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联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辩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当下视觉文化的发展中,人们正遭受语言文化朝视觉文化转化的痛苦,对这些网络文化产生盲目的状态,逐渐减弱对其批判的能力,放弃对深度意义及价值的思考。这将会影响社会精神价值观的建设,然而这种影响在网络传播中的表现更加突出。我希望通过本文分析互联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可以让大家精准的对此有着深入了解。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营销;视觉
当今科技的影响对媒介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视觉文化也因此繁荣和发展。任何一个迷因都不能单独的去看,去分析,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它的社会语境上,只有符合当下的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心态的迷因,才能获得更强大活力,迷因更像今天的民间传说,在古代,民间传说表面是故事,实际上体现的是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1技术霸权
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视觉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倾向会使视觉文化本身带有的人文价值观丧失。在视觉文化中使用的文化手段提供了超越现实的可能性,同时它背后的人文价值逐渐失去了“自我”,视觉文化的早期阶段只是技术的发展,人们以为创作者可以通过数字化来追求表现对象的文化内涵。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渗透,技术滥用削弱了社会建构的视觉文化和人文价值。即使数字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人文主义视觉文化精神的内涵,但是它的虚拟化,可视化,空间化,编码化,非人性化的趋势不完全符合“文化”的概念。不能完全释放人类精神的自由,后果可能使人们注意技术而不是事实。
2消费和身份认同
当今这个时代,个人在所有的媒体中既是消费者又是公民,既是公众又是个人。媒体平台今天还在宣扬商业与商品,明天就有可能在为公民权之类的东西摇旗呐喊了,就像2001年9月11日那天的电视频道和互联网那样,这种转变是通过消费者引发的。9月10日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像往常一样,大量与娱乐歌坛相关的内容。第二天,9月11日,它们的搜索重点全部改变,大家几乎都在搜索美国国旗,有关恐怖分子架机撞击大楼以及他们的幕后策划人是谁等这样的新闻。Google前一天还是“私人”的,第二天就变成了“公共”的,这是由千百万的消费者造就的。
3文化传播的速度
网络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信息更新速度十分的快,热点事件也转瞬即逝。(如图3.1)昨天还是700度的事件,今天可能就降到了几十度,就好像“病毒式营销”,最开始的传播速度并不是很快,但是当有了大规模的受众之后,传播的速度就会突然加快,同时热度也会相应的上涨,从而形成一种更大规模甚至全民关注的景象,在这之后,传播的速度又会逐渐的慢下来。图3.1病毒式营销示意图2014年4月26日晚22点,哔哩哔哩,乐视等6个平台上直播杜蕾斯AIR一百对情侣试戴活动,在线看的观众大约有500万,结果却被网友吐槽。根据24小时微博热度走势,“杜蕾斯”一词到凌晨直播快结束时达到热度峰值,单小时提及数近2700次。比较近几个月来的热度走势,大约是平时的10倍。如果可以看出,传统媒介是文化产生的地方,这种营销模式是从一个点向多个点去辐射。网络媒介出现后,营销模式转化成从多点对多点。“病毒式营销”则不相同,通过采集和分析目标用户的位置数据,企业可以定位目标用户的常用购买地点及其他行为规律,能更好的制定产品销售策略。他可以保证每一个接受信息的人能够看到信息并且理解,然后充当下一环节的中转站。迷因主宰了这个过程,同时消费者也接收到了关于品牌和产品的相关信息。“复制和传播价值”是迷因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可以从这个案例中寻找到背后的迷因,法国巴黎水Perrier最近十几年在北美市场的销售情况不佳,管理层为了改变这种业绩,从2011年开始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品牌推广活动。广告界的大鳄奥美公司和CYE为其提供了协助,策划之后,巴黎水在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TUBE上了一系列以“LeClubPerrier”命名的视频广告。这条广告在的时候就像观众承诺,当观看的人数越多的时候,广告的内容则会越性感。这一承诺随即引发了点击的狂潮,赢得了一千一百多万次的总点击量,顺利提高了巴黎水在北美市场的知名度与曝光度。
4建设内核丰沛的文化
网络文化通过新颖的图形符号表达文化的概念,延伸主体内涵的深度。在创建符号时,可以把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优化图像,创造节奏感与空间感,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丰富的信息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进而增强网络文化的格调,大家会对此产生更高境界的共鸣。在虚拟环境中展现民族的特色。网站页面建设中形状,结构和颜色等因素的选择和构建应从各种艺术形式中得出,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形式美。民族文化底蕴和视像功能结合,营造更加完美的视觉形象。在网络传播系统中,信息通信者和接收者的边界被消除,所以要对人们的文化素质,艺术素养和信息素养进行全面提升,从源头提高民族文化创新品味和实力。
参考文献:
[1]谭文芳.网络表情符号的影响力分析[J].求索,2011(10):202-204.
[2]方美琪,胡翼亮.网络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杨蓓蓓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