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平面艺术教学改革初探范文

平面艺术教学改革初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平面艺术教学改革初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平面艺术教学改革初探

一、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费用要高于工科类专业,从而造成报读该专业的学生不多,再加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大。随着生源质量的下降,有很多学生艺术修养达不到要求。而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没随之而变,仍然是重深度轻基础、重设计轻技能,使得多数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力不从心,其设计能力或制作能力都不能具备较高水准,毕业生受欢迎的程度受到影响,招生就没有宣传的亮点。

(二)平面构成课程和艺术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形成了隔阂和分化的状态。学习平面构成知识是为学习艺术设计课程服务的。但在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单纯地从平面构成本身这门课程入手,对平面构成的要素和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讲解得比较多,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理论知识的延伸。而学生的作业也简单地从点、线、面构成法则及肌理的运用等这些方面进行练习与设计的联系非常少。对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的培养。平面构成课程和艺术设计课程在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隔阂和分化状态,使学生在学习了平面构成知识之后,往往还不知道怎么运用。在进行艺术设计课程的学习时,表现出基础知识相当缺乏。

二、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注意的方法

首先,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现行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其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实践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三、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传统思维的转变

1.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改变教学思想就是要对以前的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对先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反思。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进行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运用技能,抛弃对简单的几何形骨骼骨架构成法则肌理运用的完全依赖。可以通过课题的训练要求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解决课题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不要一味地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否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

2.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消除平面构成和艺术设计的隔阂,平面构成是学生接触艺术设计的第一门基础课。学习平面构成是为以后设计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之初就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了解平面构成对于以后艺术设计课程的学习的重要性。

3.打破使用传统材料和传统制作方法的表达惯性,鼓励运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手法。由于艺术设计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意的表达方式也是无限多样的。所以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重点。而对学生作业的评判就不应简单地用所谓的精细与工整程度作为优劣标准。课程的作业不能只用单纯的传统的黑白二色工具,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毛笔墨水和白色的素描纸。当学生有了好的创意的时候就需要选用合适的工具、材料,并以适当的形式将这种创意表现出来。工具材料及表现手法的使用要以能够恰当表现学生的创意为依据。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会以更新更广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积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工具及材料,让学生养成对各种材料的探索、习惯和兴趣。

(二)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改革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比如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三)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应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1.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2.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3.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