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中医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关乎学校内涵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医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要求,大力营造医者仁心的校园医德文化,积极倡导风清气正的校园精神文化,科学打造独具韵味的校园物质文化。通过建设高品味、高水平、高格调的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有力地服务于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等,使之成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外的有益补充和辅助力量。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中医药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力量。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对于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关乎学校内涵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是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健康人格、真正培养中医药事业接班人的导向性、基础性课题,所以中医药高等院校必须以对中医药文化的高度自信自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中医药高等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校园文化一所大学的灵魂,体现了学校特色,凝聚并传承了一代代师生的共同情感,是蕴涵大学精神、体现办学理念和弘扬价值追求的软实力。中医药高等院校必须大力建设和弘扬中医药独有的校园文化,藉此全面激发学校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实现立德树人的迫切需要。中医药文化是民族瑰宝,中医药高等院校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是培养中医药人才、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渠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开设一些专业、讲授一些课程,确实能够让学生学到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要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绝不仅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全部承接的,必须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校园文化,让学生沉浸其中得到全方位的熏陶洗礼,辅以承载校园文化的各种活动,增强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引领其牢固树立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医药文化是由无数个中医药高校、无数中医人等共同铸就的,由点及面,由虚到实,形成了中医药校园文化大格局。二是激发中医药高等院校蓬勃活力和澎湃动力的迫切需要。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特色、历史底蕴和大医精诚的济世情怀,承载并蕴涵了人文精神、大学精神、校风校训,是凝聚全校教职医护员工生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智慧源泉和共同信念,能够充分激发并彰显出学校的凝聚力、创新力和驱动力,并把具有仁爱精神、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使充满历史与厚重、思想与灵动的中医药大学校园成为所有中医人特别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和理想天堂。三是培育中医药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营造的是一种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氛围。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校园环境能够熏陶学生,校园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当下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中医药文化被冷落、被西医排挤,中医药高水平人才青黄不接,有的地方中医药市场有些萎靡不振等普遍问题,中医药事业之所以处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相对尴尬的境地,追根溯源,核心在人,关键在于没有把中医药文化像血液一样流入到每个中医人的心灵深处。在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发展历程中,有无数优秀学人大家曾活跃在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殿堂上,弦歌不断,笔耕不辍,治学不止,一代代中医药莘莘学子“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为传承弘扬中医药事业吃尽百般苦、历经万重难……。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清醒地让每一个教职医护员工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齐心协力、砥砺前行,高擎起中医药大旗,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中医药栋梁之才,大张旗鼓地宣扬中医药事业发展宏图,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永续发展。
2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2.1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是众多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精彩纷呈、特色鲜明、亮点频现。譬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园文化被凝练为“面向行业,努力成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担当者;面向区域,努力成为中医药文化普及的积极推动者;面向社会,努力成为中医药人文精髓的践行传播者;面向国际,努力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勇敢探索者。”[3]这足以窥见作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界的旗帜与标杆的北中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定位和格局。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则把中医药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展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把中医药文化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并把中医药文化元素嵌入校园环境规划中,把二维码标识牌附在校内的一百四十多种植物上,通过“码上一起看校园”等活动,只要扫一扫便进入了学校的“在线科普植物园”,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萦绕着中医药文化的韵味。[4]广西中医药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有着较为丰富的宝贵经验,譬如其“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核心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均蕴涵在校园的各种文化设施中。贵州中医药大学在校园文化上建树颇丰,举办以“立人达人,智慧中医”为主题的“立达杯”中医执业基础知识大赛,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药学、方剂学、解剖学、药理、生理等十门中医执业资格考试科目,有六千余名同学参与网络知识竞赛,十二支代表队最后进入现场决赛,提升学生对医学综合知识的驾驭能力,提振新时代中医学子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开展“杏林晨光”“经典大家”等相关活动,营造了品读中医经典的浓厚氛围,其中“读经典、诵岐黄”系列活动获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活动一等奖;举办“阅读之星”评选、“一月一书”倡议等活动,定期开展《黄帝内经》知识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通过开放标本馆等特色场馆让学生增强直观体验;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打造出一个有着浓厚传统中医药文化氛围的岐黄殿堂。[5]二是通过以中医药文化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高尚医德和仁爱情怀。唐代名医孙思邈强调:“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6]他在“大医精诚篇”倡导培养“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精神。而今,每个医学院校在新生入校之际都会庄严回荡着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7]正是这类具有厚重仪式感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悲天悯人的大爱胸怀、大医精诚的不懈追求、医者父母心的医德医风,树牢了仁心仁爱仁术和救死扶伤、拯危救厄的使命担当。
2.2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普遍不够。中医药文化是国粹文化、国之瑰宝、智慧结晶,是中医学、中药学的根基与灵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共同的民族记忆。有的中医药高等院校思想上已重视,但行动却不力,研究中医药文化不够深、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不够多,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中医药文化的思想、特点和内涵均不够,既没有发皇古义、融汇新知,也没有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既没有反映出中医药发展史的厚度,也没有折射出中医药理论的高度。还有一些学校简单化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仅仅是多开展相关活动、多组织师生参与就行了,不能深刻认识校风、教风、学风和文风等蕴涵中医药特色的人文精神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此外,很多中医药高等院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方面普遍存在专职人员配备不够、硬件设施投入不够、软件建设重视不够以及相关文化活动形式单调内容贫乏等共性问题。二是理解校园文化有偏差。有的中医药高等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甚至狭隘地理解为“第二课堂”,简单等同于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或课余活动,而没将校园文化置于学校整体办学方向、长远发展规划和内涵建设等层面进行统筹考虑。有的大学重视校风建设,对那些相对宏观层面的校徽、校训、校歌等比较重视,但是学风特别是相对微观的学术氛围、学习风气等相对重视不够,停留在一些相对表面甚至有点形式主义的层次,这些都是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偏差造成的。三是学生社团活动效果差。有的学校认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主要依靠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但目前很多中医药高等院校对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投入极为有限,没有专项经费,也没有专职老师加以专业指导,导致很多学生社团名存实亡,既没有人气,也没有动力,活动效果较差,这就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的有序发展。四是精神文化建设偏形式。有些中医药高等院校在校园内设置了很多的亭、石、路、雕塑等建筑小品,但真正体现中医药人文精神和中医药高等院校特色的整体规划不多;虽然很多学校的绿化程度非常高,但并不重视把中草药植物融入校园绿化而凸显出中医药高等院校的特色;此外,还不足够重视开发建设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形象识别系统。具体说来,“中医药大学的校园建设,要有灵魂和精神,要有绿色和智慧,要形神兼具、动静相宜、山水相映、木石相依、高下相召、阴阳相感。应该具有厚重之形、质朴之象、灵动之感、仁和之气、薄发之势,让整个校园橘杏常青、草药芬芳。”[8]五是校园文化导向力不足。由于校园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不够,一些中医药高等的学生并不是真正热爱中医药,以至于毕业生中很多人并不具备中医精神,很多不懂辨证论治,不会用中医理念看病,甚至很多人行中医之名而务西医之实,或彻底转行西医。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年轻的优秀中医并不多,有中医科研成就者越来越少,真正能称作名医圣手、国医大师的名中医更是愈加罕见。一些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有“医古文”这类与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主干课程,但却日益被边缘化,如今很多中医大学生是“中医不精,西医不通”,这很多程度上归因于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和育人功能出现严重偏差所致。
3加强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3.1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中医药高等教育应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努力培养复合型的高级中医药卫生人才,不但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深厚的专业理论,而且还必须有强大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有相对渊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知识。因此,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教育规律,通过注入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国古代哲学等中医药人文元素,打造高品味、高水平、高格调的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有力地服务于学校的办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等,使之成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外的有益补充和辅助力量。同时既能够全面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提升广大师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三观。还可以优化教育环境,让广大师生沐浴在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的熏陶中,发挥环境育人的良好功效。
3.2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是大力营造医者仁心的校园医德文化。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大力弘扬中医学“大医精诚”“以仁存心”的优良传统,让“仁德”“仁心”“仁术”“仁人”等医德理念深入人心,让它们成为中医药大学学风建设的中流砥柱。同时全面倡导优良校风和学风,大力开展一些富有中医人文精神、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譬如:可以开设校园“医德论坛”,邀请中医名家前来宣讲行医之道、介绍从医经验、畅谈医德感悟;可以开展医学生誓言成人宣誓活动,举办各类弘扬社会主义医德的讲座、报告等,打造出医德医风盛行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浓郁的医德文化中得到熏陶,使中医药学生铭记“德为医之本”,更真切地铭记医德医风对于他们将要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极端重要意义。二是积极倡导风清气正的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承载着校园的精神,这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蕴涵独具中医药特色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道德准则和精神风貌等精神形态,这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校园精神文化应该围绕校风、学风、教风和医风建设,必须从精神文化层面进行教育培养,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风气,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医学生特有的精气神和中医人独有的精神风貌,进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通过风清气正的精神文化氛围塑造锤炼中医药高等院校该有的大学精神。三是科学打造独具韵味的校园物质文化。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落脚在校园的硬件设施特别是特色建筑和园林小品等方面。整个校园硬件设施的整体设计布局应该服务于中医药特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和渲染,应把蕴涵中医药特色的价值理念、信仰追求、审美情趣、行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寻找契合学校特色的精神“图腾”,去芜存菁,精挑细选,赋予这些物质文化以精神层面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譬如:在学校内修建中医药发展史上的名人、伟人的雕塑等,在教学区域设置中医药相关的名言警句,在学校地标建筑旁布置医学生誓言宣传栏,等等。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打造独具中医药特色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让广大师生油然感悟到一种理念、一种特质和一种精神,凸显出中医药高等院校独具韵味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3]白俊杰,焦楠,吴宇峰,等.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意义与措施的思考———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教育,2016,35(6):4-6.
[4]单春林,黄艳.中医药文化视域下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究———以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102+105.
[5]任艳,赵俊涛,田丹.中医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7,39(5):75-77.
[6]李俊德,高文柱.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备急千金药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21.
[7]《高等医药院校学生行为规范(试行)》(国家教委高教司〔1991〕106号)附件4。
[8]郑晓红.试论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14-116.
作者:黄伟 刘维琴 林静 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