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外语教课中的文学意识欣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会想到梅兰竹菊四君子,会想起潇湘馆,甚至于还会想到娥皇女英的湘妃泪。然而,英语中的bamboo一词,恐怕就不会引起英美人士同样丰富的联想。月亮更是自古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有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比较而言,西方文化中对于月的感受是大为不同的。其他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兹不赘述。
西方文化有两大源头,一是古典的,一是基督教的,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MatthewArnold,1822—1888)曾精准地总结为希腊精神(Hellenism)和希伯来精神(Hebraism)。相对于中国安土重迁的农耕文化,海洋文化的西方文明更富冒险精神。因为信仰基督教,更易于富宗教情怀。时至今日,这两大传统在西方的影响与印记依然处处可见。比如中国用五行“金木水火土”称呼太阳系内的五大行星,而西方却分别以希腊罗马神话中不同的神的名字命名——爱神与美神维纳斯(Venus,金星),主神朱庇特(Jupiter,木星),神使墨丘利(Mercury,水星),战神玛尔斯(Mars,火星),农神萨图恩(Saturn,土星)。英语中许多成语亦源于此,比如,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heel)源于荷马(Hom-er)史诗《伊利昂纪》(Iliad)。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Complex)源于古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俄狄浦斯王》(OedipustheKing)。圣经的影响更是如此,许多圣经故事几乎妇孺皆知。但丁,弥尔顿,布莱克,雪莱,乔伊斯,海明威等许多作家都从这两大传统中选择题材,获得灵感,汲取营养,其影响极为深远。
一般来说,主要由象形文字组成的汉语思维重形象、感性,比较发散。而英语则更为理性,严谨,讲究逻辑。一个是圆,一个则是直线。在行文特点上表现得比较明显。英语文章多开门见山,总分总或总分结构,开头亮出主题或观点,后文依次论述,各段第一句一般是主题句,有时也会在文意转折处或结尾总结中心意思。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汉语文章则讲究谋篇布局,起承转合,欲擒故纵,一波三折,更喜铺陈渲染。交际中,英国人更喜欢谈天气,这大概与英国属于海洋性气候,天气阴晴不定易变化有关。中国人过去习惯于问“吃了么”,其交际功能则等同于一般问候,如同英语中的Hi!/Hello!/Howareyou?/What’sup?etc.西方人习惯于礼貌性的称赞,比如“Youarebeautiful!”而听到夸赞的人得体的回答应该是“Thankyou!”现在这已然成了常识。其实传统的中国人对于夸赞是要谦辞的,“哪里哪里”,如果译成英文“Where?Where?”很自然会闹笑话。
中国传统大习惯张扬感情,当面夸女性漂亮很失礼,显得轻佻。但是对于东方人有时可以问的关于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问题,在西方被视为隐私,如果问及会被视为失礼、粗野和冒犯。当然,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很多事情也已发生了变化。
实际生活中许多具体实例也体现出了中西文化差异,试举几例——龙是中国的图腾,十二生肖之一,在封建社会是皇室专用,代表尊贵吉祥,一定会引起我们正面的情感和评价。但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是一种怪兽,一般会看守宝藏,会喷火,凶残,丑陋,邪恶。所以中国一度有人建议音译这个词,以免混淆,使西方人产生负面联想。在中国,虽然现在很多新人结婚时会穿白色婚纱,但传统婚礼会选红色,吉祥喜庆,红红火火,大吉大利。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可能让人联想到血腥暴力,而白色代表纯洁。但是中国办丧事是白色。西方的丧礼会以黑色为基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经典文学作品更是各种语言的精华和最高成就。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还应该指导学生阅读一般英文原著。这样,在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历史、传统的了解,开阔视野,提高人文修养,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学生能阅读一般文学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要帮助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文字之美,在得到阅读的喜悦和美的享受的同时,更要获得智慧,认识真理,感悟做人的道理,达到心灵的和谐。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他们拓展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立华单位: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