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主流价值文化研究探究范文

主流价值文化研究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主流价值文化研究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主流价值文化研究探究

一、研究主流价值文化的必要性

面对复杂的时代和国际背景,结合本国的国情和特殊问题,出现了很多主张和见解。有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未来展望,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呼声,有环境主义者的热情努力,有女性主义的主张,有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弊病的诊断,有第三条道路的探寻等。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简言之,今天的中国文化应该向何处去?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离不开中国。中国曾经以自己独特的文明和文化贡献给世界以经验和智慧,包括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系统有效的国家和政府的作用所发挥的集体效能,包括打造稳定的社会秩序的经验,包括文明的包容性和同化力导致的文化持续与延续,包括和平主义的价值观对世界和平的贡献等。但在面对西方现代性文明的冲击,尤其是“科学”和“民主”两大“先生”背后所浓缩的西方文化成果的冲击,中国人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在近代,这些冲突表现为宗教的冲突,表现为对机械化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持续争论,表现为对发展商业的不同看法,表现为对发展现代企业中对民办与官办的不同思考,表现为维护君主体制和采取君主立宪体制或民主共和制度的痛苦抉择,表现为对文化背后的思维方法和精神意蕴的追问,表现为对国民性的痛苦反思。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一问题客观而现实地摆在国人面前。其中宏观的问题是中西问题,是古今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近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尝试了中体西用,道器合一等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也是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面临着重建中国文化的课题,面临着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课题,面临着重塑国民性的课题。在历史交会点上,机遇和挑战并存,知识分子需要认真履行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当然,这一工作是艰难的、复杂的,但却是不能回避的。人们喜欢借用文人的语言说,当今这个时代是一个喜剧的时代,也是一个悲剧的时代。不过,我们不会忘记悲喜交加的感受。我们或许需要批判地借用一点胡适的乐观,中西文化的交流冲突或许意味着一个新的文化融合时代的来临。我们或许需要一点冷静的悲观,就像牟宗三的某种感受,凡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民族生命与文化生命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这时代一定是恶劣的时代,悲剧的时代。知识分子需要走出悲喜,勇于担当,面对问题,研究问题,给出“药方”,给出希望。中国文化道路问题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问题,是中国人的人文世界建构问题,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繁荣与发展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发展、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定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逐步清晰的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党和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影响综合国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应当立足时代和实践,以新的视角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这种地位和作用,云杉曾经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一文中进行了深刻阐述:首先,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终极目标。其次,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文化具有教育、教化功能,但对民生幸福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是维系一个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力量,具有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人类而言,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也是终生相伴的需求。再次,文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发展既要靠改革、科技,也要靠文化。经济文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新趋势,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

中共十六大之后,我们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把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认识上的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战略眼光。今天,我们党提出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表现,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其中包含着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与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包含着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也包含着立足自身实际,依靠自身力量,突出自身特色,走自己研究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的提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表现和要求。

二、研究主流价值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化的核心是其价值观念或价值观,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是价值观的具体化。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一起构成了文化的价值层面,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体系的价值文化层面。对于文化的结构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按照著名文化学家冯天瑜先生的看法,文化可粗略地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极。技术体系指人类加工自然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东西;价值体系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而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又经由语言和社会结构组成文化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就是广义文化。文化的实质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因此,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精髓,而价值体系是文化的深层结构,价值文化是文化的内核和本质。今天,要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先必须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构建,必须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构建。

今天的时代是价值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中国特色主义文化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与此相应,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也存在着如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成为当代中国主流价值文化的问题。在当代,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多种文化,特别是存在着多种价值文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自觉构建主流价值文化,使主流文化真正成为社会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否则,社会的价值文化就是杂乱、无特色、无核心、无内在结构的价值文化大杂烩。价值文化是杂乱的,文化也必将是杂乱的,整个社会也必将是杂乱的。今天,我们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就是要构建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文化,通过这种构建,实现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

构建社会主流价值文化不是要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保留一种价值文化而扼杀其他的价值文化,而是要在多种价值文化并存在的情况下通过自觉的构建凸显主流价值文化,巩固和加强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在共存共荣的前提下引导其他价值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构建主流价值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吸收其他价值文化中的合理内容,同时抵制不良价值文化的过程。正是要通过这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良性互动过程,使社会价值文化成为一个“主旋律”与“多样化”协调,实现和谐共存发展的有机整体。构建主流价值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带动和引领整个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交映生辉,共同繁荣,实现整个社会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发展。

中国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不得不面对社会结构变化导致的阶层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观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市场经济在形成人的价值观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不得不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空间对于价值观多元化所起的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我们不得不面对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和改变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阶层变化、网络空间、经济全球化作为重要的推手,给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构建提出了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如何整合多种价值文化资源,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民族、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拥有独特文化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简单照搬世界上任何一种现成的发展模式,我们必须自主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这要求思想理论界要具有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形成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提出自己的发展理论,建立自身的评价标准。即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条件下,必须建设一种与西方价值观相对应、与中国价值观相结合,以普遍价值(全球伦理)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

第二,如何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民群众的文化习惯,使得主流价值成为一种流传久远的有生命力的传统,深入到人们的心灵和行为习惯之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主流价值文化自身还要更有时代感、实效性和亲和力,要做到能够和大众文化对话交流,关怀民生,理解民心,吸引大众,并让大众认同。主流文化自身还要避免僵化、形式化和高高在上,同时也要避免投入“低俗”的怀抱。主流价值深入到文化活动之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思路之一。规范伦理向美德伦理转化要“落实”,要“对接”,要把规则化为“入脑”、“入心”的美德和变成实际的“德行”,进而凝结为道德人格。

第三,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价值文化的建设上来,这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大势所趋。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等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是利用非强迫手段让人们服从你的意志、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的特殊力量。约瑟夫•奈曾经说,一个国家可以在国际政治中得到所希望的结果,因为他国想追随并欣赏其价值观,效仿其模式,渴望达到其繁荣水平和开放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国际政治中通过制定议程来吸引他人,与通过威胁或使用军事或经济手段来强迫他人改变立场同等重要。我把实力的这一方面称为软实力。文化的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感召力,制定国际规则和建立国际机制的能力,合理价值观指导下的外交政策都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三、研究主流价值文化要处理好的关系

今天,我们主流价值文化的构建是在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涉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等诸多复杂问题,这更强化了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的必要性和难度。这些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传统与现代问题。古今问题对当今中国依然很重要,传统文化曾经被打翻在地,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文化是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和主流来构建我国的主流价值文化,显然已经成为一种不能实现的梦想,虽然传统文化还活在人们的心中,活在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和思想中,活在中国人的交往中,活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活在各种组织的构成和运行体系中,活在不同民族、年龄、性别的中国人中。国学热、孔子舆论化虽然也有来自传统文化爱护者批评的声音,这种批评不过是希望解释和传播得更加理性,更加合理一些而已。一部分学者希望以同情的态度来理解,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是怀疑,是复古,是释古?人们有不同的回答。但近代以来,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逐步退出主流文化的舞台,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渴望,自然有护短的文化心理发生,传统文化的优点容易被夸大,被美化。与此同时也有继承了怀疑古代精神的批判主义者。在批判主义者的心目中,当生的造假风、裙带风、浪费风、吃喝风无不与传统思维和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要想更文明、更进步,就要把传统的丑陋面貌进行更为深刻而系统地揭露和批判,来一次新的启蒙。传统是资源也是包袱,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构建中国主流价值文化必须面对的一项特殊任务。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构建我国主流文化,不能丢掉传统。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对于当今中国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应当礼敬自豪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根本,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优势,应当倍加珍惜。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这些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激荡的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其二,本土与外来问题。中西问题对当代中国非常重要。对西方,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其中的界限和尺度在哪里?以来就有分歧。一种思路是把西方看成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但是哪些因素是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资本主义有紧密关联的呢?其中,制度的界限是不容质疑的,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而西方关于正义的概念、权利的概念已经为国家所接受。显然需要我们对西方价值观和文化要有一个宏观的研究。有的把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文化当成是真理,希望中国以西方启蒙价值文化为灵魂进行一次启蒙。就今天的中国而言,有借鉴西方近代启蒙运动经验的任务,有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弊病的诊断,避免现代性问题的任务,有避免后现代主义局限性、避免西方文明整体局限性的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价值,融汇中西价值文化的典范。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有一个在中国生根发芽和中国化的问题。加上西方文化流派众多,一时间也难以成为核心的主流文化。时代的变迁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指导现代社会生活的困境,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长和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国民品格也反射出西方文化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国。中西文化的碰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达到了一个高潮,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开始就积极地面对中西文化这一课题。经过革命经验的积累和深沉的思考,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大原则下,以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为基点,构建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吸收中西文化优长的基础上进行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的努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革命的背景下,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诞生了延安精神等核心价值文化;其价值观是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勤俭奋斗;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革新自我人格。新中国成立以后面临着艰巨的建设任务,诞生了以集体主义价值为核心的价值文化,其中的核心价值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问题变成了今日的现实性问题,旧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或者变换了存在的形式,时代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需要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选择,给出历史和民族发展的方向性指导。今天我们站在一个历史发展大开大合的文化转折时期,承担着历史重任。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要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与世隔绝,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对待外来文化,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要有辨正取舍的态度,要有转化再造的能力。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拥有较强的文化自信,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越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得到丰富发展。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是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

其三,先进与落后问题。对于中国的发展和文化建设来说,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要严肃地面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自身也有不同的理论取向,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主义自身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体现民族的特征,需要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尤其是社会主义的实践一度面临挫折,出现了曲折。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对于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观等根本问题还是价值观问题、方法论问题。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本身也需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之间既有继承的关系,也有发展的关系。共产党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之间既有一致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对其进行一定的区分成为重要的研究任务。从价值观入手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从一个高度上给出标准和界限,同时给出兼容的可能性和道路。中西古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三大问题的交织,在价值文化上体现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构建问题,体现在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构建问题,体现在中国人的人文世界内涵问题。认真研究和回答何谓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主流价值文化就显得非常必要。三大问题的解决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离不开认真对待中西古今问题,而中西古今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是西方学术传统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又超越了西方,在东方国家生根发芽,并产生了融贯中西古今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根本上代表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国主流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构建我国主流文化就是要着眼于未来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放眼世界、审视自己、展望未来,从世界发展大势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从文化建设自身的良好局面中把握我国文化发展前景,从网络化、信息化的潮流趋势中把握我国文化发展前景。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历史的辉煌,更来自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的先进性,来自于当今中国文化的蓬勃生机和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世界的变化、中国的进步、人民的伟大创造为我们文化的繁荣与兴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广阔舞台,通过构建,我们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文化。其四,一元与多样问题。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多元一体、多样共生的,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主导、壮大主流。文化虽然总是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来展现,但其中总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起着支配性作用,特别是在阶级社会,占据主导的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在我国封建社会,尽管儒、释、道等多种思想文化长期并存,但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是儒家文化。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虽然各种各样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思潮不断涌现,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对建设自己的主流文化更重视、更自觉,例如美国始终把反映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作为根本内容,以此来打造“美国梦”、强化“美国精神”。新加坡为团结国民共同致力于本国发展,以国会法案的形式确定了以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等为主要内容的共同价值观,在全社会加以推行。

可见,培育和壮大主流文化,是古今中外的通行做法。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要强化主导,壮大主流,实现弘扬主旋律的同时,积极提倡其与多样化的有机统一,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对待多元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辨析主流和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发展局面。

四、研究主流价值文化的意义

我国主流价值文化问题是在国际竞争从注重经济实力转向注重文化实力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迫切需要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其主旨在于阐明我国主流文化构建在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历史必然性,明确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依据、目标和任务,探讨如何形成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核心理念并使之得到全社会的认同,研究如何确立与贯彻落实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基本价值原则,探讨如何巩固与增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主导地位、范导作用和标识意义,以为党和国家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提供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因此,研究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第一,有助于全党和全社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魂、是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信念支柱等问题上形成共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着多层次、多方面的任务,包括价值体系层次和技术体系层次文化建设,也包括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不同方面的文化建设。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全社会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体系层次,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魂,作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信念的支柱,具有重要地位,其研究可以引起全党、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和自觉构建。

第二,可以为党和政府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的核心理念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体现时代感、突出大众化、富有独创性。时代感就是把握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价值观是时代的产物,只有反映时代的要求,才能引领社会进步。我们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公平正义”、“和谐和睦”等理念,所以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就是因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召力。大众化,就是关注大众诉求,融入大众生活,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广泛的社会认同。价值观只有走进心灵、走进大众,才能有更广泛的亲和力、感召力。独创性,就是要有特点、有特色,能够为人类文明发展有所贡献。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是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不断筛选的过程。只有那些原创性强、普遍意义大的价值观念,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淬炼。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要总结我国的实践,提炼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精神内核;要面向世界,关注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阐明自己的核心理念和价值主张,敢于在超越他人中引领潮流;要经过精心的概括和提炼使社会主义价值文化的核心理念尽可能鲜明、简洁、凝练,让人们易懂、易记、易表达,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研究可以为党和政府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

第三,可以为党和政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的基本原则提供理论辩护和论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必须使之渗透于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得到贯彻落实,必须使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具体化、明确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原则。只有将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变成价值原则,才具有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才可以作为标准检验我们的一切工作。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化,我国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价值原则,如社会主义原则、爱国主义原则、改革开放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共产党领导原则等。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国内外不少人和组织对我国已经确立的基本价值原则提出质疑甚至进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面临着为这些原则的合理性进行辩护,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对这些原则进行再论证的任务,也面临着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使之更为合理,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要求。

第四,可以为如何巩固与增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主导地位、范导作用和标识意义提供决策咨询。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的文化建设,我国的主流价值文化已经在我国社会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当今价值和文化多元化、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新历史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文化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自觉的主流价值文化构建来进一步巩固我国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增强其生机活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自觉的主流价值文化构建来增强其凝聚力、渗透力、影响力,规范和引导非主流价值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要通过自觉的主流文化的构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中华民族的旗帜和象征。

第五,有助于人们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完整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包括民族振兴与爱国主义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民生价值观,改革开放创新的价值观,和谐稳定的价值观,劳动价值论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等。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对其内容做出了规定。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了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所有这一切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根据党中央关于我国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探讨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根本一致性和内在的有机联系。对于我国主流文化的研究,无疑有助于深入领会党中央关于我国文化建设的精神,理清不同层次文化建设的关系,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完整、更清晰的认识。

作者:江畅周海春单位: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