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的困境范文

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的困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的困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的困境

一、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

1.女性文学批评单一化和极端化倾向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女性意识是女权主义者颠覆父权制,反抗男权文化的重要工具。在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者看来,女性意识是独立的,独立于国家民族意识和社会意识,并且认为国家民族意识和社会意识对女性意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压迫。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在中国文化里,个人、家庭、国家三者是统一的,所以在中国文化里,性别意识、国家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在女性文学批评中,不论是片面强调女性意识和个体意识,还是片面强调国家民族意识和社会意识都会走入文学批评单一化和极端化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批评中,将女性意识中的“女”剥离,片面强调“性经验”,以极端化、庸俗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与女性文学批评多元化特征相悖。中国女性文学批评集中围绕女性意识展开,例如对陈染、海男、林白等大量展示女性个人私密的体验的文学极端推崇,这是对女性意识的误读,更会导致批评对象的误置和批评的偏颇。

2.注重性别内容的考察,忽视艺术形式的探索我国国内部分学者在接受女性文学批评理论时,容易盲从西方女性文学批评已有的理论,导致女性文学批评在实践中重复犯相同的错误。西方女性文学批评在很长一段时间执着于女性文学中性别内容的批判,忽视对文学艺术形式美学价值的探讨,使得文学批评犹如隔靴搔痒,受到女作家的漠视。事实上,女性文学批评不应该局限于文本的性别内容,应同时注重女性文学区别于男性文学的写作形式和美学形态。如此而来,才有可能对现实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3.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与文学实际脱节和疏离受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的影响和本土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缺乏,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者需要借鉴他人的理论方法、成果来审视自己。借鉴西方理论成果是必须的,但是不是简单的模仿。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理论框架、资源、语言形式往往采用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横向移植。在女性文学批评的文章和论著中,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的方法、策略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对一些批评术语的熟练使用,例如:“本能欲望书写”“话语权力”“躯体语言”“空白之页”“边缘”“菲勒斯中心”等术语在中国文学批评的文本中被普遍反复使用。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开山之作《浮出历史地表》,作者在此书中娴熟地将女性主义和现实批评主义、接受美学、结构主义叙事学、解构主义等方法结合起来,表现出了作者对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熟悉程度非同小可。在之后的许多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者们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刘慧英、陈惠芬、王绊等人,即便是他们在研究方法和领域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在理论资源上大体一致。

4.过分地强调女性文学批评的个人化和边缘化写作女性文学批评在过分地强调个人化和边缘化写作时容易表现出双向迷误。一方面,批评家们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和精益求精的眼光,她们苛刻地挑剔现实中的平庸、媚俗和肤浅,而忽视了对文学现实的潜心探究与仔细揣摩,更多的是采用批判的态度,使得批评没有办法和创作本身对话,学术圈内相互传递的信息多是批评意见;另一方面,相当部分批评者赞同个人化和边缘化的写作,并认为个人化写作可以更大胆地暴露那些普通人能想不能看或只能臆想不能正视的女性隐私,因此导致女性意识被误读为自然性别差异的意识,过分地强调了女性性别的独特性而忽略了女性的社会主体意识。评论界、学术界的错误解读,使得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落入被商业化传媒窥视和被传统文化所歧视的双重困境。

二、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的希望

1.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应着眼于社会现实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应着眼于当下和自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和文学发展的实际,当前可以说文化繁荣文学创作兴盛,女性文学创作者的队伍也前所未有的庞大。受转型期市场竞争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诱惑,对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心态造成冲击,对读者来说,其精神需求扩大,情感欲望扩展,文化消费方式较传统有了很大的变化,加上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现实给精神文化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应充分发挥社会批判精神和女性主义的现实关怀,深入到社会现实中,提高文学创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拓宽文学的表现空间,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贡献力量。

2.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应敢于突破传统女性文学批评应维护和建立本土化的文学艺术形式和审美规范,西方女性文学批评往往能做到打破常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也应敢于突破陈规陈说,养护文学的艺术性,促使文学创作活动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女性文学批评在对待经典文学作品、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方面应秉着理性的态度,客观深入地研究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学接受习惯,在文学批评中激发人性的真善美,而不是去追求刺激常人心态的非正常因素,西方女性文学创作者热衷解构和颠覆传统,中国国内的女性文学批评也有许多标榜拒绝体制化的现象。对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应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系统的、本土化的批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升文学创作的品质,拓宽女性文学的发展空间。

3.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应与时俱进女性文学批评对于其他的文学和批评形式来说,方法论意义要大于其性别意识的内涵。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要汲取女性主义彻底怀疑的精神,运用各种性别批评方法和性别视觉来看待中国女性文学和社会现实的发展。现实要求女性文学批评利用性别分析法拓展到其他文学想象上去,发扬女性文学批评良好的自我反思意识,力求在实践中巧妙地结合批判性和建设性、前沿性,随着时代不断更新发展,构建起适合我们中国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本土女性文学批评。

研究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丰富和补充我国较为单一的批评学理论,填补我国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空白。女性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对认识女性文学存在价值具有深远意义。女性文学批评与人类的性别问题密切相关,不类同于传统的批评学。由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起步晚,其本土化过程需要面对的困难来自方方面面,在困境中我们也要看到希望,通过着眼于社会现实、突破传统、与时俱进在困境中倔强成长,努力实现和谐“双性文化”的目标。

作者:鲁鹏飞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