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国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历程范文

民国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历程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国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历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国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历程

变革期。这一时期从1900年至1911年。自清嘉庆年间起,皇宫里的景泰蓝造办处就滑向停产的边缘。同治与光绪皇帝统治期间,皇室工匠大量流失至民间,景泰蓝工艺也开始从皇宫“流失”“、移居”到了民间作坊。1900年,北京被八国联军攻陷,西方侵略者对景泰蓝十分青睐,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景泰蓝并将他们运至国外。十年间,景泰蓝制品在中国出口项目清单中所占的比重最重,地位也最重要。晚清政府见此情形便下令农工商部设立工艺局,专门负责景泰蓝及珐琅作坊的建立、产品生产与销售。除了官营作坊之外,民间的景泰蓝商号也纷纷开张,特别是志远堂、静远堂、老天利等商号远近闻名且工艺精湛。景泰蓝市场甚至还出现了过去没有过的实用品,而且销量极大。

更新期。这一时期从1912年至1929年。国内景泰蓝市场迅速发展,景泰蓝制品在民间十分畅销,而且多为实用制品,例如水烟袋等等。同时,国外市场的扩展也更为迅速。原先法、德、美、英等国商人在北平从事景泰蓝收购的工作也更加繁忙。在北平的王府井大街上,甚至还有专门帮助外国商人代为收购景泰蓝的中国公司。例如著名的仁立公司就是为外商代收的机构。根据当时《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的记载,1926年景泰蓝出口总额为10.6万海关两,1927年的出口总额为14.8万海关两,1928年和1929年的这一数字分别为16.3万海关两和22.3万海关两。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景泰蓝出口量逐年递增,景泰蓝国内外市场日益兴旺。有史料记载,1924年老天利商号一年的交易额高达20多万元,它雇佣的员工超过350人,就连汉口、上海等地也有它的办事处。老天利的员工中有很多是原来从皇宫里散落至民间的技艺精湛的景泰蓝艺人,因而老天利的景泰蓝制品也几乎完全继承了清朝皇家工艺的水平。

过渡期。这一时期从1930年至1936年。七年间,景泰蓝工艺没有出现较大的发展,对外出口的数量也经常起伏不定。当时海关出口数据显示,1930年和1931年的景泰蓝出口额数据空缺,从1932年至1936年,每年的出口额数据依次为17.9万、16.5万、10.5万、8.1万和13.5万海关两[2]4。可见,这一时期的出口量先减后增,1935年时处于低谷。这种上下起伏的表现说明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过渡色彩。

衰败期。这一时期从1937年至1945年,正好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北平沦陷,景泰蓝市场变动剧烈。战争首先使国内交通隔绝,市场萎缩,继而出口渠道也告中断,给景泰蓝业造成了致命打击。从1937年开始,景泰蓝的出口额逐年明显下降,到1942年出口完全中断。战争初期只有一部分有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的日本人进口景泰蓝,战争中后期这些人的购买数量一直在急剧下降。而本国消费者由于战争的创伤也鲜有人购买景泰蓝。所以,景泰蓝工艺一时陷入停顿,景泰蓝工厂倒闭、工人转业,从而带来了中国近代景泰蓝业最恐慌、最黑暗的时代。日伪统治时期,北平的景泰蓝行业仅剩有杨天利、老天利等零星的几个稍微有点规模积累的企业。他们为了在艰难的时局下谋生,不断压低景泰蓝的生产成本,以至于在工艺制作上偷工减料,景泰蓝的胎骨又薄又轻,放在水里甚至可以漂浮起来。这一时期的景泰蓝被人们戏称成了“河漂子”。第五,转型期。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景泰蓝工艺获得了新生的机会。英美国家来中国的人突然增多,他们对于中国景泰蓝的热情也比较高。为了适应突然而来的市场需求,景泰蓝厂商再整旗鼓,大力发展生产。但是,此时的景泰蓝市场仅限于北平、天津、上海、青岛等少数几个有美军驻扎的地方。所以随着驻扎美军在不久之后的陆续撤退,全国景泰蓝的销售再次遭遇“寒流”。幸而这次“寒流”持续时间不长。1947年和1948年,中国出口景泰蓝的数额分别都超过了30万美元。根据一份调查记录,1947年上半年位于北平城内的景泰蓝厂家就达到30家,零售店40多家,自产自销的也有10多家。它们多集中在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和崇文门大街一带。但是在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之下,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广大百姓生活困苦,景泰蓝手工艺者的境遇也日益困难。至1948年年底,景泰蓝工艺在国民党政府的摧残之下陷入了极度萧条,只能苟延残喘。直到北平和平解放,北平人民政府在费孝通、梁思成、徐悲鸿、吴作人、林徽因、韩寿萱等30多位文化、艺术专家的帮助下成立特种手工艺研究所之后,景泰蓝工艺终于获得了真正的新生。例如费孝通教授就利用假期带着几个学生对景泰蓝等特种手工艺的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梁思成和林徽因教授还成立美术小组,对景泰蓝工艺进行抢救性保护。由此可见,清末民国景泰蓝工艺从兴盛与衰落的沿革中真正走上高速发展的新道路,是从解放后开始的。

上述清末民国景泰蓝工艺兴盛与衰落的沿革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因素。这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看。就外因而言,首先,皇家帝王的好恶与国家经济基础的支撑力度直接影响景泰蓝工艺的兴衰。作为一门宫廷工艺,景泰蓝所体现的是皇家帝王的审美好恶,景泰蓝产业是基本是为宫廷贵族服务的。所以,该工艺的生命线牢牢掌握在皇室帝王的手中。一道谕旨、一个好恶的变化就可以让某种景泰蓝工艺的命运翻天覆地。同时,景泰蓝工艺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基础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工艺美术之一的景泰蓝行业之所以产生,其根源还在于经济基础,它的制作水平一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反映。其次,政府的行政行为也会直接影响景泰蓝工艺的发展程度。例如晚清政府带着景泰蓝参加国际赛会或国际展会,赢得了世界的喝彩,取得了一定成绩,传播了景泰蓝在海外的盛誉。再例如清末的新政,使景泰蓝成为推动中国对外贸易、振兴民族手工业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推动了商品制造技术的进步。就内因而言,首先,景泰蓝工艺自身存在一定发展局限。严格说,景泰蓝制品并非日常生活必需品,而是装饰陈列品。同时,它的制作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因此销售价格不仅比一般生活用品、甚至比一般工艺品都要高。购买者大多是具有不俗经济实力的社会上层人士,普通百姓之中鲜有问津者。这就导致了景泰蓝的市场敏感度高,极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其次,景泰蓝的作坊式生产方式存在缺陷。作坊式生产容易使赢利预期大于艺术创新,阻碍了景泰蓝工艺的持续进步。加上作坊大多各自为政、独立生产,使工艺原本就复杂的景泰蓝难以获得行业推动力,即便是大规模的景泰蓝厂商也只能靠个别工艺水平高超的匠人才能维持下去。(本文作者:张莉、郑君玲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