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高职院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教育场地,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本文首先介绍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然后分析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最后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共享的时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已经越来越多元化,给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较大冲击。很多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始不断弱化,甚至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文化教育,教学方法也缺乏创新,学校相关教育机制并不完善,所以,必须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对策。
一、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特点
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育家们关注的重点问题。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探索,发现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综合性、贯通性等特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世界观、社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着手,用人文精神去熏陶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从正面、积极的方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促进整个社会良性发展,最终沉淀的不仅是人类历史文化,还是对人类实践创造的见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学科来源非常丰富,与自然学科的形成和规律大不相同,不聚焦于单独的某一生存技能,而是面向整个人类社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一股有思想、有力量和有影响的力量,所以,它的教育方式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方式不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不能生搬硬套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次,传统文化具有广泛性、约束性特征。它是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着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创新发展,是为我国统治者服务的。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必须制定规范的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当前,以社会主流意识为中心,活跃着一些小众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不同文化意识形态在相互的碰撞、交流中,对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刺激作用,在碰撞中不断去除糟粕,形成具有自身本色和特色的文化内涵。所以,文化教育与人才技能或者理论知识培养大不同,更加注重人的心灵教育和道德、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塑造学生高洁、伟岸的精神和灵魂,在文化熏陶中,让学生接受精神的洗礼。可见,传统文化教育有别于实用性学科教育,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才能有效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校园传统文化宣传力度不够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校自身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存在明显缺失和不足,绝大多数高校积极迎合党的方针政策,注重先进党政思想的宣传,却忽视了传统文化宣传工作,导致文化宣传力度不够,久而久之,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被淡化,进而出现大学生行为失范或者文化素养缺失等问题。
(二)传统文化教育素材缺失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教育场所,注重专业人才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培养与锻炼,但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明显不足。虽然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不断深入,高校已经认识到素质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高校仅仅加大了学生思政教育力度,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缺乏合适的教学素材,教学内容也不明确,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三)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到位目前,传统文化教育在与其他学科融合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大部分学科只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真正接受文化知识熏陶的时间不足。且学生接受文化教育都局限于课堂,缺乏亲身经历和体验,即使对传统文化知道得多,但真正能够消化、吸收的十分有限。长此以往,高职院校教学变得越来越机械化和专业化,对于学生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育严重缺失。
(四)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足很多高职教师认为自身的教学任务和职责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并不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的培育。高职教育的趋利性越来越明显,教师教学改革也都倾向于自身生存、发展和经济效益方面,甚至有些高职院校教学一味追求学生未来的就业率,根本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自身并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全部投入到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教育中,导致传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
三、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各种活动第一,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传统文化建设情况,分别对学校的成立背景、课程建设、制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传统文化传播、教学成果等方面做详细分析,致力于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工匠精神”紧密结合,积极践行“明德尚能”的教育宗旨,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全面开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第二,学校各学科教师要紧紧围绕课程实施、学生管理、传统文化传承、教学反思等内容分享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典型案例建设”“影响力人物与机构评选”“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评选”“传统文化竞赛”等活动,让传统文化教育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有力的人格支撑和精神支撑。第三,积极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大赛,设置国学经典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故事、唐诗宋词听写、成语接龙、汉字听写、中华优秀传统礼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短剧及中华优秀歌曲等竞赛项目。参赛选手通过讲故事、诵读、演讲、合唱等表演方式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果。第四,利用传统节日,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让学生通过参与“写春联•送祝福”“猜灯谜•闹元宵”“烈士陵园扫墓”等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了解传统节日、尊重传统节日、热爱传统节日。第五,始终致力于培养志存高远、德才并重、勇于开拓的青年一代,为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构建艺苑人文、育新人文、思进人文“三位一体”的文化育人体系。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大力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高校必须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及校本教材编写的全过程。既要以“传承优秀文化,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诵读经典、传授经典、展演经典、践行经典;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经典进课堂、进头脑和进校园文化活动;此外,基础教育部还要积极动员教职工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编写工作,共同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强化国学研究,构建长效学习机制。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品,通过构建长效的国学学习机制,能够让学生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明篇佳赋,灿若星河,留下了一部部闪耀着光辉思想和蕴藏着巨大智慧的国学经典,高职院校可建立国学课堂研究机制、国学大讲堂及教师培训机制、国学知识竞赛及展示交流机制、先进学校评选机制、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项目支持机制,将这些国学经典纳入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中,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国学经典,陶冶学生性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让学生通过践行国学经典,真正领悟孝道、礼仪、诚信、感恩等的深刻内涵。
(三)注重学科融合,实现文化渗透高职院校要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融入课堂中,引导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远大理想,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第一,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教学作用,通过思政课程开展礼德教育,培养学生知德守礼的习惯。例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力,结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和孝、诚、爱、仁等美德教育,营造学礼、知礼、重礼、守礼的良好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学生思想道德培育结合起来,实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学知结合、知行合一。第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高职院校可以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例如,在国学经典课程教学中,每周节选一个章节,每周更换一次内容,制订国学学习计划,设定课程学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作品和片段作为学习研究的素材,有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辅助作用。另外,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利用这些教学素材开展文化教学,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第三,独立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学校要注重拓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载体,在学校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学科专业和研究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例如,高校可以开设《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等课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开端、历史发展和价值系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演变历史,让学生透彻了解我国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传统文化。
(四)打造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区,强化教师传统文化教育意识第一,为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引进、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普及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交流等支持,并整合区内、高校、专业院校、学术研究会的资源,形成“课堂为主、社团支撑、展演搭台”的推进体系,将高职院校打造成为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区。第二,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资源,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专家团队,通过校管、集群内使用的管理方式保证各个学校都有适合本校特点的专兼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的课程建设领导力和课题研究能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
四、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针对学校师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缺失,有针对性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行为规范和文化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经典诵读、比赛展览、艺术文化节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其次,在专业教学中融入符合高职学生年龄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实现全方位、多功能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最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明辉.教材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J].职教论坛,2017(23):40-44.[2]高建宁.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152-153.
[3]刘雪静,任焕茹.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8):40-43.
[4]李洁琦.高职院校基于新媒体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17(8):323-323.
[5]郭慧敏.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8(7):158-159.
[6]张殿尉,刘佳杰.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福建茶叶,2016(6):205-206.
[7]张鹏飞.“五位一体”:高职院校文化体系构建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2):98-101.
[8]赵晓慧.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3):93-94.
[9]胡惠庆,徐涛,HUHui-qing,etal.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对策探析[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1):91-94.
[10]谭泽群.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4):10-11.
[11]胡惠庆,徐涛,HUHui-qing,等.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对策探析[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1):91-94.
作者:张书光 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