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国同西方习俗鬼节文化比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中西方鬼节外在表现形式的比较分析,揭示出中西鬼节的实质,中国的鬼节实际上是祭祖节,而西方的鬼节是装鬼、戏鬼的狂欢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核心信仰、统治阶层的影响和宗教影响三方面剖析了隐藏其后的深层文化根源。
关键词:鬼节祭祖节狂欢节
所谓鬼节,就是与鬼的观念有关,以鬼为主题的节日,民间往往直呼其为鬼节、冥节或阴节。虽然中西方都有鬼节,然而二者在外在表现形式及节日内涵上都迥然不同,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
一、中西鬼节外在表现形式的差异
(一)过节方式
在中国,鬼节不止一个,其中较为隆重、受到普遍认可的是三大鬼节,即清明节、七月十
五、十月初一。清明节家家要起早扫墓。七月十五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节。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朔,或寒衣节,人们要焚烧纸质的衣物,谓寒冬来临,给祖先送去寒衣取暖。
在西方,普遍流行的鬼节是万圣节。人们用南瓜灯、吊死鬼等来装点庭院。孩子们会精心地打扮成恐怖的妖魔鬼怪,挨家挨户地去说“恶作剧还是款待”以讨来丰厚的糖果。
(二)文化载体
一切文化都需要物质载体,节日文化的载体即是能承载、传达节日主旨,具有节日特色的物质实体。中国鬼节的河灯、祭祖的食物、纸钱等都是在为祭祀服务,都履行着供奉的功能。
西方鬼节里的骷髅面具、奇装异服、南瓜灯、“鬼屋”、还有款待那些“淘气鬼”的糖果为的不是祭祀,而是游戏、寻求刺激,给平淡的生活加点儿佐料。因而,它们是人们娱己娱人的工具,担当着游戏的功能。
(三)节日气氛
中国过鬼节时时刻刻都表现着对祖先的敬畏。扫墓、祭拜都要恭恭敬敬,上香、磕头要无比虔诚,整个过程要由家族中的长辈主持,参与的人们不敢稍有怠慢,气氛十分庄严静穆。
相反,西方的鬼节则是一个恐怖但却充满欢乐和刺激的节日。人们装鬼、编鬼故事、布置鬼屋、观看鬼片……,想尽各种办法以鬼取乐。人们在鬼节这天尽情地狂欢,空气中回荡着尖叫声和欢笑声。
二、中西鬼节的内涵差异
(一)中国鬼节——祭祖节
在中国,人们对“鬼”表现出莫大的敬畏,这种“鬼”不是普通的鬼,而是鬼中的“祖先鬼”,是与现世的人们有着血缘联系的祖先的灵魂。人们过鬼节实际上是在为阴间的祖先过节,是在祭祀祖先。因此,所有的鬼节都以祭祀为主要内容,鬼节中的全部物品都为祭祀服务,节日的气氛充满了对祖先的恭敬。所以,中国的鬼节实际上是祭祖节。
(二)西方鬼节——狂欢节
在西方,“鬼”是传说中撒旦派出的邪恶的灵魂,而相信上帝无处不在的人们自然对这种鬼魂不屑一顾,“鬼”成了被游戏和取笑的对象,人们带着开玩笑的心理装鬼吓人、以鬼取乐、小孩子们更能借此机会赚够实惠,鬼节成了一个惊险刺激、嬉笑欢乐的节日。可以说西方的鬼节是一个扮鬼、戏鬼的狂欢节。
三、隐藏在差异背后的深层文化根源
(一)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
把祖先崇拜推上高峰的是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第一学说的儒学。儒学提倡“正名”,即在继承权上确定名分,而血缘关系是这种确定的唯一根据,只有基于血缘关系的“正名”,才能使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的一切遗产由其子孙名正言顺地继承。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更加牢固了宗法制度,也进一步地刺激了人们祖先崇拜的利益需求。
如果说中国的鬼节表现出中国人信仰中的鬼崇拜——祖先鬼崇拜,那么西方的鬼节则表现出西方人信仰中的神崇拜,而且是唯一真神崇拜——上帝崇拜。在中世纪的欧洲,僧侣是社会中拥有最高权力的利益阶层,人们寄希望于通过“入教”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向更高阶层靠拢。这样,基督教就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西方的核心信仰。人们崇拜上帝是要从上帝那里得到祖先或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给予他们的东西;同时,教会也从统治的角度出发积极宣扬人只要服从上帝、取悦上帝就能得到一切。新晨
(二)统治阶层对鬼节的影响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中,出现过611个帝王,每个帝王死后,其继任者或子孙都会为了“正名”而在规定的日期于专门修建的宗庙举行隆重的祭祀,以显示其帝位继承的合法性和血统的高贵。帝王的祭祖活动推动和强化了社会各阶层的祭祖活动,达官贵人要通过祭祖来为自己的权势“正名”,民间百姓也要通过祭祖来强化家族势力和人际关系。
起源于凯尔特鬼节的万圣节最初也存在祭祀活动,所不同的是:凯尔特人祭祀的对象不是祖先,而是死神萨曼;祭祀的目的不是对祖先崇拜,而是对死亡的恐惧;祭祀的物品除了牛羊牲畜,还有活人。凯尔特鬼节的第一次转变发生在公元1世纪左右。强大的罗马帝国征服了凯尔特部落,身为异族统治者的罗马人要用自身的文化来取代凯尔特人原有文化,以巩固其统治地位,鬼节受到罗马人丰收节的冲击。最终,两种文化通过不断的碰撞和摩擦走向了交融,鬼节和丰收节合而为一。
参考文献:
[1]马书田.中国鬼神[M].团结出版社,2007.
[2]林礼明.鬼蜮世界[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3]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