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制度文化对知识创新的影响综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引言
知识创新是一个要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制度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制度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传统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道德规范、法律体系与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制度文化既带有统治阶层的制度意愿,也带有深深的传统文化痕迹。金吾仑曾在《创新文化的内涵与作用》一文中提出,制度文化是对创新起作用的外在文化,是创新活动所需的社会环境,也是创新活动的外在动力。那么,制度文化究竟是怎样影响知识创新的,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将制度文化与知识创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成果不多。由于制度文化要受到国家的传统文化及统治阶级意愿的影响,因此各个国家的制度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基于此,本文以我国现行制度文化为例,研究其对知识创新的影响,提出理论假设并建立假设模型,以期能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开辟一个新视角。
2文献回顾
2.1制度文化文献回顾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关键,制度文化是核心。所谓的制度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在运行中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为所有(或大多数)成员接受或共同享有的制度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包括制度伦理、制度信念和制度价值观等,其核心是制度伦理[1](见图1)。目前,国外研究中尚无制度文化的提法。国内对制度文化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制度文化的内涵、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影响,如徐根兴,江庆来,邹子栋等学者。最新的研究是2009年冯天丽、井润田从制度环境角度研究了制度文化与政治联系的紧密性:制度环境越改进、企业规模越大则其政治联系意愿越强,制度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越大[2]。由此可见,学者们开始关注制度文化,但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2.2知识创新文献回顾
国内外对知识创新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Schum-peter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从经济学角度首次提出“创新”一词,认为,创新是对循环流转均衡的突破,是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建立的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接着,Drucker、Amidon、Nonaka、Madhavan、Wiig、Leon-ard、张诚一等学者们相继开始研究知识创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1)知识和知识创新的分类;(2)隐性知识的价值:隐性知识在组织中创造的价值最大,隐性知识转移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和关键;(3)知识创新的机理和模型,较典型的是Nonaka和Takeuchi提出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知识螺旋运动模型,即SCEI模型[3];(4)知识转移:不同知识主体占用的知识资源不同,结果就造成了“知识差势”的存在,而“知识差势”导致了知识的流动,实现了知识转移,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王开明的知识转移一般过程[4](见图2);(5)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一种沟通的过程,包括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内容,同时人们在共享知识的过程中还会创造新知识。综上,笔者认为:知识创新是指在知识获取、转移和共享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认识活动对已有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其目的是创造知识附加值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按照创新活动中创新对象的不同,将创新分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核心环节,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泉.知识创新主要体现在知识存量的增加,不管何种形式的知识创新,只要创造出新知识即认为是知识创新。
3我国现行制度文化对知识创新的影响分析
3.1理论基础
我国现行的制度,尽管是在1949年以后随着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历史演变逐步形成的,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深深地镶嵌在现行的制度文化中,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的等级和服从文化、“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的“官本位”文化在现行的制度文化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在改革开放、加入WTO、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影响下,我国的制度文化开始融入到世界制度文化中,新增了“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等创新文化成分。基于此,本文借助Wallach对企业文化模式的划分方法,将我国现行的制度文化分为官僚型制度文化、创新型制度文化和支撑型制度文化三种,其内涵及特点如表1所示。为了方便对知识创新的分析,将知识创新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其内涵和特点如表2所示。
3.2影响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从世界范围来看,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21世纪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核心。因此,我国必须构建集企业、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从知识创新开始,知识创新是国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知识创新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制度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研究现行制度文化对知识创新的影响是我国知识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本文首先将我国现行制度文化划分为官僚型、创新型和支撑型这三种制度文化,然后以此为视角,分别分析它们对知识创新的影响,并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我国现行制度文化对知识创新的影响,最后得出理论假设模型。
3.2.1官僚型制度文化对知识创新的影响分析
任何制度下的政府机构都具有一定官僚组织结构的特征。马克斯?韦伯认为,官僚组织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公务运行具有一贯性和持续性,存在固定的、安排有序的规则;(2)职务的等级和审级原则;(3)形式主义的非人格化特征;(4)职务工作的专业化和技术化;(5)“公”和“私”的严格区分[5]。由于我国的政府机构都是从历代政权机构的基础上演化出来,难免带有历史的痕迹,也难免带有传统文化的色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其强调的“等级分明、长幼有序”的等级制度是我国官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我国现行的制度文化虽然在解放初期对历代制度文化进行了去伪存真和脱胎换骨,但渗入的痕迹是不可能彻底根除的,因此,现行的制度文化仍带有显著的等级制度的特点。等级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以等级作为管理的基本手段,该特点易引发言语权的不平等,滋生“一言堂”,容易产生“盲目屈从”的现象,阻塞人们的创新思维,抑制知识创新。同时,等级制度也容易形成知识资源配置的等级化,受等级制度的影响,知识资源的配置权明显不公平,由上往下依次减少。而知识创新也是需要相当成本的,官僚文化固有的内部特征较难容忍知识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而且其对于创新的风险性总是过高估计,可能造成任何创新都会遭到依赖既有知识的人员的反对,因为这将威胁到他们现有的权利和地位,逼迫他们付出机会成本从事高风险的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可能不利于自主创新。我国制度文化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等级是其具体表现,由此派生出“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相互交融的“官本位”制度文化。“官本位”是一种以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意识,唯上是从就是这种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不可否认,在科技创新领先者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之下,官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科研人员模仿学习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知识创新成果,不断对现有知识进行模仿创新,从而以优异的科研成果打开通往“仕途”的大门,这在客观上形成了科技型人才的竞争机制,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因此,这种文化有利于模仿创新的产生。我国官僚型制度文化强调程序化运作与共同合作,以统一指挥为基础,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避免了成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这种制度文化以完成领导者要求的目标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创新目标建立知识联盟,共享知识资源,共同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另外,无论是企业,高等院校还是研究机构,其单方面资金不足,信息有限,但政府机构的宏观调控就能解决这些缺陷,它们相互协调,分散创新风险和减少创新成本,共同创造新知识,进而使合作各方获得最大的利益,有利于合作创新。因此,官僚型制度文化对合作创新具有正向影响。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预期可能有如下命题:H1a:官僚型制度文化对自主创新有负向影响。H1b:官僚型制度文化对模仿创新有正向影响。H1c:官僚型制度文化对合作创新有正向影响。
3.2.2创新型制度文化对知识创新的影响分析
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的“与时俱进、求是创新”是我国创新型制度文化的组成部分。创新型制度文化的一个主要标志是知识拥有者崇尚创新,喜欢追求挑战性的工作。大量的研究发现:挑战性任务安排,会促进知识的创新。一般来说,人们对于重复性机械工作会产生厌烦感,挑战性工作则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产生更好的见解和创新思维,从而会促进知识创新。若工作缺乏挑战性以及仅局限于狭隘的工作群体进行相关的讨论,此时无疑会阻碍个人的知识创新能力。当然对于挑战性的工作,往往都有一个合理的奖励机制,用以反映各类人员的技能水平,激励大家持续学习和创新。因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创新型制度文化对自主创新都是正向影响。创新型制度文化更加重视经济主体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提倡和保护具有个人冲动的“灵感”和独创性,鼓励不畏风险,允许尝试失败,对于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满足知识拥有者的创新欲望。因此,创新型制度文化允许各种思想的“百花齐放、争芳斗艳”,有利于促进制度文化的繁荣,丰富制度文化的多样性。在这种以创新为主题的浓厚的制度文化氛围下,作为对知识创新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力资源,为了能更快地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往往会接受挑战和冒险,模仿学习创新率先者的行为,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萌发新的想法或创意。总之,这种制度文化减少了知识创新的障碍因素,鼓励创新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创新,并充分发挥“场效应”的功能,有利于模仿创新。我国的七匹狼公司就是模仿创新的高手,它在模仿美国Polo和香港鳄鱼的产品模式时,重塑男装品牌神韵,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创新型文化对合作创新的影响表现在风险回避、合作创新制度及效果上。基于资源的观点,知识价值的不确定性越高,建立合作创新联盟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观点是建立在不考虑制度文化风险倾向的基础上的。然而创新型制度文化的风险倾向性较高,这就使得即使面临一定的知识创新风险,创新型制度文化的个人和组织寻求建立知识创新联盟以进行合作创新的意愿也要小得多。再从合作创新制度和效果上来看,尽管创新型制度文化通过挑战权威而促进了自主创新,通过接受风险模仿学习而促进了模仿创新,但是其刺激、挑战以及冒险的特征不利于有效的合作创新制度作用的发挥以及知识信息的传递,容易引发团队成员的冲突,不利于合作创新成果的产生,也不利于合作创新计划的顺利执行。因此,创新型制度文化对合作创新有负向影响。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预期可能有如下命题:H2a:创新型制度文化对自主创新有正向影响。H2b:创新型制度文化对模仿创新有正向影响。H2c:创新型制度文化对合作创新有负向影响。
3.2.3支撑型制度文化对知识创新的影响分析我国文化建设中强调的“以人为本”、“民主和谐”、“诚实守信”是支撑型制度文化的主要特征。支撑型制度文化,是一种支撑国家及其成员健康发展,支撑任何事业及机构稳定发展的文化。从创新构想的产生来看,在支撑型制度文化下信息的纵向和横向交流比较多,价值观以崇尚个人自由、成员间相互尊重的人性化为原则,这样就能集思广益,产生出更多的创新构想。其次,就机会确认来说,在支撑型制度文化下,个人和组织都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创新项目的设置也有较少的障碍,这样就有机会实施更多的创新项目,而不会受到保守思想的羁绊。再次,从提高个人发展来看,“以人为本”的支撑型制度文化,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为知识创新活动提供一种良好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对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和生产,有利于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有利于人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的释放,从而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知识创新者不断创新。最后,从冲突管理、参与管理和信息沟通来看,支撑型制度文化能够更好地解决知识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冲突问题,为有效地实施参与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能够增强知识创新过程中信息的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为知识创新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由此预期,支撑型制度文化对自主创新可能有正向影响。模仿创新是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的捷径,其本质在于,通过引进技术迅速有效地积累企业技术内生能力,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集成创新,最终实现率先性的自主创新的突破。诚然,模仿创新模式是促进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理想路径,却也是知识创新最大的挑战,因为模仿创新容易产生知识产权保护的状态模糊或创新成果的权利边界不清的问题。从法理上看,模仿除了正当模仿还有不正当模仿。一旦模仿不当,极可能陷入知识产权的纠纷,引发知识产权权属与利益分享的法律问题。再者,有些科技人员钻法律的空子,对已有创新成果进行非法占有、仿造、复制与使用,侵害了率先创新者的合法权益,结果受到了法律的严重制裁和道德的谴责,从而挫伤了其他科技人员试图模仿创新的积极性。另外,从效果上看,一些企业的变相模仿创新实际上是创新的杀手。创新可能要花数十年,而剽窃可能只需要短短数十天,创新面临着诸多困难与亏损,而剽窃享受着诸多的逍遥与赢利,也就是说,创新受到间接的惩罚而剽窃受到变相的奖励。在如此扭曲和变态的投资营商环境下,创新的企业必然无法生存,创新的人才必然大规模流失,但是支撑型制度文化是不允许这种现象发生的。因此,支撑型制度文化可能对模仿创新有负向影响。支撑型制度文化倡导合作和信任、尊重和平等,注重交流和互助,这些特征决定了支撑型制度文化会正向影响合作创新。第一,支撑型制度文化的合作和信任特征降低了合作创新过程中的谈判成本,也促进了知识的有效传递;注重交流降低了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也降低了合作失败的风险。第二,尊重和平等的人性化特征,提高了人才的合作意识,有利于人才间的相互学习,能够加强团结合作、集成创新;诱发各学科的交流和合作,提升知识创新层次;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使一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通过非正式沟通促进知识转移及实现知识共享,进而促进知识型企业、知识联盟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第三,在知识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或新状况,尤其是那些复杂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比较强的技术难题,而强调和谐的支撑型制度文化有利于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削减出现的各种组织冲突,维持团队合作的和谐气氛,保证合作创新的顺利实施。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预期可能有如下命题:H3a:支撑型制度文化对自主创新有正向影响。H3b:支撑型制度文化对模仿创新有负向影响。H3c:支撑型制度文化对合作创新有正向影响。综上分析认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必须有与知识创新相匹配的制度文化,而我国现行的制度文化既含有合理的文化成分,也含有不合理的文化成分。现行制度文化中合理的文化成分有利于知识创新,应当发扬,如统一指挥,支持合作,尊重知识和人才,激励创新,民主和谐,以人为本等;现行制度文化中不合理的文化成分阻碍知识创新,应当限制、摒弃或者完善,如严格的等级区分,官本位文化,不够健全的法律体系等。也就是说我国现行制度文化对知识创新,既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影响。因此,得到以下命题:H4a:我国现行制度文化中合理的文化成分对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H4b:我国现行制度文化中不合理的文化成分对知识创新有负向影响。
3.3假设模型
通过上述分析和所提出的11个理论假设,可以得到我国现行制度文化与知识创新的假设模型,如图3所示。图3我国现行制度文化对知识创新影响的假设模型
4结束语
制度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塑造力和破坏力几乎同等。我国现行的制度文化是知识创新所需的外部文化环境,对知识创新具有引领性作用。本文探讨了官僚型制度文化、创新型制度文化和支撑型制度文化与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我国现行制度文化与知识创新之间的关系,提出具有实证意义的11个理论假设,为从理论上理解我国现行制度文化对知识创新的影响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但是本文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对我国现行制度文化与知识创新到底是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以及作用强度的问题,并未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这为下一步工作通过设定代表性的指标实证分析两者之间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对我国现行制度文化与知识创新的影响问题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