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外语文化教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在外语教学中导人文化教学已得到我国外语界的普遭认同.然而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忽视母语文化,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翰人的教学已不适应当前母语文化翰出的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有效途径。
语言的学习始终脱离不了文化的学习,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又使得在外语教学中导人文化教学已得到我国外语界的普遍认同。但如果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主要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概况,从而忽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样势必会导致在外语教育中文化“逆差”现象的出现。就传统的外语学习与教学观而言,过多地强调外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忽视母语及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的积极影响,师生双方关注的焦点均放在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上,长此以往,学生便患上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地位中的转变,也从不同侧面刺激外语教学工作者反思现行的文化教学,只注重目的语文化输人的教学已不适应当前母语文化输出的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状
在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来的。他于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他发现许多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际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母语文化。同时,他的这篇文章也引起了外语界对中国文化教学的关注,许多外语教育学者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受试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这些调查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确实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一月。而在基础英语教育阶段,这种现象更是明显,例如让学生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诸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并介绍一些节日的风俗时,学生的表现有两种:第一,只会用汉语描述,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表达有限;第二,对一些节日的习俗了解不全面。当然学生“失语”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更重要的是因为母语文化的知识储备欠缺,母语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话,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产生的原因
(一)对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其本身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有误
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是文化教学的理念已逐步成为外语教学界的共识,在外语教学中导人文化教学也本无可厚非,然而根据近年来人们在文化教学方面做出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几乎都强调外语教学中的目的语文化导人,而母语文化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而且外语教材中涉及目的语文化的内容过多,而介绍母语文化的题材很少。当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目的语文化的侧重有一定的道理,但对母语文化的避而不谈很容易将我们引向一个误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就是目的语文化的导人。在1996年的全国外语教学会上,李岚清曾说:“我们的学生学了几十年英语,但连‘Whatdoyouusual-1yhaveforbreakfast’都回答不出来。”这是因为学生不懂如何用英语表达“稀饭”、“馒头”、“豆浆”等。现在的学生一谈到西方的“圣诞节”或“情人节”就滔滔不绝,而提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却捉襟见肘,不知用英语如何表达。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当前文化教学的方法和实效。任何外来语言的学习都应该以自身的母语文化为基础,脱离了母语文化的外语学习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过分强调目的语文化导人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反思文化教学中的“文化概念”,考虑在文化教学中采取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并重的问题。完善的文化教学应该是在外语教学中采取兼容并举的措施,鼓励学生在抓好目的语文化学习的同时,兼顾母语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具有片面性
培养英语学习者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在长期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只重视跨文化交际中对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的输人,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出,而且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认识和定位也导致了外语教学中对本国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任何交流都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一边倒”式的单向交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因为它建立在英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顺应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交际双方是不平等的。因此,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其双方首先要建立在交际平等的基础上。此外,交流也意味着吸收和传播,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除了要相互“理解”外,还要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如果我们只“吸收”不“传播”,那么跨文化交际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的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一味地顺应西方强势文化,重输人轻输出,这一点是需要我们反省的。如果英语教育工作者也意识不到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那么“中国文化失语症”就无法避免。
(三)时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的忽视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会无意识地将母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思维方式、文化内涵等移植到外语的学习中去,这个过程就叫做语言迁移。语言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长期以来,人们对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研究颇多,却往往忽略在以跨文化交际为目标的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同样可以发挥正迁移的效应。刘润清认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同样存在相当大的正迁移。我们可以利用母语与母语文化知识来促进英语学习中有共性
三、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影响,改进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对母语文化的充分理解,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杜瑞清所言。“要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我们也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演变及各种表现形式。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对外语文化教学的片面影响,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平等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兼顾母语文化的输人和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使他们的跨文化交际取得真正的成功是今后外语文化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文化教学的改进。
(一)着力提高外语教师自身的母语文化素质
就传统的外语教学理念而言,只要英语教师教好学生目的语言知识,使其掌握目的语的准确使用,或者帮助学生通过英语考试就足够了。但如今的跨文化交际已不再是强调单向目的语文化输人的交际,中国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文化全球热的现象,迫使外语教学要顺应时展的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外语教学的侧重面也不仅仅局限在学习外语只为作一种单向的没有母语文化输出交流工具。因此,提高外语教师自身母语文化素质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英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自身的母语文化素质和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应该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学习并积累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另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一些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的讲座或培训,并组织教师进行此类教学经验的交流活动。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将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进行对比讲授,必要时补充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或描述,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的鉴别能力。
(二)改进外语教材内容,平衡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输入
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虽然强调了当前的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该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识和能力的培养。但教材内容上只侧重目的语化的导人,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介绍。如果尸是形式上,或者教学观念的改变是不够的,还应诊在教材内容上做改进。例如九年级英语肠fo,it中的Unit9Whenwasitinvented?这个单元自始至终都强调了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并未提及中国的四大发明,只是强调电话和篮球运动的发明等。不难发现,此两项发明都是目的语文化导人的表现。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教材如此,大学英语教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从这个细节体现了现行的外语教材只注重目的语文化导人的现象普遍存在,更不要说涉及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而现实情况是,语文的学习在高中阶段就基本结束,而学生在大学因自身所学专业的不同,加之大学课程设置中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课程设置各异,学生仅凭个人兴趣了解本国文化是不够的。要想在外语学习中获得母语的顺利迁移,首先应该重视母语的文化熏陶,平衡外语教材中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输人,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训练。但现行的外语教材对中国文化介绍的题材很少,而且中国文化的英文课外读物也不多,网络资源虽然内容丰富但很凌乱,应组织相关部门系统地编写整理中国文化的英文教材,并在教学中结合阅读进行比较教学,加深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对比了解。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发掘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自身对母语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增强向外传播母语文化的意识。当然在教材编写方面应保持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连贯,这样才能使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与基础英语水平的提高能同步增长。
(三)培养学生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只是单向的,倾向只达到目的语文化认同的交际,要把培养学生建立自身文化独立身份的意识放在首位。较之传统的交际观,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发展需求已不再是单方面的迎合目的语文化的交流,中国需要更多的本土文化输出,这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变的极为迫切,尤其是在今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各国元首纷纷向中国发来节日的问候与祝福,俄罗斯总统用及标准的汉语向全中国人民致以节日的祝福。这个使人印象极深的细节就能体现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地位上的转变.因此,我们也应该切实的找到输出本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可行办法。那么首先应该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人手,从改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方面找到捷径。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鼓励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独立、平等的交际才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因为两种文化的相遇,只有区别,没有优劣。积极地适应目的语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文化,客观地展示母语文化,才能底得对方的尊重。教师应该在这方面积极地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观念,培养他们在文化交流中的平等意识。只有在思想上做到两种文化的平等对待,才能在学习实践中给予两者平等的关注,使他们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母语文化教学是外语文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只有平等、双向的交流才是可以实现双赢的有效交流。因此,针对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外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平等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必须兼顾母语文化积累和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真正取得成功,才能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