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3D虚拟世界语言文化传播范文

浅谈3D虚拟世界语言文化传播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3D虚拟世界语言文化传播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3D虚拟世界语言文化传播

摘要:3d虚拟世界SecondLife中的语言文化传播热潮表明,各国间的语言文化传播竞争已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作为该研究领域的一个典型范例,“虚拟歌德学院”项目研究的经验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3D虚拟世界;虚拟歌德学院;SecondLife;汉语国际传播

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主要大国都在加大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播力度,借以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汉语国际传播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伴随着国际社会对汉语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汉语国际传播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遇到传播渠道受限、“汉语难学”的偏见、文化传播理念和技术滞后等瓶颈。而一些国家创造性地利用3D虚拟世界(VirtualWorld)传播本国语言文化,如德国的“虚拟歌德学院”项目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对我国汉语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3D虚拟世界:语言文化传播的新媒介

3D虚拟世界是一种能高度逼真地模拟真实世界的现代信息技术。它是虚拟现实(VR)、高速网络、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电脑、通信硬件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的产物,是虚拟现实的高级和复杂应用。3D虚拟世界支持多个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共享同一虚拟空间,用户通过化身(Avatar)与其他用户及周边环境交互,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创造、社交、买卖、娱乐等活动,获得近似真实的沉浸体验。随着ActiveWorlds、SecondLife、IMVU等3D虚拟世界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它早已超越了网络游戏这一领域,成为国外用户的休闲、社交、工作和学习的常驻空间。3D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身份允许用户摆脱现实世界规则的约束,随心所欲地发表观点和言论,访问现实世界无法抵达的模拟空间,获得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持续不断的新奇体验、富有想象力的创造行为和社会赞许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们,使他们沉浸其中,并就此产生对新知识、新领域、新问题的探究和学习冲动。美国林登实验室开发的SecondLife(第二人生)是目前国外流行的3D虚拟世界之一。用户登入SecondLife即可操控化身,获取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第二种人生体验。在SecondLife中,男性可以化身为女性,普通人可以化身为英雄,人类甚至可以化身为动物和鬼怪,穿梭于各种仿真的或幻想的虚拟空间,与形形色色的虚拟人物交互,满足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体验愿望。与其他3D虚拟世界不同,SecondLife是一个开源的虚拟世界,开发者只负责底层技术和平台维护,而将内容的创作权交还给用户。用户只需租用一片虚拟土地,即可随心所欲地创作自己需要的虚拟空间。这些理念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参与热情,截至2014年底,SecondLife的注册用户已超过4000万,并且每月约有40万新用户加入。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使SecondLife转变成为一个围绕品牌创造各种体验的理想之地,能够实现比广告更为有效的传播价值。BBS、路透社等传媒机构也率先入驻SecondLife,创设虚拟机构开展新闻传播,英特尔、丰甚至政府部门都纷纷进驻SecondLife进行产品营销或宣传工作。这种传播热潮很快波及教育领域,包括哈佛、剑桥、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等名校先后在SecondLife创设虚拟校园,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各国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也意识到SecondLife的传播价值。它不仅拥有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便捷的建模工具、开放的传播渠道、丰富的交互工具,还是一种低代价的传播发展模式,是构建生态媒介社区、优化传播运营模式的最佳媒介。德国的歌德学院率先进驻SecondLife开发了“虚拟歌德学院”,随后英国文化协会与林登实验室合作开发了Languagelab英语城,欧盟教育委员会在“终身学习”项目框架下开发了虚拟岛屿。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的一些部门和组织也都先后进驻SecondLife,或创设虚拟机构,或组建群组开展语言文化传播活动。这些项目的实施在SecondLife掀起了一阵语言文化传播热潮,标志着各国间激烈的语言文化传播竞争已从现实世界延伸至虚拟世界。

二、“虚拟歌德学院”项目:语言文化传播新模式

歌德学院是国际知名的语言推广机构之一,其主要业务是向世界各地提供规范化的德语教学服务,介绍德国各方面的社会文化资讯,全面展现丰富多彩的,正面、积极的德国形象。目前,歌德学院已在9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9个分支机构和10个联络处,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传播体系。然而,歌德学院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将创新意识始终贯彻于自身事业中,积极利用各种新兴媒介拓宽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率先进驻3D虚拟世界开展语言文化传播活动。“虚拟歌德学院”(Goethe-InstituteinSecondLife)是歌德学院与“Bokowsky+Laymann”软件公司合作,在SecondLife中开发的一个语言文化传播平台。歌德学院互联网部主任K.Brehm指出,“该项目旨在向数以百万计的SecondLife用户展现一个世界性、现代化的德国,创新语言文化传播理念,扩大传播规模,促进跨文化交流,积累3D虚拟世界中的语言文化传播经验,探索语言文化传播新模式,应对新形势下全球化语言文化传播的新挑战”。“虚拟歌德学院”项目具体体现为SecondLife虚拟大海中的一处虚拟岛屿(图1)。岛屿中坐落着各种以“歌德绿”渲染的现代时尚的虚拟设施,构成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幻想空间。整个平台包含演出、展览、教学、交流等4个主要功能模块。

1.演出模块。位于平台中央的是宽屏舞台,由半球形的背景墙、宽屏银幕、台面、特效灯光,以及台下的数排虚拟座椅组成。宽屏舞台的主要功能是将现实世界的歌舞表演、戏剧演出等文化活动“搬迁”到虚拟世界中。演员在慕尼黑总部演出歌舞,而其虚拟化身由工作人员操纵并在舞台上同步表演。用户点击虚拟座椅坐下观演,就可以获得与现实世界演唱会相似的临场体验,同时也可以操纵化身出演剧中角色。虚拟文化活动与现实世界相比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向目标国家派遣演员和组织演出活动,传播成本较低。同时,受众规模成倍增加,受众参与度显著提高,大幅度提升了传播成效。

2.展览模块。展板是SecondLife虚拟世界广为应用的传播工具,支持嵌入图片、文字和视频信息,供用户观摩、交流和体验。“虚拟歌德学院”设置了数十块展板,呈半圆形状环绕在宽屏舞台周边(图2)。展板定期推出文化主题展览,内容涵盖当今德国社会热点话题(如移民问题)、历史事件(如两德统一)、民族风情(如传统节日)等各类社会文化咨讯。用户操控化身点击展板,能够观看相应主题的视频或图文信息,还可以与其他用户通过语音、文字工具交流探讨。

3.教学模块。宽屏舞台的另一侧设置开放式的虚拟教室,由一块大型展板(黑板)、讲台和数排座椅组成。总部的德语教师登入SecondLife,操纵虚拟化身组织德语教学和讨论活动。用户根据课表选修相应的课程,按时登入SecondLife修习课程。课程结束后,学院通过电子邮件等工具进行考核,由总部颁发结课证书。此外,开发人员还创造性地将慕课(开放课程)融入教学模块。在课程间歇期,虚拟教室提供每周1小时的免费视频开放课(A2水平)。用户点击“黑板”,即可不限时间、地点地访问开放课程,反复观看直至掌握教学内容。

4.交流模块。歌德学院的教学理念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互动式的学习环境,提倡师生通过大量的对话交流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为此,平台特意设置了一处用于交流互动的“咖啡厅”,厅中设有数组咖啡桌和沙发,供用户相互结识,交流学习心得。总部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值守“咖啡厅”,指导语言学习实践,引导用户使用所学德语探讨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话题。此外,平台还设有一幅3D模拟世界地图,标注着歌德学院位于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用户点击相应分支机构,就可以获取该机构的各类课程和文化活动等信息。不难发现,“虚拟歌德学院”的基本理念是利用3D虚拟世界“复制”其现实世界分支机构的传播功能,从而将3D虚拟世界与语言文化传播活动融合在一起,在探索语言文化传播新模式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三、基于“虚拟歌德学院”的语言文化传播分析

“虚拟歌德学院”的建成及推介在德国引发一阵利用3D虚拟世界传播德语语言文化的研究热潮,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研究人员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吉森大学的K.Biebighauser等人的相关研究和实验。

1.语音、文字使用与语言学习。在一项基于“咖啡厅”(图3)的德语教学研究中,K.Biebighauser等研究者考察了文字和语音两种交互工具的特点和优越性,以及它们对德语学习起到的积极作用。在“虚拟歌德学院”中,每天约有300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用户参与“咖啡厅”的文字聊天。当值守教师在线时,每天有10-15名用户通过语音聊天学习德语,在教师引导下探讨当今德国的社会文化话题。语料搜集工作完成后,K.Biebighauser从交互性能、匿名性、同步性、发言权和偏误等5个方面对两种交互工具的特点和优越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文字聊天的时间压力迫使用户做出快速反应,迅速、简短地输入话语,因此经常出现拼写错误,导致理解困难。但是,文字聊天具有可回溯性的优势,用户可拉动对话框观察聊天记录,反复观摩直至理解。文字聊天适用于教师对学生的纠错和引导,但不宜过于强调偏误,避免打击用户参与聊天的积极性。语音聊天的特点是交互速度快和内容丰富,且可配合一定的肢体动作,更接近现实世界面对面的同步交流。但是限于设备和用户自身的技术能力,通过语音聊天学习德语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两种工具都不支持发出接管发言权的信号,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也导致对话的重叠。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采用“双通道”,同时运用文字和语音两种工具进行交互。K.Biebighauser指出,“虚拟歌德学院”中的文字和语音聊天都为外国人学习德语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工具。学习者可在聊天中练习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并从其他用户和教师那里得到即时反馈,通过协商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与现实世界相比,采用化身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思想。虽然这种基于3D虚拟世界的学习与现实世界标准化的德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有利于学生了解非正式语境中的德语使用情况。

2.文化传播。在文化传播方面,K.Biebighauser等人认为,“虚拟歌德学院”试图“复制”其现实世界分支机构的传播功能,却忽视了将德国历史文化有机地融入环境平台中。3D虚拟世界用于语言文化传播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强大的仿真功能,它既能模拟现实世界,也能真实地再现已不存在的历史文化场景。例如,用户访问SecondLife中的“古罗马城”,即可体验全盛时期的古罗马宏伟建筑和人文风貌。其他类似的虚拟空间如“17世纪的巴黎”“伦敦城”“莫斯科城”等都可视为一种文化传播平台。因此,“虚拟歌德学院”仍需进一步革新理念和发展完善。为验证此观点,K.Biebighauser等人决定利用SecondLife已有的“虚拟德国博物馆”组织一项文化传播实验,主题定为“柏林墙•德国的分裂与统一”。“虚拟德国博物馆”由柏林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开发,除了部分仿真的馆藏文物外,还包括“柏林墙”等仿真场景(图4)。该项研究包含了3个假设:3D虚拟世界的多模态信息来源能够促进学生体验和深入了解历史文化;虚拟世界中的化身及会谈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相互联系;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虚拟世界中的合作、交流,有助于他们意识到文化差异影响着对外国文化的理解。20余名受试者来自吉森大学和波兰一所培训学校,大部分学生以英语为母语,其余学生来自中国和俄罗斯。受试者被划分为若干2-3人小组,共计活动4次,每周1次。活动前,教师对受试者进行SecondLife系统操作培训。第1周学生操纵化身相互结识,漫游虚拟世界。第2-3周参观“柏林墙”,就相关内容讨论交流。第4周举办虚拟会谈,交流活动心得。活动结束后,学生提交体验报告,教师对受试者进行问卷和访谈,收集实验数据。数据分析证实了K.Biebighauser等人的研究假设。3D虚拟世界因其直观性、游戏性、互动性和多模态信息传播可使学生沉浸于相应的历史文化环境,通过观察、探究和协商,深入了解真实的史实及文化。仿真的柏林墙、文化展板和教师(化身)都可作为学生的信息来源,学生通过与这些来源的互动加深理解和记忆,自然而然地完成“德国的分裂与统一”这一主题的知识建构,进而形成相应的对于德国或德国人形象的正确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化身的形式参与互动,更加大胆地发言和参与讨论,其话语长度和连贯性显著增加。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来自波兰和俄罗斯的学生,与来自中国的学生对德国文化的理解差异比较明显,对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问题甚至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然而,这些受试者通过虚拟世界中的合作、交流和协商,最终形成了对这一话题的一致理解。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K.Biebighauser等人指出,“虚拟歌德学院”在未来的建设规划中应充分利用虚拟世界的仿真功能,设置勃兰登堡门等德国传统建筑或柏林墙等历史文化场景,使学生漫游其间,在体验德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过程中,逐步改善乃至形成对德国或德国人形象的正确理解,这对于德国的文化传播和形象构建非常重要。

四、“虚拟歌德学院”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

“虚拟歌德学院”是利用3D虚拟世界传播语言文化的典型范例之一。通过对该项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

1.传播媒介的创新。汉语国际传播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西方掌控主流媒体和话语霸权背景下,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各种汉语国际传播媒介往往被妖魔化为我国扩展海外政治影响的工具,使汉语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陷入“说不出、传不开”的尴尬境地。因此,汉语国际传播应当跳出固有的思维格局,广开渠道,积极利用一切新兴媒介打造多元传播阵地,通过与西方主流媒体的错位竞争占据主导权。“虚拟歌德学院”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启示。例如,可由相关机构牵头,组建强大的开发团队,投入足够经费,在SecondLife中开发一个虚拟仿真的汉语国际传播平台——虚拟孔子学院,并将汉语课程、传统建筑和节日风俗等中华传统文化浓缩其中,使国外受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国精神,进而生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强烈意愿。

2.汉语学习理念的创新。汉语国际传播的核心任务与内容是汉语教育。近年来,随着海外孔子学院的大规模扩张,海外汉语学习者的绝对数量大幅度上升,但汉语学习者大部分处于初级汉语水平,能够坚持到中高级阶段的人数逐渐减少。究其本质,是因为汉语国际教育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缺乏课外可利用的社会学习环境(汉语生活环境)。即便是达到较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由于缺少汉语生活,其汉语能力也逐渐被磨蚀。“虚拟歌德学院”的开发与应用表明,利用3D虚拟世界可以为海外汉语学习者提供一种模拟的虚拟语言生活。事实上,以虚拟身份体验另一种生活恰恰是SecondLife虚拟世界的核心理念。就汉语教育而言,可以在“虚拟孔子学院”中营造一种参与汉语交际生活的氛围,使海外汉语学习者可以像来华留学生那样参与购物、就医、乘坐交通工具、房屋租赁、银行开户等汉语生活,自然而然地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成为海外汉语教育的重要补充。同时,“虚拟孔子学院”本身即是一个网络游戏平台,能够融合游戏化学习(game-basedlearning)和教育游戏(educationgames)的理念,将生活体验、乐趣与汉语学习的目的和手段相结合,能够“以较为轻松的学习方式,用较短的学习时间,使更多的国外受众走进汉语,学习汉语,并且能乐于学下去”,从而达到进一步扩增汉语学习群体规模,提升海外汉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3.文化传播理念的创新。目前的汉语国际传播多采用“说教式”的文化传播,并未考虑到国外受众是否易于接受和理解。在当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受众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需要参与、体验和娱乐。因此,要传播中华文化,就不能忽视国外普通受众的需求,在坚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积极利用一切新兴媒介,实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大众化、亲民化和娱乐化。“虚拟歌德学院”研究表明,3D虚拟世界可将中华文化传播置于近似真实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如文化景观观摩、传统节日活动,以及武术、京剧、书法等传统文化活动,供学习者操控化身参与和体验。在3D虚拟世界中,文化不再作为学习的对象,而是作为一种近似真实的文化体验,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习得文化,内化有关知识,逐步实现文化参与的过程。因此,“虚拟孔子学院”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是革新文化传播理念和技术,实现中华文化有效传播的一条创新路径。

4.国家形象塑造理念的创新。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生存与发展空间。因此,各国都将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运用多元化传播渠道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传播。“虚拟歌德学院”本质上也是国家形象塑造战略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致力于塑造一个反映传统中华文化特点的“和平发展、充满活力、勇于担当”的国家形象。然而,现实却是中国形象被刻意歪曲、抹黑成一个“威胁、崩溃、邪恶”的刻板印象。若要突破这一瓶颈,首先就要做好自身,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用事实、用发展打破谎言。同时,也要借助新兴媒介,抢占潜在的舆论阵地,通过“讲好中国故事”等有效的文化传播策略积极建构国家正面形象。“虚拟歌德学院”研究表明,3D虚拟世界是一种优越的塑造国家形象的传播媒介,其规模庞大的受众群体、强大的仿真功能、不受限的传播渠道和便捷的交互工具,都为打破西方话语霸权,传递中国声音,塑造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提供了有利条件。“虚拟孔子学院”应包含“嫦娥奔月•神舟飞船•中国人的登月梦想”、“郑和下西洋•辽宁号•和平共赢的大航海”等宏大的虚拟场景,向世界讲述中华民族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使外国民众正确了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道德理念和当代中国精神,逐步改善乃至消除“刻板印象”。

五、结语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文化格局不断深入背景下,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语言文化传播竞争中占据主导权,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汉语国际传播应借鉴“虚拟歌德学院”及相关项目的创新精神和研究经验,积极利用3D虚拟世界等新兴媒介更加有效地推广汉语,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及更有效的传播,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贾益民.新时代世界华文教育发展理念探讨[J].世界汉语教学,2018(02).

[2]马冲宇.3D虚拟世界中的语言文化传播[J].传媒,2018(22).

[3]樊晓红.虚拟世界的学习行为研究—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10(11).

[4]李月,陈雨薇,萍.国外3D虚拟世界教育实证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08).

[5]林家权.虚拟世界中广告传播的受众浅析[D].厦门:厦门大学,2013.

[8]王建勤.语言生活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教育[J].语言战略研究,2018(06).

[9]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拓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04).

[10]李群山.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及其应对之策[J].吉首大学学报,2018(04).

作者:马冲宇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