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喜福会的中美文化差异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中美文化差异面面观
(一)友谊观
中国人朋友之间注重知恩图报、情深义重,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美国人对于朋友的界定范围比较宽泛,见面三分钟即可称为朋友。美国人的友谊观大多有所界限,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朋友,友谊不会自然而然地延伸至彼此生活和工作的其他领域。换言之,友谊对于美国人而言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而绝不意味着义务和责任。影片中,琼的母亲素媛去世后,她的三位朋友依然在麻将桌旁为她保留了原本属于她的那个空位。在她们的内心,那个位子的主人永远与她们同在。现在素媛的女儿琼坐在这个位置,就如同看到了自己的朋友。玩麻将过程中,三位朋友笑着用中文交流,琼警告她们不要以这种方式来作弊,但立刻遭到反驳,三位阿姨的态度异常坚定:“我们是你的阿姨,我们怎么会骗你。”的确,三位姐妹将朋友的孩子视为己出,怎么会弄虚作假,欺骗孩子呢?不仅如此,为了帮助素媛完成临死前未实现的夙愿,她的三位朋友竭尽全力执著地帮她弥补遗憾,成功地找到了当年素媛在中国颠沛流离过程中被迫抛弃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当为逝者实现了生前意愿,三位老朋友的兴奋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终于可以告慰逝去的姐妹了。
(二)婚姻观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旧社会中国主流的婚姻价值观取向。微弗莉的母亲林多自幼被由于生计所迫的母亲卖入黄家做童养媳。直到14岁结婚当天,才第一次见到自己丈夫的庐山真面目。这对于美国人而言,必定是抓破脑袋也百思不得其解。美国人信奉婚姻自由,结婚属于个人的私事,完全由自我主宰。而即便是现当代的中国,子女结婚仍然很在意父母的态度,期望得到父母的允许和支持。影片中即使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也深受母亲的影响。在微弗莉身嘶力竭的呐喊中,她明确表示自己失败的第一次婚姻,就是为了取悦母亲,选择嫁给了一个中国人。当她开始第二段恋情时,尽管之前与母亲矛盾重重,但她还是将男友正式地介绍给母亲,内心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果然得到母亲应允,同意出席自己的婚礼,微弗莉最终喜极而泣。受儒家文化熏陶,旧社会婚姻中要求遵守“夫为妻纲”的生活处事原则。林多嫁入黄家大门的那一刻起,深知自己的一生将从此掌握在丈夫手中,这个男人将决定她一生的幸福。新婚第一晚,小丈夫黄少爷便言辞凿凿:“我是丈夫,我是当家的。一切由我说了算。”另外,当丽娜的母亲顾莹莹遭受丈夫百般凌辱,却也欲罢不能,因为潜意识告诉她:“如果我离开了他或是杀了他,我将一无所有。”作为丈夫的附属品,妻子只能任受摆布,毫无怨言。当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时候,故事的结局只能以惨剧收场,顾莹莹最终选择残忍地溺死自己襁褓中的儿子,以此来宣泄对丈夫积怨已久的愤恨。由一出悲剧引发出了另一个惨无人寰的苦果,不禁令人触目惊心。
(三)家庭伦理观
“家”在中国人眼中是温暖的港湾,是游子的期盼。家庭和睦,儿孙满堂乃是人之大幸。为人子女,要尊长辈,孝父母,重家庭。而美国人深受基督文化影响,推崇人人平等,家庭成员亦是如此。他们关注个人自由与权力,亲情观念明显淡化,父母与子女的情感纽带联系不紧密。四位母亲从小教育女儿要温柔贤淑,隐忍顺从。这源于她们自己从小受到的中国传统教育。林多的母亲在她即将嫁入黄家时,语重心长地告诫女儿,作为女孩子,要温柔贤惠,“吃饭要慢一些,要收拾得整洁大方,要听话”。另外,丽娜和罗斯也在母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对丈夫百般隐忍,最后失去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引发夫妻感情危机。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值在影片中也得以充分的展现。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却给孩子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琼小的时候由于忍受不了母亲强迫自己学琴,大喊“我不是你的奴隶,你不能强迫我做事情。”由于家庭观的迥异,母女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摩擦不断。琼曾对母亲抱怨:“从小到大,我做的任何事情你都不满意。”甚至于当自己即将要回中国与自己的孪生姐姐们相见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对她们描述自己的母亲,因为“我根本不了解她,她只是我的母亲而已”。微弗莉也对母亲说:“你不知道你给我造成多大的压力。”可见,中国式母亲对女儿美好的愿望并没有按照她们既定的轨道前行;相反,孩子们却离她们渐行渐远,亲情受到重创。幸运的是,最后母女间冲破了文化差异引起的隔阂,冰释前嫌,实现了文化融合。当重新感受到久违的家庭温暖时,微弗莉的母亲终于破涕为笑:“现在我满足了。我们开始理解对方了。”琼也和母亲化干戈为玉帛,相拥而泣。
(四)面子观
“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儒家“礼”教思想倡导一个人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最大限度上服从于自己所在的社团或社会,以达到同属、共识氛围。个人应该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单满足自己的欲望。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往往讲究“赏脸”,尽量避免“丢脸,要“给面子”、“顾全面子”。中国有句俗语:“面子是别人给的。”面子观念可以说就是一张无形的“脸”,“脸”即是“面”。而在美国文化中,人们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我行动的权利,厌恶对他人事务的干涉,尊重个人的隐私,偏重于“独立”的礼貌面子,往往是不给对方留“面子”。个人得失为小,丢面子事大。为了个人面子,母亲可以拿女儿为筹码,互相攀比炫耀。当微弗莉的母亲带着抱怨的口吻说,“每天她都在下棋,还要我为她擦奖杯。”琼的母亲也毫不示弱地说:“我遇到的问题比你还严重呢!每次我让她帮我做家务,她都置若罔闻,一心只是练琴。”言语间均表现出内心的火热,都以女儿为骄傲。当琼在钢琴比赛快结束时突然出了状况时,母亲顿感颜面扫地,面露尴尬。微弗莉带着男朋友来家中做客,上最后一道菜时,林多自谦地说:“这道菜味道比较淡。”谁知对方果然不解风情,毫不客气地表示味道确实太淡,还顺手将桌上的酱瓶抓起倒进菜中,说这样就会好很多。这种让中国主人丢面子的表现顿时让林多大惊失色,不悦和惆怅只能暗自吞咽。
(五)社交观
社交场合中,中国人习惯按交情论心意。体现在送礼方面,感情越深,礼物越重。譬如结婚请宴,关系越发亲近的礼金自然要比寻常人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礼物的贵贱直接反应交情的深浅。然而,美国人则重形式轻物质。礼物要送,但礼物的贵贱不是主要的衡量标准。即使是一张不起眼的贺卡,也能反映送礼人的诚意。所以当微弗莉给母亲展示自己男友送的衣服时,林多不屑的态度和对衣服的挑剔让女儿恼羞成怒,反问:“你怎么能对一件礼物如此刁难呢?”不仅如此,影片里中国人待人接物表现出的热忱、宾客至上的理念也是一大亮点。相比之下,囿于饮食结构的单一和餐饮文化的不同,美国人更注重主随客便,热情的程度远不及中国家庭。片中有好几处家庭聚会的场景,其中主人的精心准备、丰富的菜品和诱人的食物都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人的待客之道,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二、结语
总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历史性经验和规范的积淀,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只有认识了文化的渊源与不同,才能有效减少文化差异,避免明显的文化冲突,对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意义深远。影片中四对母女正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彼此间的不解与伤害,也正是因为差异的化解最后彼此打开心结,敞开心扉,重新找寻到了属于各自的幸福。(本文来自于《安徽文学》杂志。《安徽文学》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周彦军单位: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