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完善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加之党中央的顶层战略部署,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标识,城市化势在必行,并缘于人民需求的导引,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城市文化概述,分析了其在连云港的建设现状,并着重就其相关完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城市文化;连云港;建设现状;完善策略
时至今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空前繁荣的背后,现代城市建设与特色城市文化之间的矛盾日臻显现,人民在满足于物质需求的同时,爆发出了更为强劲的精神层次需求,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来讲,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已然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但同时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未来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
一、城市文化概述
文化作为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是天地万物信息的产生融会渗透,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从哲学的维度上讲,文化意指人类认知和改造主客观世界活动的总和,其主体是人,涵括了实物、制度、行为、精神等方面内容,是城市内涵式建设的关键着力点,有助于增强其向心力、影响力,对城市繁荣有着非凡的价值意义。缘于城市之间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差异,每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折射在城市设计、产业经济、自然历史、建筑景观等物态上,其本身的文化属性毋庸置疑,因而可总结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几类。某种维度上讲,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形象,是行走的经济,更是意蕴着城市的精神和灵魂,为其能够长久和谐发展的根本所在。[1]作为城市的内核和灵魂,相关建设对其软实力提升至关重要,奠定了全面繁荣的基础。
二、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现状
正是基于文化建设之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事实上,《关于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对“两效统一”和“四管统一”的部署,正在打开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新局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阶段的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尚存些许不足,未来还有着巨大的可为空间。具体而言,作为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历史底蕴的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的优势毋庸置疑,本应走在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但是由于其地处江苏省经济发展洼地,加之有限的市政府财力支持,相关运行体制创新表现力不足,导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部分早已规划好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迟迟未能落地,严重制碍着其文化繁荣。同时,连云港正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期,为了赢得这块金子招牌,在市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各界广泛参与,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亦是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表现为相关公共文化设施落后、制度保障体系缺失、宣传载体形式过于单一等,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除却上述这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短缺,亦是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完善策略
城市文化建设对于连云港城市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其本身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强调各环节设计的最优化。作者基于上述认知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完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物质文化
城市现代化建设,物质文化发展是第一步,亦是关键一步,作为城市经济水平的集中呈现,是孕育多样态文化的重要根基。事实上,唯有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时,才会表现出更高的精神取向。连云港下辖在江苏省,是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有着东海水晶之都的美誉,花果山、东西连岛、孔望山等资源加以悠久的文化历史沉淀,成就了其优秀旅游城市的美名。同时,连云港市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英雄楷模,如王继才、王仕花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的有力载体。托夫勒曾经说过,“哪有有文化,哪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向哪里转移”。事实上,诸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均做出了成功示范。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要加速文化产业的布局,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紧密切入城市现代化建设需求,适当下放文化保护、文化建设、文化管理等工作权利,以公共服务外包的形式,激活文化市场活性,大力培植第三产业发展,以驱动区域经济新增长,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另外,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要协调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积极推动土地、财税等改革,依托系列优惠政策导向与支持,深入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增强创新创业环境,确保文化产业增长高于服务业增长服务。在此基础上,以文化产业发展反哺非遗保护、基础建设、文化创意等工作,产生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协同效应。
(二)精神文化
城市文化的内核是精神文化,是驱动城市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谈及文化建设时大量运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词汇语言,并将之紧密关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建设,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光照下,唯有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方针原则,引导公众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广泛参与,势必能够产生巨大影响力,提升其价值效益。[2]具体而言,市政府以城市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工作调研,了解其中的薄弱点所在,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配套,扩大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维护好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并有机地将之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当中,组织专员优化空间布局,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凸显城市地标、彰显城市特色,努力营造生态宜居的外部环境,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同时,还可以社区为单位,经常性地组织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并予以政策上的扶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之余,提升内部凝聚力,共建美好文明城市。除此之外,积极响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感召,竭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力量,加强市民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为引领凝练城市精神,强化公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意识,树立良好城市形象,势必能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三)制度文化
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作为城市文化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完善的制度文化有效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其本身既是保障人类的各种文化活动,又能形成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时期的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必须要重视法律法治,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力争打造良好的行为文化,努力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更高层级的文化追求铺垫基础。综合来讲,完善的城市法治文化应当包括立法文化、司法文化、法学教育、文化交流等内容,协调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秉持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势必会衍生出一些新事物、新观念、新行为,要始终保证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发展,加强日常工作调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发现新问题,补充和修改现行法律规范,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同时,加大执法建设,树立各政府部门的法治意识,充分发挥其行为示范作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尤其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激励改革创新,并积极开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通道,主动接受监督,及时处理投诉,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另外,加大普法宣传,培养城市全体居民信仰法律的文化自觉,逐步将之养成一种精神崇尚、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3]
(四)人才文化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战略要位愈加突出,是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资本支持,更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对此,连云港要积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以城市文化建设需求为导向,坚持“引进来”,促进人才有效流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其驱动力,使之迸发出应有的活力,最终实现文化繁荣。简单来讲,地区政府要充分发挥既已建立的文化产业体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重视引进人才政策设计,完善待遇结构体系,尤其是对于高层次人才,协同企业解决好他们的需求问题,包括配偶就业、住房养老、子女教育等,并面向更为广阔的人才市场,增强自身影响力、凝聚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就业,使之无后顾之忧,全新全新投入到城市建设发展当中去。同时,高校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在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势在必行。要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围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以输出更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满足城市文化建设需求。在此过程中,各类高校应当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对接上层战略部署,精准定位城市文化建设需求,立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进一步细化育人目标,针对性地优化课程结构,有机地将城市文化植入其中,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素养水平,使之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有着多重方面的价值意义。而对于企业来讲,亦需精心谋划人才战略,加强内部培训教育,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助力城市文化繁荣。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是打开城市大繁荣的必要一环,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涵括着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人才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在欣喜既有成绩的同时,亦需立足实际,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其相关发展。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从不同维度视角切入,提出更多有效城市文化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帅.城市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J].大众文艺,2020(9):261+39.
[2]孔苏颜.以文化制度优势助推城市建设路径思考[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0(2):57-60.
[3]刘晓春.我国城市文化的定位与特色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1):130-140.
作者:黄昌萍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