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意识培育的教学方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本文作者:汤岩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跨文化意识是指外语学习者对于其所学习的目标语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并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根据目标语文化进行语言理解和语言交流的自觉性。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做了明确的规定:“文学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1]《大纲》实质上强调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美文学课上,如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如何运用语言的基本功透过文学作品了解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应该是英美文学课程基本的目标追求和教师要重点关注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西方文化与英美文学
1.文化与文学的关系
文化是文学产生的依据,文学又是文化生活的载体。文学与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2]。而从狭义上讲,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可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传播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工具。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文化经常是通过文学这个媒体呈现给社会,呈现给读者的。文学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上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文化的影响。通过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正是英美文学课程的优势所在。
2.西方文化在英美文学中的体现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意识形态造就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美文学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典型的西方文化,因此,西方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不容忽视。文学作品展示给读者的世界是西方现实社会的缩影。由于文学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不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状况,就无法缩短英汉语言之间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距离,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当文学作品穿越了时空与文化的限制,与学生面对面时,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肤浅地阅读,理解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表面,对作者写作目的的了解,对人物性格的分析经常会造成误解,歪曲作品的含义,对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美更无从体验了。在这里,跨文化意识的提倡和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对英美文学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的西方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并且对后世西方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西方社会,没有现在的西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又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文化是西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后世的许多作品中都不难发现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的影子,都不难发现荷马史诗留下的印记。
(2)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复兴古典文化、发展基督教文化、兴起资产阶级市民文化,是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它是西方历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也是人类历史伟大的变革时期。它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得诸多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产生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文化新思想,人文主义便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错综复杂的中世纪文化。中世纪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是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相互融的产物,是众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正是由于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经过中世纪独特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主要体现在封建地主阶级和农奴阶级的矛盾斗争)的作用,才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中世纪新质文化和文学。这一时期整个社会都在基督教思想的制约中,其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文化领域,并成为了中世纪的精神支柱。在许多作品中作者都宣扬了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表现了封建领主和地主阶级及其精神上的代表僧侣阶级的意识形态特征。除此之外,许多作品中所展现的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描写和反映了封建国家形成和确立时期的社会现实,歌颂了那些保卫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人物。
二、英美文学课上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1.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跨文化意识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有相当大的意义。具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就能自觉地消除与目标语本族人进行交往时可能碰到的各种障碍,从而保证整个交流过程的顺畅有效。在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中跨文化意识则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学生顺畅地阅读作品,有效地理解作品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培养跨文化意识能够促进学生接纳多元文化、增进国际理解。贺祥麟先生说得好:“作家、作品是单个的树木,文化背景知识是整个的森林,学外国文学要既看到一棵棵参天大树,更看到浩瀚无垠的森林,即必须同时掌握雄厚的外国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外国文学的重要性,还不只是从中学到各有关国家的文学,而更是学到了全新的文化知识,大大地开阔了同学的眼界,使他们看见了一个个从未见过的枝叶茂密、百花盛开的文学与文化花园。”[3]因此,要想将这茂盛花园中的花一朵朵采摘的话,就必须有雄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深刻体会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各种社会问题。
2.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
(1)对比手段。这是跨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培养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对整个西方文学发展的脉络并不是很清晰,对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也并不了解,但是经过初高中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的历史都略知一二,如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学特点,不同写作方法的主要代表人物,等等。将中国的文学与英美文学进行同时期比较,进行同样文体比较,对学生对英美文学史的了解,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都将有相当大的帮助。
(2)多媒体手段。为了使学生感受英美国家的文化,理解其真正含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手段,也就是把要讲解的内容制作成课件,给文字介绍配上相应的图画、图片和声音等,如各个作家的照片以及他们已出版的作品。除此之外,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和录像资料让学生感受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魅力以及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
(3)阅读手段。这应该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师为学生规定适量的阅读材料,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感想,确定不同的研究方向,最后要求学生上交读后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语言感悟能力,而且能够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当遇到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反复地琢磨,结合上下文进行仔细的推敲,直到弄懂为止。
3.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
(1)实用性。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选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选择怎样的作品,才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是英美文学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实用性主要是指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介绍的文化背景一定要与学生所学的内容密切相关,必须突出语言的生动性、情景的真实性、与生活的一致性,让学生对所接触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陌生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欲。
(2)系统性。系统性又可以称之为“有序性”,是指在英美文学课上教师所使用的文化知识导入,文化背景介绍,以及所选择的文本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所反映出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要尽量成为有机的系统,避免支离破碎,使学生无从下手。讲授的内容也一定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开始以不设教师讲解为主,将学生领进门,渐渐变为以学生阅读为主,独自分析文本为主,讨论文章的思想内容为主,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了解西方文化的能力。
(3)交际性。交际性原则认为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既然语言是交际的手段,又是文化的载体,那么,教师就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词语的使用习惯,语言的表述方法。通过英美文学课,学会交流,学会欣赏。使文化通过文学语言的交流得到传递沟通,文学语言又通过文化的渗透得到合理的交流发展。
三、结语
范谊与芮渝萍两位教授把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内涵分为五个层次:一是基于感性认知的经验层次,二是基于理性认知的知识层次,三是基于理论思辨的审美层次,四是基于文化认知(culturalawareness)和文化认可(culturalrecogni-tion)的跨文化交流层次,五是基于人文关怀和道德塑造的哲学层次[4]。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与文学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抛开西方文化而孤立地进行作家作品介绍是不合适的。应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得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收效更为明显。通过英美文学课程认识西方文化,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提高综合人文素质,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