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英文化差异下习语翻译研究范文

中英文化差异下习语翻译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英文化差异下习语翻译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英文化差异下习语翻译研究

摘要:

习语是一种简练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中文和英文中都有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折射出东西方璀璨的文化和瑰丽的语言之美。随着人们跨国际交流的发展与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感受到习语翻译这一课题的重要性。由于东西方文化千差万别,在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和历史各个方面都有联系,习语翻译的研究必须从文化着手。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对习语的翻译做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

英语习语;文化差异;习语翻译策略

引言

翻译不仅和语言有关,也和文化有关。一个好的译者不仅应该了解母语的文化,更应该了解译入语的文化。翻译一个特定对象时,只有熟知语言背后的文化才能给出最适当的翻译。因为对同一个事件、现象或原因,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这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不了解习语的两个人在交流时很难真正地理解彼此的观点,很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因此,系统地学习习语翻译是很有必要的。

一、习语的含义和特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习语具有广泛的含义,通常指那些以特定形式出现的词组。它的意义不是把单个词汇含义简单地叠加。事实上,它所包含的意义绝不仅局限在字面我们所看到的。习语通常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俚语,行话等,它音节优美,音律协调且不乏幽默感。

二、中英习语与文化差异

1、宗教信仰差异

宗教反映了每个国家对信奉和禁忌的不同态度。宗教在国家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许多习语不可避免地带有宗教色彩。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和佛教的影响,许多中国习语与其相关。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而西方国家主要信奉基督教。因此“God”,“devil”,“hell”,“church”等词成了英语习语中的高频词。作为基督教经典教义的《圣经》是信奉者的必读之物,从中演化出来的习语更是被经常引用。例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

2、地理条件差异

许多习语都清楚地反映了国家的地理特征。英国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经常下雨,因此许多习语都与雨有关。如“Itneverrainsbutitpours”,意思是祸不单行。再比如,“afterraincomesfairweather”,意思是经历过挫折与失败才能收获成功。而中国也有很多习语是基于地理条件产生的。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春雨贵如油”等。中国人的农耕生活历史悠久。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中国有大量的和农业有关的习语。如“斩草除根”等。而英国是一个岛上国家,工业革命以前捕捞是其支柱产业,因此许多习语与捕捞和航海相关。如“burnone’sboats”,意思是断了所有的退路。

3、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通常指被社会成员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行为习惯。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由个别人决定的,而是由社会集体决定的。每个人从出生起就被他所处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所影响和塑造着。我们不难发现风俗习惯就隐藏在语言的背后。食物是生活的基础。面包是英国人的主食,因此它常在英国习语中出现。如“earnone’sbread”意思就是为家里挣钱。但在中国习语中,“面包”这个意象就不存在了,因为中国人是以米和面为主食的,而不是面包。众所周知,西方人习惯在公共场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亲密接触仅限于伴侣之间。因此两国有关两性之间礼仪与交往的习语表达是非常不同的。例如,英国习语“Unkissed,unkind”(不亲吻,不友善),意思是在西方国家,人们见面时亲吻彼此的脸颊和手背以表达友好。但在中国,异性之间不能触碰对方的手,因此,中国习语中就有“男女授受不亲”这样的表达。尽管这在现在看来有些过时,但依然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现在的中国人在见面时也仅局限在用握手表示友好。

4、历史与经典故事差异

中英历史上都有各种各样的美丽传说和经典故事,大量的习语也由此而生,而且这些习语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民族特征。例如“掩耳盗铃”出自中国著名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不要自欺欺人,也许一些聪明的外国人还能从字面猜到它的含义。而另一个习语“此地无银三百两”同样是出自寓言故事,不了解故事的人就很难理解它的含义了。类似的,许多英国习语也是由《伊索寓言》、《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戏剧》等作品中派生出来的。“Birdsofafeatherflocktogether”就出自《伊索寓言》,意思是物以类聚。再比如“Achilles’hell”代指致命弱点。还有很多习语出自历史故事。例如,拿破仑在滑铁卢遭受惨败,从此威风不再。因此用“tomeetone’sWaterloo”来比喻遭遇致命性的重创或失败。

5、审美视角差异

不同的文化决定了对一件事情的不同的态度,比如中英对动物的态度。每个国家都有其最喜欢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例如,中英两国人对狗的态度就大不相同。在中国,狗被认为是低等动物,经常被用来形容品行不好的人,因此,和狗有关的习语通常都是贬义的。如,“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等。而在英国,狗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在英国习语中经常用狗来代指人。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day”(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中英对颜色的审美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中国黄色代表着高贵和忠诚,古代皇帝的衣服就是黄色的。而在西方国家,紫色才是权利和忠诚的象征,只有身居高位的统治者才能穿紫色的衣服,因此在英国习语中紫色代表着金钱和权利。比如,“borntopurple”意为出生高贵。再比如,红色是中国人的幸运色,在婚礼中常常用到红色,代表着吉祥与幸福。然而在西方国家,红色有警示和愤怒的含义,如“redflag”一方面暗指危险信号或停止标志,另一方面指使人们生气的事物。

三、习语翻译

3.1习语翻译的原则

3.1.1忠实于原文

译者应使译文与原文风格保持一致。即若原文本语言正式,那么目标语言也应尽可能选择正式的词汇。若原文本的语言风格是轻松随性的,在翻译时也要采用活泼明快的风格。例如“这断子绝孙的阿Q!”(AhQ,mayyoudiesonless!)3.1.2便于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始终把读者的反应放到第一位。一些译者把原文本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企图完全保留文中的语言和文化。但正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对于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读者的可接受度才是翻译最应该重视的。例如Pandora’sbox可译成“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3.2习语翻译的策略3.2.1直译法所谓直译法是指在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和形象的基础上,不破坏原文本的语言规范,以求不产生错误联想的方法。直译法不仅是习语翻译最简单的方法,也是习语翻译最常用的方法。一方面,它保留了原文本的文化特色。另一反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原语言的文化进行了传播。如,“Beaslightasfeather”(轻如鸿毛);“Nopain,nogain”(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3.2.2意译法

意译是指不追求逐个翻译出原文本中每词的形象和意义,只译出实际意义的方法。习语翻译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出现文化空缺现象的时候,译者若一味地采用直译法会使读者非常困惑。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放弃直译法而选择意译法。“外甥打灯笼——找舅(照旧)”是中国的一句歇后语。在中文中“找舅”和“照旧”发音相似。“舅”这个词对这句话的意思并没有很大作用,若直译成“uncle”会使不了解中文发音的外国读者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就应采用意译法,如,“打开天窗说亮话”(franklyspeaking);“Skeletoninthecupboard”(家丑)。

3.2.3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具体说来,我们可以先用直译法展示原语言中的文化,再用意译法对其做一个解释。例如,在翻译“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时,由于大部分英国人不了解诸葛亮,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译成“ThreecobblerswiththeirwitscombinedwouldequalZhugeLiang,themastermind.”。“themastermind”就是为了向读者介绍诸葛亮而加上的。这样,既可以传播中国的文化,也能使读者明白这个习语的含义。

3.2.4替换法

习语中有大量生动的形象。虽然文化的不同导致对一件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和描述,但很多习语在不同国家中都有类似的意义。因此当翻译此类习语时,我们只要将个别意象换成更能被目标语读者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意象就可以了。例如,在中国,老鼠被描绘成胆怯的形象。而在西方文化中,兔有类似的象征意义。所以“胆小如鼠”可译成“astimidashare”。类似的例子还有,“nosmokewithoutfire”(无风不起浪);“killthegoosethatlaysthegoldeneggs”(杀鸡取卵)等。

3.2.5注释法

有些习语翻译起来非常不容易。一方面,若采用直译法,由于习语深受文化历史影响,读者很难理解。若采用意译法,又很容易失去原作的精神。注释法在某些习语翻译中是非常可取的,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译成“SimaZhao’sillintentisknowntoall—thevillain’sdesignisobvious”。英国习语译成中文也可采用注释法。如,“Achilles’heel”可译成“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致命的弱点”。

四、总结

习语作为语言的独特形式,既简洁凝练又生动形象,被广泛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习语的翻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翻译工作中最难的部分。译者只有熟知两国文化内涵,结合各种习语翻译方法与策略,才能给出最恰当的翻译。

参考文献:

[3]裘姬新.论习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J].语言与翻译,2002(2).

[4]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王德春等.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丁濡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