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安校园文化研究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学术背景的特殊文化氛围,是学校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全面发展作用的研究自六七十年代开始并不断地深入。九十年代,高校的校园文化(CampusCulture)被定义为“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从此项定义中可以看出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学生是主体、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及课外文化活动起到主要作用。二十世纪初,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指校园的文化生活或娱乐生活,还指校园教学生活方式及其象征形式,是从特定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的教学生活方式及其象征形式中透露出来的那种独特的东西。相对于流动的学生来说,教师是校园文化稳定的创造者和传递者;课堂教学、学校制度在校园文化中的导向作用也不容忽视。由此可见,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指校园的物质文化和全校师生共同创造、长期积淀而成的价值观、精神风貌、行为准则、校风教风学风、文化景观、活动设施、人际关系以及人文传统与习惯等群体文化形象。“是校园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学校环境中通过教育、学习、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
(二)公安校园文化的内涵
公安校园文化目前并没有统一确切的内涵定义,但对于公安校园文化的总体认知是比较接近的。如黄丽明在文章中指出,公安校园文化是指公安院校师生在长期的校园生活实践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公安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校园精神、人文氛围和生存环境。张明玖对于公安校园文化的定义可以作为上述内容的补充,他认为公安校园文化是公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以服务公安为目的,以培养警察精神为核心,在师生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所以与其他校园文化不同的是公安校园文化的构成除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外,还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公安校园文化的核心,主要由警察价值观、警察职业意识和审美情趣构成,包括学风、校风、学术气氛、学校社团活动等精神层面的内容。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包括校园布局、建筑雕塑风格、环境卫生和各种学校的设施。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项校规校纪、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一个综合体影响着警院学员的全面发展。
二、公安校园文化的特点
对于公安院校而言,由于行业办学性质,其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公安职业色彩,因此具有公安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双重特点,警院师生在独特的文化浸泡中,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敬业精神、为人处世、表达习惯。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植于公安校园文化建设的土壤
公安部政治部制定的《公安教育发展“十五”规划》明确指出:“公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公安教育的首要基本原则是:“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始终坚持把政治合格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把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卫士作为首要任务。”我国人民警察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人民警察预备队伍——警校学员的政治立场不坚定,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公安院校的师生首先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自觉追随者、行为示范者、主动实践者,才能成长为合格的忠诚卫士。
(二)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的警务管理体系强调学生行为的规范性
公安院校严格的纪律规定、令行禁止的作风和内务卫生、体能训练等警务化管理要求是公安校园文化最明显的特色。新生从入学教育、严格军训开始,就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外貌,着装要求、操课词等制度要求学生自我约束,溶入集体;学生以区队为单位,设立区队长、区队委,团委、团总支对集体进行日常管理;学生督察队对学生执行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警务化管理培养了学生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使他们的言行更加符合未来的职业需求。
(三)警察职业精神构建特色公安校园文化
警察的职业不仅要求身体灵活而强健、具有持久的耐受力和对环境的迅速适应性,还需要比常人更强的记忆力、观察力、自控力、应变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除此以外,警察的职业还要求从业者能高举法律的利剑,惩恶扬善。所以在公安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专业教育中,融合了模拟教学、技能实训、实战演练等开放、互动环节;课堂外的法制文化、模拟法庭、公安礼仪讲堂等文化活动,寒暑假的业务实践以及参与各项赛事安保的机会也提高了学员警务技能水平和法治观念,增进学员对警察职业的认识和了解;校园醒目位置张贴的毕业生立功光荣榜、校园网站上关于优秀警察的事迹报道,和齐唱《人民警察之歌》等宣传教育活动有助于学员树立忠诚奉献、英勇顽强的警察职业精神和荣誉感。
三、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完善途径
(一)将课堂文化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上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文化传承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方式,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课堂教学来开展,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师生没有充分认识公安校园文化的内涵,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课余文体活动,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公安专业教育,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公安工作是一项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工作,公安专业是社会性较强的专业,在专业课中用人文、科学知识去说明、解释、补充,会使专业内容更加形象、易于理解。因此公安院校应调整人文、哲学、科学等通识教育内容来构建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将课堂讨论、问题思考与我国建设公民社会的任务联系起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形成师生宽广的文化视野和职业素养。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全校师生,但相对于流动的学生来说教师是校园文化稳定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因而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起到一种师范和引导作用。这就要求公安院校的老师“身正为师,行正为范”,严格按照人民警察的政治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来对照自己,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春风化雨般将公安校园文化精髓传达给学生,比如强烈的法律意识、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只有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引导作用才能得以完全实现。
(三)建设开放的、系统的公安校园文化
公安校园文化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的生存和发展,有人认为封闭式的管理就是公安校园文化特色,但阻碍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快速地适应公安工作;也会禁锢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进入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但新媒体成为公安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战场。公安校园文化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和公安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与其不现实地拒绝或限制新媒体进入公安校园,不如建设开放性的公安校园文化,因势利导,采取主动地位和科学的手段,建设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环环相扣、步步相连的系统的公安校园文化,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师生共同提高新媒体的应用素养。
四、结论
公安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关系到文化强警、强国的系统工程,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而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相互策应、相互补充的局面,避免零敲碎打、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而造成的内耗和浪费。另外,公安校园文化建设还要紧跟时展,结合公安面对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而不断更新和增补建设内容,不仅仅满足于解决眼前的和实际的问题,更是要用发展的眼光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长远计划,把握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提升公安校园文化的整体内涵,为公安人才的培养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助力,最终实现文化强警、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作者:黄颖单位:南京森林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