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大家认识到,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不仅要看眼前的经济与科技实力,更要看国民素质。其国民素质,不仅仅取决于该国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数量和水平,而且更要看该国的中级人才普遍的水平以及文盲的比例率。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已从改革高等教育转入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如美国在1983年颁布了《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90年的《全美教育目标》、1991年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3年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发展》,反复强调要加强中小学核心课程,基础教育要进行改革。1993年我国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二、许多国家高度重视了道德教育,探讨道德教育的现代形态。当今,在经济、生态、竞争的压力下,世界性的道德危机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年青人,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侵害他人利益,并且表现出对承担社会责任缺乏兴趣,在我国不是已经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在政治领域,某些人的行为严重失律,不正之风狂行,以权谋私、以职蓄利等等,已成为社会公害。在经济领域,见利忘义,以不法手段谋取暴利的比比皆是。在生活领域,赌博、吸毒、、纳妾、拐卖妇女儿童等等邪恶现象沉渣泛起,呈蔓延之势。这一切不能不强烈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联合国教科文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提出要从未来世界的道德环境着眼,调节和控制今天的人类行为。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理解、关心,培养个体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三、注意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在全球经济、大工业潮流中,各国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相互竞争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并研究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保持本国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举措对21世纪的文明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我们知道,教育的功能及导向作用是很重要的,导向功能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对传统的认识与态度,也就是教育要立足并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位中国教育家说:“任何国家的现代化模式,都离不开民族文化传统和带有民族传统的特色。因为,存在于民族文化意识中的传统影响,对于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把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精神、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导性工作方针,才能奠定新一代国民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等方面有祖国特色的初步根基。帮助新一代国民在民族情感、国家意识上树立起牢固的精神支柱。中国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一向是重视人格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教育,若能如此,该国传统文化精华必将代代相传,社会的统一和进步,社会的发展的进程必会顺利。反之,不提倡或不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目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事实还不触目惊心吗?面对外国产品大举压境抢滩夺地的情况下,一些懦弱的自贱的企业领头人,甘愿不战而败,不知不觉地扮演了一个“自己杀自己儿子”的可悲角色。如四川“天府可乐”在80年代俏销全国不说,还拥有会员单位100余家,其生产规模、设备和效益在中国饮料业来说占有重要地位,结果,被美国“百事可乐”给收编了。更可气的是,被称为“中国派克”的上海“英雄”笔商标,前些年却被尼泊尔商人抢先注册,仅此一项“英雄笔”在国外一年就要损失300万美元,还有“竹叶青”、“青岛啤酒”、“全聚德”、“狗不理”等老字号商标在国外被抢先注册。外国人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当宝贝,而我们自己却妄自菲薄,自我否定,消极对待。
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要对国民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他们爱祖国、爱民族的情感和理念。当然,教育的导向功能,还有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的问题,这也是很重要的。世界教育发展趋势除以上三个特点外,还有一些国家正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上进行系统的清理和更新换代,制定较长远发展计划。还有一些国家更强调操作对智力与非智力发展的影响,注重在技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角度,艺术设计类学科的发展趋势是:
一、结合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新科技、新材料或者利用已有的科学成果进行综合利用。沿着人的心理和人体工程学的途径进行努力,创造真正适合人类生存方式,以及为其方式服务的、并能引导人们进入新生活方式的“物”的设计。这种设计从理性向感性转变,增加情感,如家用汽车,由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游乐化发展。
二、结合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出现许多新行业、新产品、新专业等,多为两种以上的学科、专业交叉、复合的结果。这就要求现代人才必须有复合型知识,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艺术设计教育要适应现代人才需要的特点,加强通识教育,也有人称通才教育。另外,因为设计可以说是人类对自然理解后的意识,是人类认识自身后运用材料、技术表达自己理想的行为,是人类科学、文化水平集中的反映;所以设计师应有丰厚的知识,应有科学的头脑、丰富的生活,随时能了解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成果;有正确的设计观和扎实的造型表现本领,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和强大的不断的创造力,要善于与他人协作,有条理地总结经验等等。在世界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他们总结的新趋势是:回归自然,整体艺术化,高度现代化,高度民族化,打破同一化,服务方便化,强调人情化。
三、协调合作搞好设计。因为设计是综合性的,将科学技术、产品生产、审美要求统一,也就是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中的美学,人们的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的协调综合,才能形成效益生产,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符合生态平衡和社会平衡的要求,因之艺术设计教育内容要有所反映。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不会脱离国际大环境,也应适合国内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的情况。我国的教育,在建国后50年来,取得很大的成绩,培养了许多人才,成绩是主要的。但是,从现代教育的理念来看,特别是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以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人才全面素质日益提高的需求情况下,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片面重视知识和技能,囿于行业与专业范围,忽视复合性知识与多种技能的培养;忽视创造意识的培养;忽视人们差异性和个性发展;忽视现今及未来知识的介绍与探讨等。我们应该改革过去的旧观念,自觉地从统览整个社会发展的视野中去把握教育改革,重新调整和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重新建构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专业设置或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及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等。我国某些地区已出现学制长达8年,边工作边学习的双专业的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存在价值,在于建立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艺术与科学、材料与制造、宣传与销售均给予充分认识的合理的教学结构。
可是长期以来,由于行业办学、部门办学,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带有强烈的行业性。自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频繁,新的产品不断出现、不断调整,艺术设计手段不断扩大与相互渗透,这就要求现代人才必须是通识型、复合型,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基础厚、知识宽、专业新、素质高、能力强。另外,国家对学生不再实行“统包统配”,而实行“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政策。这一重大改变,引起学生对专业及教学内容的关注,对毕业后就业市场的关注,不再像以前那样,学校教什么就学什么,而是要从社会需要,从个人专长和兴趣爱好出发,学习他认为需要和喜爱的课程;所以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新的、适合现代要求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应该调整或模糊专业界限、拓宽知识面、加强文化素养、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当前相比之下,加强文化素养、增强创新意识更为重要。过去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注意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没有提高到应用的重要地位,过多地注意技法、程序的教学。艺术设计存在的价值,主要是它永远体现着新意,给人以新鲜感,这里所提的新鲜感,不是脱离人民群众的那种脏、丑、怪,那种血腥、残暴、淫秽的东西。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想象和创新能力,来源于丰富的生活、科学的头脑、渊博的知识、探索精神,物质材料性能的掌握,严格不断反复的设计训练,以及对人民群众的喜好、市场信息的了解等等。
艺术设计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新学科,是有生命力的,但是我们在其教学中,必须承认中国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之精华,是我们重要的、乳汁似的艺术生命的源泉。必须承认手工艺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基础;必须做到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和文化内涵;做到继承和发扬手工艺的创造精神和创作方法;做到继承和发扬手工艺的传授思想和治学经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一定要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精华整合起来,要在我国传统文化、审美习惯、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关于课程设置,美国分为1、普通文化课,日本称公共基础课,占总学分的33%,是必修课;2、专业基础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占总学分的60%,比过去扩大40%;3、专业课,现在减少了20%;4、跨学科课,即新型的、跨学科的、边缘学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科以外的课程,以便优化知识结构。我们应该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开设辅修课,加强文化素质修养课。关于文化素质修养选修课,我国有些学校定名为普通教育课,大致有九种课程。
1、人文科学类:大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古典诗词鉴赏、中国旅游文化、西方文化论等。2、社会科学类:经济学概论、管理学概论、公共关系学、心理咨询、社会学等。3、自然科学类:普通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科学学、科学研究方法论。4、数学类:数学方法论、预测与决策、运筹学的方法等。5、思想政治类:马克思主义名著研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研究等。6、语言类:英、日、俄、法、德语等。7、艺术类:音乐基础与欣赏、欧洲音乐欣赏、中国民乐舞蹈欣赏、戏剧欣赏、书法与中国画欣赏、欧洲古典美术、雕塑欣赏等。8、体育卫生类:大学生健康、武术、健美操、各种棋类等。9、其他类:思维方法、学习法、演讲与口才、广告学、摄影等。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地而宜、因校而宜、因人而宜;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根据人才市场的要求不断更新;要立足未来,面向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