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差异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发展研究范文

文化差异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发展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差异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发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文化差异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发展研究

1高职院校重视人格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国内外有关健康人格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为本研究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成果并不多,对于文化差异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影响关注不足,这影响了高职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完整性。因此,关注文化差异对高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分析及实践刻不容缓。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界定,不同的院校存在着解释上的偏差,但是对于“人格健全”这一内容的要求都能够达成共识,纷纷写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在英语教学中,这一培养目标也得到重申,关注文化差异对人格培养的影响,不仅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需要。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于人才的技能发展,更倾向于选择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甚至在招聘和干部晋升的过程中,更重视人才的人格健全发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英语技能的培养,更应该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关注英语所处文化对人格培养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格优化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2]。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仅要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学生提供就业技能及岗位,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过程中,势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也是高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

2文化差异教育与高职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关系分析

2.1研究目的通过对不同文化教育氛围下学生人格研究分析,判定文化差异教育对高职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引导学生明晰中西文化差异,正确有效地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真正吸取中外文化精华,内化为自身优秀的品格,成为一个会做人、会做事、讲究诚信、追求真善美的人格健康的高职大学生。

2.2研究对象为明确文化差异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高职教育中文化熏陶教育差异较为显著的两个专业(英语专业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分析。经专家访谈和分析,最终将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选取外语系英语专业大二学生100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大二学生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回收有效率为97.5%,被试具体分布见表1。

2.3研究方法及实施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验。此问卷中,人格特征主要通过四个因子进行展示,分别是E(内向-外向)因子、P(神经质)因子、N(精神质)因子和L(掩饰性)因子。在调研实施过程中,由主试和被试相互配合,采取统一施测的方法,问卷现场发放,统一回收,对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4研究结果分析

2.4.1大学生人格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本次调研的大学生样本进行人格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将本次调研的人格分析数据结果与全国大学生EPQ常模进行比较,发现本研究的被试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得分,除L(掩饰性)因子外,其余维度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的常模(见表2)。结合艾森克人格问卷设计标准,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本研究选取的被试,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更倾向于外向的性格,情感更易于冲动,好奇心重,喜欢冒险;常常焦虑,自控能力较差,情绪不够稳定;易于以自我为中心,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出现这一特点,与选择的被试多为高职类学生有关。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而言,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要大。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未能考取本科院校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通常表现出对事物较强的好奇心,但是这种好奇持久性不足,导致了情绪的不够稳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较之本科院校学生更为活跃,虽然在学习成绩方面有所欠缺,但是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这类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冒险意识和探险精神。在精神质因子方面,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这是目前独生子女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本次选择的被试中表现也较为明显。

2.4.2大学生人格特征差异分析选择高职教育中文化背景差异较为显著的英语专业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进行文化差异教育分析,判断不同文化差异教育背景下,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结果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E(内外向)因子、P(精神质)因子方面的得分高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N(神经质)因子、L(掩饰性)因子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这一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人格形成的观点,前述分析也讲到,“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人格,人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文化内化的过程,因而不同的文化教育熏陶,势必造成不同的培养效果。英语所依赖的西方文化背景和汉语所依赖的本土文化背景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人格塑造方面,西方文化中所倡导的人格特征是以内在自我为核心和基础,塑造出社会自我和人际自我,而中国文化倡导的人格特征是以人际自我为核心,来塑造完整的人格。这种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个体人格的形成,这也使得在西方文化熏陶下的英语专业学生,人格表现出明显的外向性和独立性,在人际关系方面,以自我为中心,难以适应环境,同时喜欢张扬自我;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人际自我的特征,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同时善于掩饰自我。但同时,由于中国文化关于注重人际关系,使得个体对于人际关系中的表现过于敏感,经常表现出焦虑情绪,甚至在冲突激烈的环境下难以控制情绪。

3启示

在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格特征差异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文化差异对于学生人格培养的影响较大,这一研究结果也为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借鉴,对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3.1重视西方文化熏陶,提高学生人格自律性前述提到,西方文化强调以内在自我为核心,强调只有自我发展,才能为人际自我和社会自我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人格发展中,更加强调“自律性”。这种文化对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引导作用,所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同时,更应该利用西方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这不仅是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在具体英语教学中,可以尝试通过情景教学的模式或是利用西方文化的交流方式,将学生置身到西方文化氛围之中,让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的反复熏陶,强化个体自立意识,逐步改善人格发展中“依赖性”,重视人际自我的同时,关注内在自我的发展。

3.2借鉴西方思维方式,关注学生人格全面发展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存在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文化中思维方式一般为先实现较好的自我发展,集体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的思维方式则是从大到小,先关注集体再关注个人。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使得学生在人格培养中存在差异,正如前述分析中提到的不同文化差异教育下,学生的人格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受制于思维方式,在人格发展上也往往体现出关注整体的发展,对于人格细节发展关注不够,使得个体存在某种缺陷,如有的高职毕业生技能水平很高,能顺利适应工作,但是人际关系处理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还应该利用高职英语所处文化中的思维方式,改变学生思维定势,在关注集体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个体的发展,形成全面发展的意识,进而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

3.3巧用西方文化引领,使学生能够“悦纳自我”西方文化中崇尚自由,在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喜好张扬自我,外向型性格较为明显;中国文化强调谦虚谨慎,为人低调,而这种过度的谦虚导致了很多中国人性格中存在着自卑情结,甚至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而觉得自我人格发展不足,努力寻求变成外向的方法。这两种对比显示出不同文化对于人格培养的差异,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有必要让学生意识到,在西方文化中并未认同外向型人格一定优于内向型人格,只是西方文化在人格上强调自律,完善自我发展,通过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学会“悦纳自我”[6]。遇到类似情况,也可以运用西方文化典故或西方文化在社会交往中对于个体性格的认可,引导学生关注到无论内向还是外向,在社会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并非外向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内向的人同样能够达到自我的实现,使学生能够积极悦纳自我,发展健全人格。

3.4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弥补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在关注西方文化对人格培养优势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西方文化中的负面影响。如西方文化强调内在自我,这种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但是也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征,过于张扬自我,影响人际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可以尝试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传统文化弥补西方文化对于人格培养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对于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要不断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体验。如在情景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对于同一问题,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同,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利用这种冲突,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于自身人格发展的内容,进而塑造健全人格。

作者:赵生飞 董广钧 叶茂 单位: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