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跨文化传播下的英语教学模因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英语教学涉及不同语言表达及文化交流,具有跨文化传播的属性,模因作为文化传播因子,其核心是模仿。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文化传播与进化的新理论。本文拟于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从模因论的角度介绍模因论的由来、模因的变异规律和特点,比较分析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分类。同时,本文探讨了模因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分析认为,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学,过去一些被丢弃或认为不合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包括语言背诵教学、模仿与复制等)应该得到重新的评价和再恢复与提倡,以期同现行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形成合力,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
[关键词]模因;模因论;变异;传播;模仿;大学英语教学法
一、语言传播与模因论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的观点w(Dawkins,1976),通过类比生物进化规律与遗传特点,探讨文化的进化、复制、传播和变异规律。而且,模因论对于文化中出现的诸多如出一辙的相似性进行了有力而合理的诠释;故而,一方面,模因论从本质上解释了文化所具有的传承与传播性质;另一方面,语言模因论的出现,为探究语言的传播、进化、复制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1.模因的起源及性质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的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Dawkins出版了《自私的基因》一书,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是否有一个类似基因的东西,在文化的进化过程中也起到类似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呢?在这本书中,Dawkins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除了基因以外,另有一种复制因子,或者模仿单位,并命名为meme。meme源自于希腊词“mimeme”,是指“被模仿的单位”。总的看来,模因的定义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Dawkins在前期认为,文化传播领域中的模因被看成是文化遗传单位抑或模仿单位,其表现类型有“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等。”(Dawkins,1976:206)后期,Dawkins从信息观的角度,将模因看作是一种信息图示,或者信息单位,它存在于人的大脑当中,是“一个复制因子,而在现实当中,模因的表现型是词语、音乐、图像、服饰格调,甚至手势或脸部表情。"(Dawkins,1982:109)?对于模因现象,Dawkins的学生Blackmore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被称为模因”。(1999:66)pi此观点着力于社会文化传播和认知的角度,显然是对模因定义范围的重述和扩展。对于模因现象,何自然(2005:55)w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而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都有可能成为模因。总的来说,模仿是模因传播的主要方式,而模因论的核心概念即是模仿,即类似于基因通过遗传在代际间传递信息,模因通过模仿、复制,在代际间及同代人间横向抑或纵向传播。模因之所以能够复制和传播,是因其具备了作为复制因子所具备的三个方面的条件,即保留、变异和选择。从模因论的角度讲,“任何一个信息,只要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过程而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Blackmore,1999:66)
2.语言与模因语言是一种特有的模因,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词、句、段等,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一定的复制和传播扩散,都可以成为模因。Blackmore认为/'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所以在数量极大的潜在的模因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为数并不是很多,只有很少数模因能够成功的从一个人的头脑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或是从人的头脑拷贝到印刷品,或是从人的声音拷贝到光盘上。"(1999:38)和模因一样,语言也存在这极大的选择性压力,即语言模因具有选择性,这是因为语言模因的传播能力不一所导致的,一些语言模因很容易被人们接受,更容易被注意、感知和记忆、表达和传播,而另外一些模因从来得不到传播,不容易被人接受,成为不了语言模因。语言的选择过程其实就是模因之间相互竞争的过程,模因的存亡取决于其使用功能,当模因能为交际者所广泛使用,在交际情景中发挥交际和语用效果,这时,语言模因变成为成功的语言模因,并因此而不断复制、流传、传播;反之,则成为不了真正的成功的语言模因。陈琳霞和何自然(2006)指出,一种语言模因要被人广泛的接受并且模仿、复制和传播,必须具备四中特点,即: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权威性,实用性指语言模因要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适合社会交际语境,发挥最大的交际效果,促进交际,有时一个新的提法、新的表达、新的语言只是根据语境,即兴而发,但由于使用,合乎语境,随着使用的广泛,从而得到不断复制、传播的效果;合理性指的是语言信息表达的意义合理,从而成为成功的模因,语言模因要得到表达和强化、保留,就必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时尚性是指语言要接地气,要时髦、新鲜、新潮、新奇、爽口、悦耳,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语言信息越是时髦,模仿的人就越愿意去复制、模仿、传播;权威性是指语言如果具有权威效应,就会成为一种模因现象,得到流传和复制传播,拥有权威、名望的人士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从而会造成n人云亦云”的模仿效果,从而使得语言成为一种模因,流传开来。
3.语言模因复制传播方式分类笔者通过对如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CSSCI等数据库的收集发现,何自然(2005)和苏子波[51(2011)在论述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方式上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何自然依据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将仿制方式分为两大类、五小类。苏子波则按照自己的归纳,即以音、形、义、构为依据,进行了明了、简洁的分类;笔者认为,从汉语的角度来考虑,苏子波的分类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见表1):即所谓的“旧瓶换新酒”“移花接木”,不考虑发音,结构相同,内容不同。及同构异义。例如:《壹周立波秀》火遍大江南北,后面接而又起的“XX秀”如“中国达人秀”等等电视节目;当然,“同型”不仅限于单个词语,有时是语句,甚至是篇章。但是,对于整体而言,何自然的分类也同时弥补了苏子波分类的不足,如“理发店”现在变成和理发店意义相同但是表达不一的概念,即基因型模因(Genotype),如“发廊”、“发源地”、“椰岛造型(YESID0)”、“流行线”、“形象设计室”、“发艺工作室”、“剪吧”等等。
二、语言模因的传播规律
模因和基因类似,两者都是通过自身的复制、传播、变异而生存。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是模因的不同形态之一,模因包含在语言之中,语言又靠模因不断得到复制、进化和发展,不断被流传和传播。从语言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一方面,模因由于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和不变的实质使得模因能够纵向传递;另一方面,语言模因通过内容实质变化但一致的表达形式而不断地横向传播。据此,语言模因形成了语言的传播与进化的动因。一方面,新的模因或者“模因复合体”[6)(陈琳霞、何自然,2006:110)通过不断嵌人新的内容而不断得到传播。但是从内容看来,变异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概念和内容使人们从既有的熟悉语言模因中领略新的意义,使得语言能够具有新的活力,历久弥新。模因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自我复制和传播:模因一方面像基因那样通过继承和传递进行纵向复制和传播;另一方面,它就如病毒一样,在人脑之间不断地感染、传播和复制,周而复始;模因也是一种行为模式或者认知模式,从一个人感染另外一个人,从一个宿主感染另外一个宿主。模因在被新的宿主感染后到之后的传播需要经过不同的阶段。Heylighen171(1998:418-423)将模因感染宿主的过程分为四个周期: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传输(transmission)。而模因与模因之间正如基因与基因之间一样,存在着选择、变异和竞争,以争取自身能够被宿主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模因具有选择性、竞争性,这是由模因的传播能力不一所造成的,一些模因更容易引起宿主的注意,更容易被同化、记忆,从而更容易传播,形成强势模因;而另外一些则从来不会被传播,所以不能成为强势模因[81(刘彬、戈玲玲,2010)。
三、模因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颇有启发,笔者认为,模因论在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方面有积极和促进的指导作用。语言模因的指导意义在于,在模因论的指导下,“我们过去认为不太合理或者,丢弃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应该重新作出评价,甚至应该得到再恢复和提倡。”(何自然,2005:62)
1.语言模因与背诵教学何自然(2005:62)指出,“背诵本来就是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少儿时熟背的语言材料,不管是汉语的还是英语的,成年后仍能在大脑中复制出来应用于言语交际。今天,当人们过于热衷于分析性、启发性的语言教学方法时,往往会像倒洗澡水同时把盆里的婴儿也倒掉那样,将背诵这个教学手段毫不吝啬地遗弃掉了。”这其实就是输人和强记,没有前期大量的背诵,输人不会发生,也就谈不上输出。笔者认为,第二语言学习更多的是完成对文本的记忆,而不是对文本的分析。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推崇许多新型的教学改革模式,比如“翻转课堂”“ESP课程改革体系”“微课体系”“网课堂”“交际教学模式”等,但笔者再次提出私塾式的教学法——传统式背诵,亦有诸多可取之处。我们可以从人脑的认识角度进行分析,人脑的左右脑各司其职,左脑负责处理数字、逻辑、推理、语言等抽象信息,而右脑则善于整体把控,处理一些图像、情感、音律、白日梦、颜色等信息。如果说左脑善于思考推理,右脑则善于想象联想,而通过分析、启发式教学,刺激的永远都是大脑的一块区域,由于刺激时间长,且只用到了大脑的一块区域,人脑就会疲惫不堪。而如果加上前期感性的模仿、复述和背诵,后期再进一步地去理解的话,则可以实现左右脑并用,这对于我们的大脑开发而言极为有益。先通过感性介人,刺激左脑,且宜求熟而不求快,快而不熟,毫无益处,这样通过跟读、模仿和背诵,使得大脑中语音模因得到注意、同化和记忆,而在后面的练习当中,待理解之后,则可为学生提供交际情景以相互交流、表达和传播。使得内化的语音语调模因得以输出,同时在脑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2.语言模因与模仿复制谢朝群与何自然Pl(2〇〇7:37)指出,“重复与内推都必然涉及模仿,而复制本身就是一种模仿,因此模仿可以说是模因得以传播的关键”。何自然认为,模仿复制不是百分之百的克隆,而是“模因集合”的重组(何自然,2005:63),范镜春?(2008)认为,语言模因的模仿是在欣赏语言模因的基础上对语言模因进行推敲和借鉴,最后形成的创造性活动。通过模仿,创意和想法从一个人的大脑传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不断地进行复制和传播。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模仿是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模仿是模因的主要传播方式,“模仿可以是形式方面的模仿,也可以是意义方面的模仿”(谢朝群、何自然,2007:37),从这个角度出发,模仿是创新的源泉动力。模仿是对语言模因最大程度的维持,更是一种语言的创新。创新是模仿的目的。而这里所理解的模仿是指更高层次的一种移位。同时,模因在模仿和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语言模因的变异,即出现语言意义上的变异,即语言模因形式方面不发生变化而其意义随着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变化,包括情景语境、语言语境、认知语境和社会语境。1ul(莫爱屏、蒋清风,2014);语言属于文化或者文明的一种表现形态,模因论启发我们的不是“返璞归真”,而是通过语言本身的特有规律,启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在新的基础上留有余地,而不至于“走偏”,模因论启示大学英语应该多多提倡背诵的教学策略及模仿、复制的教学手段,且要通过语言模因的变异和传播规律,灵活而巧妙地“诵以至仿”,以达到“诵以至创”的最终效果。以期使传统的私塾式教学和现代化的新型教学理念和体系实现平衡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四、结语
模因论是在达尔文关于进化论的思想上所提出的用于解释文化发展、变异、传播和进化的新的理论,它为文化的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通过模因论,我们可以认识语言作为模因的变化和流传规律,如生命周期、语言模因特点、传播方式等。通过语言模因论的研究和发现,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即背诵为主的私塾式教学模式应当多多提倡和鼓励,以期同现行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形成合力,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
作者:张晨云 崔慈行 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