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学批评对近代文学区分与提升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中国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共产党队伍的壮大,同志作为党内第一领导人,发表了重要政治文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该文件从政治救亡的实际情况出发,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以及文学的重要价值。它的发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政治批评作品。早期批评家或革命家只是以个人身份表达对文化现象的政治性理解,而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人,其发表的作品具有权威性和党性,使得文学批评真正具有了政治化和导向等特性。可是政论性批评在中国现代社会政治主流的顶托下,受到左翼文化意识和战争文化心理的熏染,表现出浓郁而持久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庸俗马克思主义倾向。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品在文学批评政治化历史上实现的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党性标准普遍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特殊的历史文化出发,规定了文学批评的党性标准,使得政治批评在今后发展中逐渐以党性代替人民性、文学性,并持续很长时间。第二,批评文体政治化。政治批评受到左翼文化意识和战争文化心理的熏染,一直沿着左翼批评文体政治化的轨道前行,逐渐成为一种对党内文艺政策的诠释和感受。第三,批评导向作用。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党性和政治倾向,成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终价值标准。
认识论批评及其发展
认识论批评是以哲学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来构筑其批评体系。它从唯物主义出发,要求文学作品、文化现象或思想应该是现实生活的一种的反映,要求两者是一种对应关系。因此,认识论批评反对文学作品、文化现象、思想的程序化和笼统化。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等新思想新思潮涌入我国,认识论批评在其影响下逐渐诞生并发展起来。它不同于政治批评那样政治极端化,褪掉政治功利性而具有了社会和历史的文学价值。例如,用认识论批评一个文学作品。它会从作品题材、语言、人物形象的塑造为批评切入点,深刻探讨其中存在的现实价值。因此,该种批评类型所产生的实效也是最大的。并在此之后的20年间,对社会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效果。20世纪30年代,认识论批评经过长时间发展,已逐渐形成以写实主义观念为基础的批评理论,并成为当时文学界中的主导性批评。对克服左倾教条主义和庸俗马克思主义等批评作品,具有很大的匡正作用。
20世纪40年代,经过鼎盛时期的认识论批评开始逐渐丧失主导地位。认识论批评由于缺乏更广泛的理论参照系,开始进入一种循环状态,导致其实现不了突破。现实主义成为认识论批评的惟一而万能的标准,严重忽略了它作为艺术创作风格具体的文学价值。以至于认识论批评走上现实主义独尊的道路,批评也失去了自身的敏感性和开放性。除此之外,认识论批评由于侧重于关注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作品,而忽略了抒情文学。在作品多以反映政治活动之后,现实主义作品中添加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导致认识论批评开始走向政治化。
主体论批评及其发展
主体论批评在文艺反映论、认识论的坐标系中,在中国古代文论的“缘情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现代文学史上,胡风的主体论批评是其中的主要代表。该种文学批评,主要是通过文学反映现实人生、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等许多方面,与认识论批评具有相同的价值追求。
尽管胡风的主体论批评是在哲学认识论内部,以文学为政治服务为前提而建立起来的。但是,胡风不满足于作品反映现实的对应关系,将其拓展为创作主体———作品———现实三者之间的关系。主体论批评以作品的创作主体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作家与作品之间动态生成关系,提出了主观战斗精神和人格力量的观念,这与政治批评形成很大的区别。政治批评,同样也是从创造主体———作品的关系出发,可关注的重点是创作主体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体现不出创作主体的精神。然而胡风的主体论批评认为创作主体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是机械与程序化地一味摹写现实生活,需要体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创造力,反对将文学批评过度政治化而忽略掉文学本身的艺术特性。
在题材问题上,胡风的主体论批评也十分注重创作主体精神与题材的融合,以真实表现人民精神的奴役和创伤、表现人的尊严与个性意识的苏醒成为主体论批评文学价值观的中心。该种文学批评形式,有效开拓了文学作品中人学价值的范畴,使其超越了政治批评狭隘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然而,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由于主体论批评一直受到来自“非文学”性的批判,被斥之以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并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了政治的异端。主体论批评逐渐淡出文学界,直到80年代才又被提出与重视。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文学批评,从批评家的主观动机和社会功能考虑,可分为政治批评、认识论批评和主体论批评。三种类型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史中约30年的时间里,呈现出来不同的特色。政治批评主要表现出浓郁而持久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庸俗马克思主义倾向;认识论批评主要体现现实主义,注重作品对社会实际情况的反应;主体论批评则是强调作品创造主体的个人精神和文学自身的艺术特性。
作者:李齐鑫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