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分析及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主要应体现在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文化”。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学校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就没有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更谈不上校园文化建设,就失去了学校存在的价值。因此职业院校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做到关注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把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学生的正当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学生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构建校园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要抓特色、创品牌、积底蕴,特色活校、特色兴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更高追求。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首先要树立以学生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成长的学问,只能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去做。生本教育追求的尊重生命、尊重学生,充分地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天性去学习,把学校变成学生自己成长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校的真正主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认真研究和遵循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规律,尤其是学生个性特点与成长规律,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变教师中心的传统观念,变“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为“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学院通过“职教论坛”、课题研究、论文等各种形式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转变角色,重新定位,由学生的训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伙伴,高度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实践操作、参观访问、角色体验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构成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教学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动脑动手中成长。为开发学生禀赋和潜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强调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思想,在创造中增强智慧,使学习成为其人生追求和自觉行动,在他们提高学业成绩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职业院校不能只求学生“学会”,更要求学生“会学”、“会用”,不能只教学生“适应”,更要教学生“创新”,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现在的发展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学院也尊重学生获取知识、选择专业、选择教师的权利,规定学生入学后可以转系、变换专业,可以选择学习方式,选择分层教学的层次,对教学工作有监督权、评议权。在学籍管理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强调建立灵活的、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大力推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在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上要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与困难,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难。要让学生享有必要的知情权、参与权与选择权。
二、让学院发展中的各种因素和谐统一
和谐校园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目的是协调校园的不和谐因素,关注校园弱势群体,使学校发展中的各种组成因素达到和谐统一。如何使学生与教师、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达到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要关注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思想状况,特别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他们的心灵冲突与价值冲突,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职业院校学生相当一部分是高考、中考无望而又思维灵活、活泼好动的学生,精力旺盛个性强,自律能力差,不爱学习书本知识但动手能力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等。这些因素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比如:在学院成立初期,部分女生喜欢染发穿吊带裙,男生吊耳环;有些学生不出早操,早晨第一节课就迟到、旷课;有些学生晚自习后在宿舍酗酒、抽烟、寻衅闹事,违纪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学生爱说脏话,不讲卫生,不愿意参加劳动;在潜意识里没有集体观念,自私自利,不服管教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倡导对学生的爱与尊重。“爱”与“尊重”,是教育的灵魂。巴音学院始终把教师的职业态度特别是对学生的爱心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职教论坛、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工作交流等方式,大力提倡对学生的爱心、人性尊重和人文关怀。在校园形成了浓郁的爱心文化和氛围,用爱心与关怀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用肯定与鼓励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用尊重与引导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幸福与尊严。学院特别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职业院校弱势群体主要是来自农村家庭、单亲家庭的困难学生和身体、心理存在缺陷和障碍的学生。学校管理服务部门应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困难心理需求,诚心诚意为学生提供服务,脚踏实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为经济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解除后顾之忧,如学院及各系部设立贫困学生奖学金制度,为经济特困生开辟了助学贷款通道,为特困生在校园提供了勤工俭学平台等,充分体现了“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服务意识。同时学院举办各类报告讲座,开展技能表演活动,树立先进和典型,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活跃校园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学院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如矿业工程学院,对主体意识比较强、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如果只给他们讲道理,提要求,或奖励与惩罚,作用不大。但通过心理辅导方法,加上角色扮演和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收到良好效果;又如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说话、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除了究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外,从心理辅导上也加强了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记忆方法的指导、思维能力的训练、意志力的训练)等。对于部分心理存在一定缺陷和障碍的学生,学院加强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建立由骨干教师为主的专业咨询队伍和学生健康教育为辅的队伍,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咨询、交流活动,同时不断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增添心理测试设备,加强学生就业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心理咨询工作创设便利条件。
三、创设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环境和机制
在学生管理上,学院一直要求学工部和广大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式,努力践行生本教育的管理方式。学院把2009年确定为“学生管理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办法和模式,实现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变控制生命为激扬生命。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特色,就是要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群体管理、统一要求、学生被动使用学校资源的旧的管理理念。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学校与学生双向要求的“约定性”制度,其特点是个体管理、分类要求、多种模式,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和使用学校的资源。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和谐管理,是当今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学院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学院章程》,并建立了相应配套、完善的师生管理制度,每年有学院院长与各系、部主任签定《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安全管理责任书》、《卫生管理责任书》,各系、部逐层分解目标,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举办贴近校园实际、贴近学生心理特点、贴近学生道德实际,开展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如2008年学院以“人人为评估做贡献,个个为迎评添光彩”为主题,开展了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系列活动,全校呈现出喜人景象:心理健康的学生多了,不愿助人的学生少了;尊敬师长的学生多了,不懂礼貌的学生少了;爱护绿化的学生多了,践草摘花的学生少了;主动学习的学生多了,被动思维的学生少了;遵守公德的学生多了,不讲文明的学生少了;善于创新的学生多了,不爱实践的学生少了。2009年我院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评估复评工作,并且被评为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四、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
引导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特色的前提和保证,是打造一流职业教育管理院校的有力保证。2009年学院确立为“学生教育管理年”,成立了由院长、分管德育副院长、各系党支部书记、政治思想辅导员、教科研室主任、班主任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法制教育副院长等领导小组和以各系为主的学生管理领导小组,每月确定一个教育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雷锋,见行动”、“四德教育”、“绿色环保”、“社会实践”、“共铸诚信”、“爱院如家”、“尊师重教”“、法律知识讲座”师生共庆教师节演出、迎新年师生同台大合唱等教育活动。还从文明就寝到宿舍卫生,从仪容仪表到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文明乘车、主动让位到文明就餐、节约粮食,从爱护公物到积极动手美化校园,事无巨细,从小处着手,将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纳入自我教育体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体认、确证,在与自然、社会、他人进行广泛的联系和交往中感悟、成长。学院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以社团组织为依托,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充分彰显职业院校学生个性,如校园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运动会、专业技能大赛、卡拉OK大赛、歌咏比赛大型活动,同时不失时机地开展如演讲比赛、技能大赛、手工制作、电脑制作、专业动手能力、实习实训产品展览等等小型竞赛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氛围。在一系列的动态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的先天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兴趣和爱好得到满足,人文素养得到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塑造了积极进取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从而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培养学生成为体力、智力、创新力、活动能力与道德素质协调发展的“人”。同时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管理文化,即“心灵沟通经常化,思想教育生活化,管理活动个性化,关注学生发展重点化”。
五、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校园文化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差异无所不在,无差异的世界是苍白枯燥的世界,传统哲学以普遍性、同一性为人的最高本质,只能使个人成为丧失个性、无血无肉无情感的抽象的人。创新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应该是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好、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的能力上,使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得到充分发展,也要充分信任教师和学生的品格,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和展现,使他们的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和实现,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在进入社会后能迅速适应环境和环境的变化。创立师生社团组织,构建职业院校独特的社团文化,是职业院校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的有利平台和环境。巴音学院大力倡导社团文化,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建设,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室。现已成立了彩虹青年志愿者协会、礼仪社、民族文化交流协会、文学社、书画社等29个社团组织,参与者达2000多人。他们自己创办报刊,召开演讲会、讨论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服务性、娱乐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员在活动中挖掘个人潜能,尝试成功与挫折,体味耕耘与收获,学会竞争与合作,培养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学院也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氛围,成为校园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六、构建师生平等、教学自由的和谐校园文化
过去,从强调学校影响、教师职责的角度提“教师是主体”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强调“教育终身化”“、学习个性化”的今天,则应明确提出“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和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创建和谐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对学生没有强求一律的规则,没有“齐步走”的要求,只有师生相互的尊重、平等的对话、自由的讨论;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遵循着“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原则,教者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学者学而不厌、孜孜以求,课内课外充满着和谐与温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努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关系,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艺术学院根据专业的需要,开设模拟课堂;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直接参与学院网络管理;学院举办师生共庆教师节同台演出活动、迎新年师生同台大合唱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学生个人发展,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是完善学生人格修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内涵、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能力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特色要坚持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成长,使师生关系、学校发展与学生成才达到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