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翻译中的文化差别与解决方式探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的人们处在不同的文化中,文化的差异就会使我们对同一世界产生不同的认识。在描述周围的世界和生活时,由于生活经验和世界观等因素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也影响着语言,因此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克服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使翻译的文章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理解,是翻译能否准确表达出原文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英汉两种语言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人们对于同一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喜好。因此,一旦涉及到具体的文章,翻译者往往就会根据自己积累的文化经验和养成思维习惯进行联想。例如,当中国人一提到“狗”(dog),就会常和“走狗、狗娘养的、狗杂种、猪狗不如、狗仗人势”这类贬义色彩的词联系到一起;而在西方,人们会把“dog”看作是一个中性词,而且这个词还主要含有褒义含义。他们会把狗看成是最忠诚的朋友,因此有很多涉及到“dog”这个词的翻译方法也都是褒义的,比方说像“aluckydog”(幸运儿),“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或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为,如“topdog”(优胜者)。再比如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代表着“威严、权威”,而在西方文化和思维习惯中,“龙”则是“邪恶”“魔鬼”的象征;“牛”这个动物,中国人会把它看成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象征,鲁迅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这句诗词里,我们就能看出“牛”这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中所代表的含义。
而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恰恰相反,他们会把它与“恐吓、愚弄别人、令人讨厌的人”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提到狐狸(fox)就通常会把它与“阴险、狡猾的人”联系起来,而在英语里恰恰相反,fox通常会指那些“聪明、机灵的人”。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思维习惯下的人们在相同的词汇理解上竟然会产生如此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如果生般硬套地进行翻译的话,一定会使译文费解。可见,思维习惯不同,对词义的错误理解会严重影响译文的准确性。
解决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主要翻译方法
我们常常把翻译称为是人类沟通桥梁,既然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都会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那么翻译者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并最准确翻译出原文中的文化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具体的翻译中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就会涉及到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在跨文化翻译中经常使用的两种主要翻译方法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
归化翻译法指翻译者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去表现外来的作品,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不管什么样的语言都存在着很大的共性和相通性,这样就为归化翻译奠定了基础。归化翻译的主要方法就是翻译者在领会原文中的主要思想的提前下,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的语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背景,用比较好理解的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换一个方式理解归化法就是将原文中有浓郁特色和特征的地方在翻译成目的语时用“入乡随俗”的方法转换成目的语。简单的理解就是反对引入新的表达法,使语言本土化。用归化法的弊端是其翻译的文章少了许多原汁原味的原语风格和文化色彩,过多偏向目的语风格和文化的转化,会使读者在阅读时少了领略异国风情的权利;这种翻译法的长处是译文尽量接近读者,读起来更加通顺,而且还会给读者带来亲切感,更易于接受。
相对归化翻译而言,异化翻译则刚好相反。异化翻译会尽可能的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尽量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原汁原味的异国文化味道。翻译者力求最大限度的将原文的表达方式用目的语所表述出来,让读者通过他的译文能够了解该国的社会生活,人文知识和异国的风土人情。换句话说就是异化翻译在不改变原文的文化、语言、思维方式等特征的前提下,讲原文的内容用目的语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更好的适应原文。同意,异化法也存着着相应的弊端。异化的翻译一再的强调适应原文,这样一来就会破坏目的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译文读起来有时似乎显得不通顺或是有悖于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总结
我们不难看出,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语言的存在不能脱离文化背景,文化的传播也脱离不了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永远都不能是单纯的学习其语法和词汇,也不能是简单的语言技巧或技能的重复训练,而是要透过语言去了解和研究其代表的巨大民族文化知识。东西方文化存着的巨大差异,这势必会对英汉互译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就要充分熟悉和掌握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和其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脱离了文化的翻译是达到不了两种语言互相交流的目的。
作者:裴盈盈单位:吉林省长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