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俄汉旅游词汇翻译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俄汉旅游词汇翻译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俄汉旅游词汇翻译文化差异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俄汉旅游词汇翻译文化差异论文

一、饮食文化差异词汇翻译

中俄两国在风俗习惯上也存在着很多差异。盐对中国人来说只是调味品和工业原料,而对俄罗斯人来说却弥足珍贵,俄罗斯用соль-хлеб(盐和面包)招待重要的人。中国人所使用的筷子体现了中国人的“和合”思想,而俄罗斯所使用的刀叉体现了俄罗斯人的“分别”思想;中国人更喜欢热闹的宴会气氛,而俄罗斯在宴会上更讲究礼节;中国人重关系重人情,采用共餐制,而俄罗斯人注重个体自由,采用分餐制。俄罗斯民族在烹饪艺术上也是独具特色的,既有世界闻名的“俄式大餐”,也有日常食用的黑面包和酸黄瓜。按俄罗斯人的习惯,正式的俄餐有四道程序:冷盘,第一道菜,第二道菜,第三道菜。由凉菜、汤、热菜和甜食组成。而中国地大物博有著名的八大菜系,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大多数有荤有素有热有凉的菜品组成。一日三餐俄罗斯注重晚餐,而中国人总是以午餐为重要的。所以作为导游翻译工作者在旅游活动进行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了解和尊重两国人民的风俗和禁忌,这样才能达到相互了解,促进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交往的目的。

二、风俗文化和价值观差异词汇翻译

中俄两国人民在审美和价值观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例如中华民族被喻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是权利神圣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心中的圣物,古代用龙来形容皇帝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等。而对俄罗斯民族来说龙却被认为是非常凶残的动物,是一种怪兽被寓意为“怪物、魔鬼、凶残”,是“罪恶”的象征。不仅无端吞食人类和动物,而且还制造天灾人祸,是一个非常不遭人喜欢、不遭人待见的动物。所以导游在翻译“龙的传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词,不要让外国人认为是“魔鬼的传人”,那就会贻笑大方了,也影响着国人的形象。但是俄罗斯民族对熊却情有独钟,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熊是非常可爱、讨人喜欢的动物,出于对熊的偏爱,很多俄罗斯人使用“熊姓”“熊名”,如Михаил,Миша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就是这个姓氏,而且,МедвежокМишка已经成为俄罗斯常用的吉祥物。而在中国熊却被认为“笨拙”的动物。汉语里有“熊包”、“熊样”“熊玩意儿”的表达,这时多指一个人比较愚蠢、笨重,不遭人待见。中国文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俄罗斯文化则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因此俄罗斯人在审美心理上更侧重于现实主义。中俄两国人民对“龙”和“熊”的崇拜分别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心理。而在中国,带有“龙”的标志的建筑物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具体旅游意义的宫殿大堂之上,所以作为导游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尤为注意。

与此同时中俄两国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俄罗斯人洗完澡如果被人看到,人们会说:《Слегкимпаром!》,如果有人打喷嚏他们呢会立刻说《Будьтездоровы!》,而中国人却不习惯于这样的表达。通常情况下中国人见面会用“你吃饭了吗?”“上哪里去?”的话语表达见面问候,是感情交流、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一般不会有戒备心理。而在俄罗斯人看来这完全是个人隐私,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是不可以随便问的。

综上所述,由于中俄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民族信仰的不同,导游翻译工作者在面对导游词的翻译过程中要注意符合译语导游词语言风格,并且注重译文读者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尊重译语文化。如果中国想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必须重视旅游词汇翻译的作用。掌握中俄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准确翻译旅游资料,注重思想文化上的差异。旅游词汇翻译得好,会唤起外国游客的好奇与向往之情,有助于他们领略华夏古国千年文化的醇厚魅力,翻译得不好,则会坏了游客的兴致,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影响我国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结语

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导游词是支撑这种文化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成功的导游词译文应该能引起外国游客的共鸣和认可,把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及大好河山展现给世界,达到传播中国文化,增强国际交流合作的目的。导游词的内容多姿多彩,要把汉语译得准确地道,文字优美,既表达原文的表层意思,也能传递原文的深层内涵,就需要俄语导游展现对俄汉语言运用的高水准。应时代潮流对导游工作者提出的高要求,要做好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俄语导游工作,我们要继续向前,探索的前方的道路。

作者:杨慧于洪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