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习语文化比较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中英习语的来源和构成比较
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来源于生活。由于地理、宗教、历史、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中英习语的来源和构成也有所不同。地理。英国四面环海,而且岛内河流密布,因此,航海业、捕鱼业非常发达。英国人的生活与海息息相关,因此很多习语以海洋、水、船、海运等为题材,例如:adropintheocean(沧海一粟),plainsailing(一帆风顺),betweenthedevilanddeepsea(进退两难),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Whileitisfineweathermendyoursail(未雨绸缪)。中国是个大陆国家,虽然有很长的海岸线,但古代中国人的活动范围还是以陆地为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许多习语与农业相关,如:瓜熟蒂落、拔苗助长、斩草除根、瑞雪兆丰年、五谷丰登、挥金如土、面如土色等。宗教。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英美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当多的习语与基督教有关,很多习语就源于《圣经》,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asdevoutasAbraham,asgreedyasAhab,ascuriousasLot’swife.中西方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龙”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中一直是吉祥富贵的标志,是备受推崇的民族图腾。在汉语中,“龙”是褒义的,很多词语中都有“龙”,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而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嘴中能喷火。在中世纪的西方,dragon是罪恶的象征,恶魔撒旦就曾被称为thegreatdragon。民俗习惯。民族风俗习惯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娱乐、节日等。比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主食以米食和面食为主,而米食和面食又作法多样,最常见的有米饭、馒头、花卷、面条、饺子等。因此,汉语中就有了许多包含各种米食和面食的习语。
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米煮成熟饭。西方以面包为主食,含“bread”的习语有:butterbothsidesofone’sbread喻“在同一时间从两件事中获利”;breadandbutter喻“谋生之道、饭碗”;breadandwater喻“简单的饮食,粗茶淡饭”;quarrelone’sbreadandbutter喻“自砸饭碗”;butterup喻“巴结;讨好;过分恭维”,等等。可见面包在英民族中的地位。政治、经济和科技。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映中国国情的时政词汇也成为习语,例如:“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科教兴国、“三农问题”、外向型经济。英语中一些经济活动词汇也泛化成了习语,以business为例:Businessisbusiness(公事公办);togetdowntobusiness(认真着手办事),darkbusiness(暧昧勾当;诡秘勾当),toknowone’sbusi-ness(胜任自己所干的一行),monkeybusiness(胡闹),businessbeforepleasure(正事要紧;先务正业而后作乐),togetdowntobusiness(言归正传)。文学经典。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文化是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它们给欧美文学提供了丰厚肥沃的土壤,对欧美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谈到英语习语的文学渊源,不只是英美文学本身,而是整个欧美的文学。远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近到现代的英美文学作品,都为英语提供了很多习语。如:AnAppleofDiscord(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TheHeelofA-chilles亦作TheAchilles’Heel(唯一弱点,薄弱环节,要害);TheTrojanHorse(暗藏的危险,奸细)。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哲理名篇和文学名著也给汉语带来很多习语,普通百姓都常常把这些习语挂在嘴边,如“三顾茅庐”。民族心理和认知。民族心理和认知主要反映不同民族对待身边事物的认知取向,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民族心目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意义。以动物为例。凤凰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传说中的鸟类,它在中国是富贵权势的象征,但在西方是再生之鸟,源自埃及“不死鸟”的传说,所以中文有习语“龙凤呈祥”,英语有“Riselikeaphoenixfromitsashes(从毁灭中再生)”。虽然在中国养狗当宠物的越来越多,但狗的形象在汉语中依然以负面居多,而狗在英语中的形象多是正面的,所以汉语有习语“狗仗人势”,英语有“Loveme,lovemydog”;我们说“力大如牛”,英语则说“asstrongasahorse”。当然,这种认知差异也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有关。
民族价值观。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对不谦虚的人的一种讽刺;而在西方,“谦虚”被认为是“自信”的反义词,许多习语对谦虚都持否定态度,所以有这样的习语:Modestdogsmissmuchmeat(谦虚的狗没有肉吃),Wherethereisfearthereismodesty(谦虚源于胆怯),Anexcessofmodes-tyobstructsthetongue(谦虚过分束缚舌头)。中国传统价值观总体取向是重义轻利,对金钱的态度比较含蓄,所以我们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或“视金钱如粪土”的说法。西方对金钱的态度则比较直接,其典型的民族特征是功利主义,只要钱来得正当合法就行,如:Moneyisthekeythatopensalldoors(金钱是打开一切门户的钥匙);Moneytalks(钱能通神);Beautyispotent;butmoneyisomnipotent(美丽是有力量的,但金钱更有权威)。中国人更注重集体观念,提倡“众志成城”、“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对生活的态度是知足常乐、适可而止、随遇而安。西方人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下面的习语体现了西方人个人主义价值观:Thesqueakywheelgetsthegrease(吱嘎叫的轮子有油吃/善于表现者能得到机会),EverymanforhimselfandGodforusall(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国俗语义。语言学家李奇(GeoffreyLeech)把语义划分为七个类型: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其中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属于联想意义范畴[2]。由于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同或相似,人们所接触的自然界事物也相同或相似,但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这些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背后的意义(即联想意义,联想意义具有民族语义特征,所以也叫国俗语义)就大不一样。例如,“狗”在英汉语中的概念意义是相同的,但联想意义就有很大差异:“狗”在英语中主要是积极意义,而在汉语中更多的是消极意义。再如,中国的“围墙”与西方的“fence(篱笆)”,两者都有阻隔的作用,但中国的围墙比较高,外人无法透过围墙看到里面的东西,所以,围墙有神秘感,既能阻挡外人随意进出,又有势力范围之意;而英语的“fence”多起到划界或自我保护的作用。所以汉语有“铜墙铁壁”,“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的说法,英语有“Goodfencesmakegoodneighbors(好篱笆成就好邻居)”,“Nofenceagainstillfortune(无篱可御厄运来)”等习语。总之,国俗语义是研究习语文化的一个非常好的视角。
二、结语
从习语的定义、特征到英汉习语典故的形成和比较,我们可了解到中英民族在宗教、民间寓言和神话、民俗、文学、民族心理、社会认知、价值观、国俗语义等方面的差异。通过中英文的比较,我们也意识到,了解差异是习语翻译的前提,因为习语文化负载性强,有效的习语翻译将大大提高跨文化传播效果。
作者:潘正芹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