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滋养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和生生不息。高职院校学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最后着重探究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实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才内涵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我国传统文化既包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当代的高职院校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德。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全面落实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1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文化的缔造主体,强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的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传统的文化,才能在此基础上去创造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蕴含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想,要想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报效祖国的决心,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同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也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涯增添无限的乐趣。
1.2有助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人格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这必将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遇到较大的冲击和变革。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自身的人格缺陷也较容易凸显出来。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的抑制和消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生的道德失范、价值观的盲目以及社会文化的危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够降低这些负面效应,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同时,在转型期,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的塑造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的人本主义,而是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创新既有传统文化又兼备西方文化、既有个体独立意识又具备团体意识、既有权利意识又兼具责任观念、既有现实主义又有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既有立足现实的世俗又有批判现实的自主性人格,培养新时代的真正人才。
1.3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善为价值取向,其核心就是教育人、选拔人、塑造人、使用人,培养出善良、正直的有用人才。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中蕴含了深刻的道德修养内容,不仅能够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实践,还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完成其社会化使命。同时,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身、他人、群体以及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交往中要彬彬有礼、语气平和、互尊互敬,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构建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显著提高。
2高职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深度浅、范围小
目前,虽然教学《大纲》提出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停留在表层上,绝大多数学生只了解课上涉及的一些诗词歌赋、民族音乐等浅层文化知识,对一些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区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思想流派的具体问题很少有人知晓。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大都通过学校开设的语文、法律、音乐课程或通过电视剧等获得,很少有学生专门利用业余时间去钻研和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了解的深度还有待挖掘、范围有待扩大。
2.2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较低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逐渐形成了包括传统文化、大众文化、先进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等混合的多元文化趋势,而且在这些文化中传统文化的发展势力相对较弱,加之学生出现的“崇洋媚外”的潮流,在现实生活中高职院校学生与传统文化接触的非常少,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思想相对腐朽,与现代化社会不适应,认为不太需要学习传统文化。由此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3教师尚未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我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的法律课程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提高法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即使渗透也是停留在法律教材表层的传统文化知识,并没有深入的挖掘和探究。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也还有待提高,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的模式也相对陈旧,不易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3高职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内容
3.1高职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
3.1.1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我国的传统文化凝聚着深深的家国情怀,不仅提倡“百善孝为先”的家庭伦理,还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在高校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有积极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都展示了浓郁的家国情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这些资源,能够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和兴国心,承担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3.1.2培育学生仁爱、和谐的社会情怀
我国传统文化追求社会、人际、自然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和谐状态,强调和为贵,构成了显著的和合文化特征。和合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构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贯穿于中华文化发展的每个环节。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育学生仁爱、和谐的社会情怀。和合文化有助于启发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友善、互爱的社会情怀,并逐渐形成理性、温和的社会行为,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缔造和谐的社会关系。
3.1.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以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构成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充分挖掘这些优良的美德,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同时,还应该借鉴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内在修养。
3.2高职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
3.2.1从应对多元文化挑战入手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工作,应该做好应对多元文化挑战的准备。首先,要落实传统文化的宣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传统文化,弱化学生过分对西方文化的青睐和崇拜,提升学生的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其次,提高学生对不良社会文化的抵制能力,远离鱼龙混杂、毒害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心理的不良文化,提高学生认知的主动性和践行的自觉性;再次,削弱高职院校学生对大众文化的追求。大众文化追求物质和炫耀财富的特征,带动了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消费的恶习,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崇尚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削弱和淡化大众文化的影响。
3.2.2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展需求出发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要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首先,在掌握整体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因素,用活传统文化的素材及思想智慧,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其次,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运用传统的思维和智慧解决现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应用。在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过度的阐释及夸大,要理性的定位传统文化,让高职院校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2.3从重点教育环节着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处理和把握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应该体会到传统文化并不是固定的,它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创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更新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文化相适应,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在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既要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凸显出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特色。
4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
4.1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
据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基础层面上,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探究。对此,高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学校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宣传栏等手段,弘扬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华,在无形中传播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去了解更多有趣的传统文化知识,体验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和乐趣,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4.2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先导。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带动起学习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氛围。
4.3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法制教育中
高校法律课程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法律教育本身反映着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在礼治与民法、刑事司法制度、息讼求和理念等方面都与传统文化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元素,并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拓展和延伸,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法律课程的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融合。
4.4组织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实践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将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首先,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的相关讲座。学校邀请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入校给学生进行定期的讲解,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鼓励学生阅读更多传统文化的书籍;再次,组织一些爱国教育、尊老爱幼的主题活动,形成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最后,可以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让教师与学生能够实时互动,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5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是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者,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首先,教师应该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意识,搜集、挖掘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或培训机会,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功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5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更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当代文化的缔造者,他们应该深入挖掘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国娟.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15(04):64-69.
[2]李青梅,李雪莉,王风罡,等.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分析与教育实践探索——以河套学院为例[J].河套学院学报,2014(02):57-61+66.
[3]于伟峰,商植桐,于雪梅,等.对加强和深化当代高职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1-5+23.
作者:张娟娟 单位: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