首届涂鸦大赛”“纸墨画展”等展览,如今却早已荒废。
2.4文化生态能量循环动态的不足
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导致柳州工业遗产与旅游资源缺乏必要的联系,尚未充分发挥工业资源的优势。目前仅有柳州钢铁厂和柳州卷烟厂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接待规模有限,对其他工业企业的带动力也不强。
3柳州工业遗产保与再利用的文化生态系统对策建议
3.1从整体观出发,实现整体保护
3.1.1成立保护机构
应建立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系统地总结遗产资料,整理和公布工业遗产基本情况,登录遗产清单,科学地研究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同时与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推进小组共同协作,实施一系列的保护和改造项目,最后移交柳州市工业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管理运营。
3.1.2制定保护规划
应根据不同的保护级别,对保护范围内的工业遗址的建筑艺术价值进行细致的专业评估,对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以防止出现盲拆、乱搭建或“千城一面”的改造局面。
3.2从多样观出发,进行多角度探索
3.1.1保护主体多样化
自然环境下的生物群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物种越丰富,稳定性越强。柳州工业遗产涉及的工业类型众多、形式多样,除了有形的,还有无形的,都应作为保护与再利用的对象。只有将保护主体多样化,才能丰富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和意义。
3.1.2利用模式多样化
在对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时候,应详细了解其修建年代、结构特点、地理位置、环境特点等条件,选取适合的开发模式。如有滨水区的柳州化肥厂,其搬迁后可以改建为遗址公园,保留原有厂区的道路和绿化,适当增加娱乐设施,为原厂区居民提供一个游憩的空间和场所。
3.3从共生观出发,平衡各方关系
3.2.1历史与现代的共生
新与旧的交错是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主题,可以既体现历史特征的建筑原貌,又将具有现代感的元素融入其中,实现古与今的共生。柳州压缩机总厂内留存有大型红钻木结构、砖混结构的锻工车间、钢材库等17座,保存较完好。还有较多高大的树木,环境十分优美,可以考虑对厂区进行区域性保护和适当改造,借鉴北京798艺术区的模式,改造成创意产业园。保留旧车间的建筑原貌,引入艺术创作者的工作室,还可以引入本土特色的奇石文化,让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高大敞亮和历史沧桑感为艺术家们和创意人群提供激发创意灵感的场所。
3.2.2决策者与公众的共生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不仅仅需要相关部门单当面的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公众的共识,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作为工业遗产的建造者、使用者,当地居民对工业遗产的使用状况往往比规划者更为了解,政府顾及不到的细节,可以依靠当地居民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强调居民的参与性,强调“自下而上”的开发模式作为补充,有利于地区遗产的可持续发展[6]。
3.3从动态观出发,实现可持续再利用
3.3.1资源利用的节约性
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工业遗产的每一处遗存都应遵循整个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形成文化生态的动态性。在对工业旧建筑内部空间进行重组时,拆下来的砖块可以再利用到建筑外部空间的隔离栏、导游指示牌、景观小品等,达到能量流动平衡。
3.3.2开发实践的动态性
工业旅游作为旅游行业悄然兴起的一个新领域,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开发热点。应充分利用工业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柳州工业特色的遗产旅游线路,通过参观工业企业的厂房、设备设施、生产或工艺流程,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场景等,寓学习于旅游中。
4结语
工业遗产既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工业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在工业遗产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牺牲品的今天,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及时地保护和科学地再利用,是一个迫切的课题。目前柳州的工业遗产保护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可以从社会学、历史学、建筑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探析,并积极向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学习经验。此外,柳州的工业遗产保护事业还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更需要政府认同,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