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养行为背后的文化差异探析范文

教养行为背后的文化差异探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养行为背后的文化差异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养行为背后的文化差异探析

摘要: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虎妈毕胜男和海归教育专家唐琳截然不同的教育风格引起热烈讨论,这让我又想起几年前蔡美儿教授的教育随笔——《虎妈战歌》。该书当时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期间还因《华尔街日报》以“为什么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为题,选登了《虎妈战歌》中的一些片段,讨论迅速升级为中西教育谁优谁劣的论争。姑且不论两者孰高孰低,蔡美儿在书中明确提到的两个词“中国的父母”和“西方的父母”,这两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否与当下实际情况相符?

关键词:

教养行为;文化差异

先介绍一个有趣的调查研究。QiWang(2013)以中国本土家庭中的58对母子和中国的美国移民家庭中的60对母子为对象,试图探究母亲与孩子间的社会化与情绪沟通。没看到结果之前很多人推测:与中国本土母亲相比,移民母亲应该会很好地适应美国主流文化,竭力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鼓励儿童的情绪表达,而本土母亲很少帮助儿童表达或理解情绪,主要强调考虑别人的情绪状态。令人意外的是,调查结果恰恰相反,“移民母亲比本土母亲体现出更多的传统价值观,强调传统上注重的品质如相互依赖、社会整合、克制情感等,希望孩子感受他人的情绪,尤其是第一代中国移民父母。”这带给我们的信息是:移民家庭可能比本土家庭更有意识地保留中国传统价值观,而本土家庭却在西方意识形态影响下,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开始用西方的一些典型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因此,自小深受父母传统家庭教育理念影响的第二代移民蔡美儿,她对自己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在她的教育观念上起着重要作用,其在书中所提到的所谓“中国的父母”并不能够真正代表当下的中国父母,或许称为“中国的传统父母”更合适。换句话说,蔡美儿的教育观念并不能代表当下中国父母的育儿观念。

在全球化背景下,移民和跨文化交流变得司空见惯。值得说明的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特定的行为准则、风俗习惯、价值标准对生活在其间的人们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父母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的教养行为,该文化环境所接收和重视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就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们的孩子,因而他们的孩子就会表现出与该社会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因此,在亲子交往中,探讨父母教养行为背后的文化差异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笔者主要以中美为例进行阐述。在中国和美国的亲子交往中,一个很容易注意到的现象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总体而言,中国的父母和孩子比较含蓄,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属于“爱你在心口难开”型,而美国的孩子通常比较大胆直白,经常用亲吻、拥抱来表达爱,属于“爱要坦荡荡”型。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先撇开其他因素不说,文化传统在其中绝对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需要严格控制,这与儒家提倡的节制、和谐相符,中国父母通常希望儿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参加到集体的活动中。而在西方,特别是欧美,情绪通常被认为是直接表达自我和肯定自我的方式,父母都希望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儿童的需要可以获得满足,而且父母也试图扮演“情感教练”,谈论儿童的情绪,以提高其情商。我们知道,“中华价值体系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反对个人主义自我主张,提倡维护自然、人、精神的平等和谐,用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交往。特别是道家强调自制、人际和谐,而儒家思想关心社会责任抱负、与他人建立相互关系、遵守道德、尊敬父母长辈、通过个人成就来光耀门楣等。”这两个原则为中国的教养方式提供了哲学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亲子交往的期望。中国育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相互期望:父母希望孩子顺从和尊敬,孩子则希望父母是负责任和有经验的指导者。这样,严守中国价值的父母就可能用传统等级地位来维持一个距离,在和孩子交往过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以专制或控制的教养方式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孩子言行失礼的时候。另一方面,中国父母非常重视自己的角色,其育儿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履行管理的过程。通常父母花大量时间投入到孩子的生活中,父母可以牺牲很多来满足孩子的需要。蔡美儿自己承担了家务、送孩子去最好的私立学校、花钱为孩子补习音乐课程等行为也是盼望她女儿获得成功,为家族争光,当然,这也是现今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教育观念。美国基本上是个移民国家,追根溯源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继承欧洲的文化传统,他们没有中国几代同堂的模式,更没有中国的孝忠观念,更多倡导个人价值的价值取向。

两者相比较,中美家庭教育理念主要有三大不同:第一,美国式家长很关注孩子的自尊心,或者说是孩子的心理,中国式家长则不然,他们更关心孩子的学习,并且相信只要加紧督促,孩子就会成功;第二,中国式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绝对服从自己,要听话和让他们感到骄傲。美国式家长则认为,孩子是孩子,家长是家长,家长不能越俎代庖,孩子还是应该更多为自己负责而不是对家长惟命是从;第三,中国式家长总是相信自己比孩子更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因此总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美国式家长则不同。这样的理念冲突导致了中国式家庭教育更容易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虎妈式教育的成功,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优势,但如果评判教育的成功仅仅是依靠分数的高低、获奖多少,则将毫无疑问会抹杀孩子的创造性。中美两种教育各有优缺,只有汲取彼此的长处,既注重孩子基础理论的培养又关心创新能力的塑造,才有利于对孩子潜能、道德、性情的培育,才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教育方式。当然,某种教养方式的成功也是各种因素整合的结果,尤其在进行跨文化比较时,更不能忽略教育观念背后的文化传统因素。

参考文献:

[1]蔡美儿著,张新华译.虎妈战歌[M].中信出版社,2011.

[2]侯静,陈会昌等.中国家庭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5,(28):820-825.

[3]黄小霞“.虎妈现象”的教育内涵及其文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3。

作者:阙南玉 陈桦 朱云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