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根基,是根植于华夏儿女内心,渗透于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的关联,基于传统文化自身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需要以及培养人才的需求,都迫切需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
每一个民族都需要统一的精神支柱来引领,而中华民族更需要高度的凝聚力来引导华夏儿女。中华传统文化汇聚中国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传承至今,她始终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优势。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功能日益凸显,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立德树人之地,对传承、发扬并创新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孕育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振兴,对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实现中国梦肩负着不可脱卸的重任。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广大青年学生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1]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有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促进“以文育人”,引领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中国梦。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8年,教育部又印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在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当作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传统文化学者顾友仁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特殊的自然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形势、意识形态等等作用下形成并流传下来的稳定又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2]学者刘思阳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恕思想、以和为贵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克己奉公的价值观念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财富知识,是薪火相传、代代不息的民族精神。[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锤百炼,赋予了强大了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思想教育的基石。综观各位学者的观点,可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的长河赋予了时代特色,经过地方民族文化发展赋予了地域特色,经过诸子百家文化的争鸣,赋予了文化多样特色,是华夏文明经过演化而形成的民族特色文化,包含了在此过程中创造、传承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是包罗万象的中华民族文化。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人,用来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组织性,通过思想理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施加影响,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会的人们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遵循国家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来规范自己,将思想道德形成发展规律,将这种价值观念的发展规律内化为自己的精神素质,并在社会发展中互相影响和促进,共同提高整个社会的综合文化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特定的教育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加强道德熏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品德不断完善,力促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实施的教育,目的是培育大学生具备知识储备和思想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1.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多样文化,是以古代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础,经过历史长期的变革,发展成为现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系,符合社会发展的文化主流。当代,改革开放加速了世界文化的扩散,西方文化思想迅速进入我国,高校大学生面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积极地去接受外来文化,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面对多样文化的诱惑,高校大学生可能导致意志不够坚定,价值观不统一的现象。党的之后,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容正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一致,涵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融的升华和体现。当今,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2.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相似之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样,要选取具有代表和象征意义的文化与时代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目的对传统文化加以选择,有针对性的传承和结合。有学者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找到契合点,重点融入原则”。[5]有学者认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包含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精神。[6]有学者认为,要利用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仁爱、和谐情怀,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提升自我人格修养。[7]无论是爱国主义精神,奋发图强的自强精神,还是仁爱、和谐的文化精神,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相一致。
3.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积极能动性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对象是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属于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他们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事物面前具有极强的认知和辨别是非能力,要想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不能脱离人的思想状况,必须把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学者们通过调查,普遍认为高校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渴望和需求。其中,沈壮海、董详宾在《当前大学生文化观念调查分析》中,通过对35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认为大学生认同文化的价值,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持有积极态度,并提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危机与传统文化学习热情并存,应该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工作,激发大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学习的兴趣。[8]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顺应了大学生的意愿,符合教育规律,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高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要继往开来,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随着社会发展不断革新进步,创造新的时代文化,使之开枝茂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响应时代潮流汲取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需主动出击,积极转型,借助外来先进文化进行反思和改进,进而增强民族文化的抵抗力。高校大学生是青年人的主要群体,大学成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应责无旁贷的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中国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资源。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需要。
2.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需要党的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推崇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繁荣兴盛。高校应该重视文化的育人功能,让传统文化能够在培育人才方面发挥作用。全球化发展时代,促使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积极做出调整,应对各种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怎样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关系着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思想政治是高校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学途径,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不仅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传授,同时也担负着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曾提出,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当代文化软实力的基因和标识。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哲理,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教学素材。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3.新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校是培养人才之地,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将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的发展,甚至决定了是否可以实现“中国梦”。所以对高校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出于未来祖国发展的长久之思虑,影响着国家未来的繁荣发展。高校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尽可能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所谓高素质人才,首先是思想品德上必须合格,而思想修养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为教育根基。因而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必须把思政教育这一任务落实到实处,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以昂扬向上的方式改进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美德精神,积极做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四、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锤炼发展而成,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对现在我们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资源,是我们修身立德的文化宝库,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精神等教育资源,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道德教育历来受到重视,“崇德尚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也是我们一直贯彻的道德品质。强调:“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9]崇尚道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特色,重视道德教育无论古今都非常重要,在新时代要遵循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弘扬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精神。社会主义培养的大学生更应该继承这种充满民族意志和民族责任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传统文化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践行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
2.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党的报告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教育资源和科研人才优势,创造新时代文明和谐智慧校园,使其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职能也从人才培养扩展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钱理群先生对大学职能的理解是“坚守,坚守民族精神,坚守思想文化传统和批判创造,创造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学术”。[10]因此,高校不仅要传承历史文化,更要有创新发展的意识,这样才能推动内涵式发展。中国历史上有关创新的智慧层出不穷,四大发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今,创新精神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有创新才会促进人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此,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时展的需要。大学生在接触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学习创新精神,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与实践。
3.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民族文化立场,立足实际,结合中国时代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校蕴含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培养人才的基本职能,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引入思政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步入高等教育阶段,生理已经趋向成熟,对待事物已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大大增强,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系统了解文化内涵,深入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文化部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健全大学生人格,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因此,在高校把传统文化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4.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意义传统文化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受到学校、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互联网技术发展因素的影响。首先,努力创造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一是可以悬挂古人的名言警句,摆设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雕像。二是校园建筑和道路可以以古人名句或人物命名。这样的隐形文化向大学生传递着传统文化思想,使传统文化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三是依托学生社团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其次,塑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文化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培养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家庭之间传承发展,形成传统美德。最后,建设优质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互联网,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建设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平台的同时,应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管,努力为大学生打造一个优质的网络平台。因此,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形成全方位的优秀文化环境,这样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7.
2鞠忠美.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作者:王茹 周鸿 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