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钻石模型下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深度转型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贸易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深度融合,对促进就业、助力经济转型、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钻石模型为基础构建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对我国31个省域行政单位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强省各具自身优势,挖掘并发挥这些核心优势是提升文化产业对外贸易实力的关键。
关键词: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钻石模型
引言
文化产业在自身产生经济效应的同时可以通过新知识的产生和转移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整体演化[1]。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国家和地区,通常会将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对外贸易作为国家战略。丧失机器制造业国际主导地位以后的美国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高地,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纷纷开始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对外贸易交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年文化产业及文化对外贸易有长足的发展,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但中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长期存在严重逆差,文化产品出口以文化设备为主,文化内容出口很少[2]。而文化内容恰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所在,中国拥有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文化内容资源的价值,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改变文化对外贸易逆差。在改革深化和经济转型的当下,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在国家利益的驱动下,呈现出与贸易深度融合的态势,正在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3]。因此,通过量化评价把握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状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拟以钻石模型为基础构建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评价体系,评估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状况。
1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1.1评价指标选择
钻石模型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和同业竞争四个基本要素以及机会、政府两个变量构成[4]。四要素和两变量构成文化产业对外贸易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对六个一级指标做简要介绍并选择合适的二级指标。生产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天然资源、人口、气候、非技术人工、融资等因素构成的初级生产要素和以高级人才、科研院所、高等教育体系、现代通讯基础设施等构成的高级生产要素,在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越来越小,高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凸显。选择文化事业费、文化事业基本建设投资额、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数、文化产业专著权和发明专利总数、专业技术人员这五个指标来表示文化产业生产要素条件。其中前三个指标是初级生产要素、后两个指标是高级生产要素。钻石模型中强调的需求条件主要指国内市场,只有能够从容应对复杂国内市场的产业才能走出去。以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公共图书馆人流量、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观众数、艺术表演场馆观众数这四个指标表示国内市场需求条件。波特认为,单独的一个企业或产业,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才能使产业竞争优势长久保持并发展[4]。旅游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故选择文化产业资产总额、国际旅游收入等两项指标表示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当然,对文化产业具有支持作用的产业并非只有旅游,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关系最密,本文以旅游业为代表。在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态势方面,企业战略结构受政府、企业、个人发展目标、民族荣耀与使命感、国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4],较难于量化。因此在这个方面,仅以文化机构数、文化产业营业利润率等指标予以表示。一般情况下,可能形成机会的情形有基础科技的发明创新、传统技术出现断层、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全球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全球或区域市场的需求剧增、外国政府的重大决策、爆发战争等[4]。纵观文化产业发达的欧美、日韩等国家,文化贸易的发展无一不是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贸易活动的频繁,故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专利授权数、进出口总额、对外文化交流次数等指标描述文化产业对外贸易面临的机会。当下,“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推进,对促进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千载难逢的契机,本文将在对策部分加以论述。政府的工作是提供良好环境、加大教育投资和财政投入等,而非直接参与。选择文化产业财政拨款、文化部门教育机构财政补贴等指标表示政府的作用。
1.2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设计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指标体系包括两级,一级指标6个,即钻石模型的六个方面,二级指标19个,是对一级指标的详细描述与展开,也是在实证研究中可获取数据资料的具体指标项。波特强调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对竞争力形成的作用,本文设计指标体系时,加入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获得著作权和发明专利总数以及一般专利授权数等指标,体现产业创新能力。
1.3竞争力评价方法
已有文献中使用的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正态标准化法、层次分析法等[5]。因子分析法可以降低评价指标的维度,消除重叠信息,提取重要成分以评价各样本之间的强弱关系,是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1]。正态标准化法要求样本必须符合正态分布,且对指标体系的对称性要求较高[6]。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在于处理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权重设置依赖专家打分,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本文评价体系皆是客观指标,故选择因子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因子分析法的主要思路及本文计算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基本步骤如下:首先设原始数据矩阵为X=(xij)n´m,其中n表示评价指标的个数,m表示评价对象个数,xij表示第j个样本的第i个评价指标;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矩阵仍记做X;计算标准化后数据的相关矩阵R=XXT,及其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根据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确定提取因子的个数,因子得分记做Fi。然后,根据公式(1)计算提取公因子的权重:式中Wi表示公因子i的权重,λi表示公因子i的贡献率,n为提取因子的个数;最后,以因子得分Fi乘因子的权重加总计算综合得分[7]。
2实证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域行政单位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及形成综合竞争力的六个一级指标方面进行评价,具体过程如下。
2.1因子分析适合性检验
首先检测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的19个指标和31个省域行政单位样本构成的矩阵为非正定矩阵。出现非正定矩阵的原因主要是样本量过小或某些指标的相关性过强,本例中虽然样本量不大,但仍多于指标个数,所以产生非正定矩阵的原因是某些指标相关性过强。参考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经逐步删减指标发现X14(主要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数)和X15(专业技术人员数)的相关性过强,任意删除两指标的一个即可解决非正定矩阵问题。考虑保留X14、删除X15,原因有二:第一,X14包括所有主要文化机构的从业人员数,X15仅包括图书馆、群众文化机构、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部门教育机构等部分文化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数,X14的完备性较好;第二,相关系数矩阵显示,X14相较于X15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更适合于因子分析。删除X15以后,继续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显示X23(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观众数)和X42(文化产业营业利润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系数较小(大部分系数均小于0.3),说明这两个指标不适合与其他指标一起做因子分析,应删除。X23与X24(艺术表演场馆观众数)在统计上有重叠,故删除X23对评价结果影响应该不大。但营业利润率是反映行业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删除X42以后,反映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方面的指标仅剩X41(主要文化机构数),所以考虑用营业利润指标替代评价体系中的X42(文化产业利润率)指标,虽然两指标在含义上存在差异,但营业利润绝对值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业的竞争状况,弥补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方面评价指标较弱的状况。删除X23并对X42做替代处理后,相关系数矩阵显示所有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3,单侧检测值均小于0.05,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适合做公因子提取;巴特利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096,相应的概率为0.000,因此可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848,适合作因子分析。同样的方法分别对形成综合竞争力的六个一级指标方面的各指标进行检查,相关系数矩阵、KMO和Bartlett球形检测结果显示,基本符合做因子分析的要求,其中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政府三个方面的KMO值较小,勉强符合做因子分析的要求。本文以综合竞争力评价为主,形成综合竞争力的六个方面的评价结果仅起到辅助参考作用,故对分析结果影响不大。
2.2公因子个数提取及权重确定
综合竞争力评价中指定提取的两个因子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3.972%,总体上反映了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子提取效果非常理想。六个一级指标方面的评价中均提取了一个公因子,除生产要素方面提取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4.967%以外,其他五个方面提取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均在80%以上,因子提取效果较理想。六个一级指标方面的因子分析中,仅提取了一个公因子,无需计算因子权重,直接以公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综合竞争力评价的因子分析中,提取了两个公因子,贡献率分别为52.245%、31.727%,根据公式(1)计算出两个公因子的权重分别是0.622、0.378。
2.3评价结果与启示
以因子权重乘因子得分加总计算省域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综合得分,其得分和排序见表2所示。六个一级指标方面的得分及排序也如表2所示。评价结果揭示了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的一些特征,并给予一些有益的启示。
2.3.1文化对外贸易竞争力存在明显的东中西阶梯分布的空间特征占据综合竞争力排名前7位的均是东部沿海省份,而中西部省份除四川排名第8位、湖南排名第9位、河南排名第10位,其他省份综合竞争力得分均为负值。诚然,并非所有的沿海省份文化对外贸易竞争力都比较强,如海南排名28位,但省域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阶梯分布特征。因此,在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的过程中,要注意依托竞争力强的沿海省份打开文化对外贸易的窗口,并依我国国土辽阔、文化多样的现实国情建立东中西部各有侧重的文化对外贸易战略。
2.3.2经济总量大的外向型经济省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强经济总量大的省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但其排名与GDP排名并不完全一致,如下页图1所示,山东经济总量排名第三,但其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不及GDP排名第4位的浙江省和排名第12位的上海市,而浙江和上海的进出口额均高于山东。GDP排名第5和第6位的河南、四川两省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排名相对靠后也有类似的原因。可见,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排名与GDP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经济总量大、进出口额高的外向型经济大省竞争力强。可见,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先决条件,活跃的进出口贸易是文化对外贸易发展的平台。
2.3.3文化对外贸易竞争力强省优势分析一般地,综合排名靠前的文化对外贸易强省六个一级指标方面的分项得分也相对较高,但也有个别例外,如表2所示,河南的政府作用分项得分排名第16、相关支持产业分项得分第14,四川的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分项得分第14。各文化对外贸易强省在构成综合竞争力上各有优劣势。排名第一的广东在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排名第二的江苏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等方面具有优势、排名第三的浙江在政府作用方面更具优势。在提升文化对外贸易的过程中,要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挖掘和开发自身优势方面、改进劣势方面。
3对外文化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
总体上看,江苏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外贸环境,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江苏在31个省域行政单位中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排名第二,但仍存在着外向力不足和核心优势未凸显的问题。如何提升投资效率、提升营业收入与利润、进一步扩大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深挖文化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是江苏需要思考的。(1)打开日韩市场、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提升竞争力我国文化对外贸易要根据全球文化贸易的商情和舆情解决“走到哪里去”的问题,首先分析文化贸易壁垒,然后结合自身情况,确定最有利的目标市场[8]。文化距离和贸易优惠政策影响文化对外贸易竞争力[9],首先进入文化相通、贸易壁垒小的市场有利于文化对外贸易的发展。打开日韩市场是江苏也是我国文化对外贸易“走出去”战略的最优选择。东亚文化圈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日韩受汉文化影响深远,江苏文化具有“吴风汉韵、北雄南秀”的特色,与日韩文化互融度高。此外,应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有步骤的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沿着五条西进贸易主线逐步推进、打开沿线国家市场。依托目标市场,对核心文化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包装,借“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优惠政策支持,将文化产品植入贸易对象市场并生根发芽,提升对外文化贸易竞争力。(2)挖掘优秀文化内容、培育核心竞争力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已成为共识,2010年,我国文化创意商品出口额全球排名第一,是美国(排名第二)的近3倍,具有明显优势[10];图书对外贸易竞争力不断提升,具有较大发展潜力[11];而在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内容相关贸易领域劣势明显,急需提升竞争力,扭转贸易逆差[12]。根据调查,海外观众热衷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文化的兴趣比为66∶34,前者远高于后者[10]。江苏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聚集地,是大量传统优秀文学作品描述故事的发生地,江苏在传统文化“内容”储备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挖掘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开发成丰富的文化产品,通过品牌计划工程包装优秀文化故事,利用对外交流契机及文化节等平台,传播文化内容,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内容作为提升对外文化贸易竞争力的核心抓手。(3)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和文化跨国公司、提升整体竞争力消除文化产业非市场因素进入壁垒,保障文化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充分竞争,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给予政策、税收、平台的支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文化跨国公司,是提升文化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关键。政府可牵头开展汉文化艺术节,邀请日韩友好城市广泛参与,本土企业和社会团体借助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展现自身优势,营销文化产品,抓住其他一切对外交流的契机,营销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顾江,高莉莉.我国省际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基于31省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
[2]李嘉珊.破解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出口瓶颈的三个关键问题[J].国际贸易,2010,(12).
[3]蒋多.构建新型对外文化贸易促进机制——美日韩文化贸易战略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东岳论丛,2014,(2).
[4]波特,李明轩,邱如美.国家竞争优势(上)[M].上海:中信出版社,2012.
[5]傅利平,宋俊生,邓晶等.近年来文化产业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10,33(6).
[6]赵彦云,余毅,马文涛.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4(8).
[7]颜姜慧,朱舜,高丽娜.长江流域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的构建[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7).
[8]花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体系构建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3,(7).
[9]陈晓清,詹正茂.国际文化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美国1996—2006年对外文化贸易双边数据样本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8,(4).
[10]李怀亮.新政策环境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路径[J].国际贸易,2014,(10).
[11]付海燕,薛国珍.我国图书进出口量化对比及结构演化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1,(6).
[12]于文夫.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原因探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4,(3).
作者:颜姜慧 尤莉娟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