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产业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
古希腊、古罗马和西汉、大唐的鼎盛象征和国际影响都是文化。当前,西方国家控制世界的也是文化。
以美国为例,文化产业的收益是其GDP中的最大构成部分。好莱坞大片风行全球;微软的操作系统横扫世界;美国的价值观念,成为很多国家国内生活的参照系……这些东西像一根根无形的管道,一头将世界各国的金钱源源不断地吸到美国,一头将美国文化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从而让别国形成文化依赖,越缠越紧,无法摆脱,只好支出更多的钱财。更要命的是,美国的文化“从娃娃抓起”,从孩童时代就予以征服。麦当劳、肯德基覆盖全球,成为国际食品,中国城市的孩子趋之若鹜;观看迪斯尼动画片更是中国孩子的精神享受,他们对其中的角色如数家珍……与此相对应,本土文化生存空间受到挤占,文化控制力遭到挑战。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谁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会长期赢得未来。
(二)燕赵文化有三个历史渊源,派生出三个深层特征
文化是一条河,从古至今,源流相连;文化是一棵树,从里到外,血脉一致。笔者认为,河北文化的三个来源是战乱文化、农耕文化、官场文化。
战乱文化。河北地处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交汇过渡地带,自古以来战乱不休。这种周期性的故国沦丧和抛弃、血与火的摧残和经常性的家破人亡,使得这一方民众长期生存在悲剧当中。国家和朝廷经常靠不住,只能靠个人的力量自卫,或者依靠民间的力量进行体制外解决,于是任勇尚侠的特性也就慢慢形成了。古人提及燕赵风骨,其核心就是慷慨悲歌、任勇尚侠这八个字。影响到现在,河北民性一方面比较耿直、仗义、敬诚、刚烈,一方面爱走极端、容易过火,做事不计后果、缺乏长远思虑,缺乏弹性,顺势应变的柔性较差。
农耕文化。河北长期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古黄河流经河北),地平土厚,水利条件好,所以很早就进行了农业开发,农耕文明比较发达。这一方面使这一方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衣食无忧,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容易满足、安于现状,不像自然条件不好的那些地方的人群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突出表现就是观念保守,商品经营意识差。过去穷家难舍,宁愿厮守故土受穷,也不愿外出闯世界;现在敢于闯荡了,却多数受雇于人,满足于当打工仔,缺乏当老板、搞经营的雄心壮志。一些人认为河北人封闭保守、反应迟钝,具有浓厚的“内陆情结”,根子是否就在这里呢?从农业大省到沿海强省,必须在传统的农耕文化中注入现代商业文化,进行文化改造,开展思想革命,实施观念更新。
官场文化。愿意从政当官,并不是河北人独有的想法,但有个程度差异问题。可以说,河北人的“官瘾”在全国相比起来也是比较重的。一些人宁可在机关里平庸度日,也不愿自己出去大干一场;一些人为弄个一官半职宁可放弃自己本来十分精通的专业;一些人把不断地当官、升官当成最终目的,干事反倒撇到了一边……何以至此?一是地缘原因。河北地处京畿,环绕政治中心,对权力有崇拜感、向往感。二是经济原因。中央党校教授王东京曾说过一个“定律”:越是贫穷的地方人们往往越爱当官,因为他可以占有和支配稀缺的公共资源。三是历史原因。长期而稳固的封建统治形成了浓厚的“官本位”意识,“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
市场经济需要的是自由、平等、法治、公平、开放的社会环境,需要的是民本、重商、规则、服务、宽容的现念,这显然与“官本位”格格不入的。现实中存在的趋炎附势、衙门作风、官僚主义现象,表面上看是作风问题,潜意识中是官场文化在作祟。弘扬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应当把重做事、轻做官,重实际、轻虚名作为重要内容,引导人们把自己的智慧、能力和价值发挥到实实在在、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上来。当然,还要对干事创业者给予应得的承认和尊重,让人们感觉到做事者也可享受到实际利益和美誉度。
(三)沿海开发与向海文化
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我省面临着文化(不单单是思想观念)上的认同与接受问题。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的主流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比较发达的核心地带引领的。比如晋文化以汾河河谷文化为引领、江浙文化以苏杭文化为引领等。那么河北呢?是以冀中南为代表的平原文化为引领。河北历史上长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保定,北京(都市文化)、天津(沿海文化)也做过短暂的省会,但因时间太短,没有很大影响。后来中心南移,石家庄取而代之。无论保定还是石家庄,都坐落在平原腹地,培养的是深深的内陆情结。这种情结流布全省,从而全省上下都怀有“内陆上乘、平原优越”的一致体认。提及沿海地带,都以“苦海沿边”视之。即便是沿海区域人群,也抱怨自己“生不逢地”,向往内陆,虽然日闻涛声,但向海意识并不强,骨子里仍是内陆人。
如与闽、浙、粤等沿海省份相比,差距就更明显了。这些地方的沿海地带很早就得到了开发,繁荣发达了几个世纪,成为引领当地主流文化的中心地带。闽、粤省会就是如此,而且长期稳定,没有过动荡和搬迁。甚至不是省会的其他沿海地方,也是十分繁荣的,比如福建的泉州,宋朝时就成了东南半壁的物流中心和航运中心,明朝更是郑和远航的基地;再如浙江的宁波,其商业文化之厚重也是引领潮流的。总之,这些地方的经济文化隆起带在沿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向海文化;我省经济文化的隆起带在内陆,向海文化需要人为推动。
如何推动?大而言之,一靠思想领域的宣传引导,二靠物质建设上的着力推进。前者自不必说,后者尤需加强。我省487公里的海岸线,被天津分成两段。北段基础较好,南段差一些,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基础设施,还需下大功夫,否则难以承担起辐射冀中南的重任。好在我们现在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正在谋划大思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建设前进了,经济成果出现了,文化观念和思想意识也会被逐渐染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