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范文

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摘要:2016年4月14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一部6集纪录片《西去东来》,该片呈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的交流和推广打下了基础。本文结合跨文化传播语境,分析了跨文化传播环境下的中国纪录片的传播现状:该纪录片为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提供良好平台的同时,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仍需国际化定位、选取独特的叙事视角、充分运用最新的传播形式等手段,以此来增强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西去东来》;文化交流;孔子学院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相比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影视剧,纪录片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最好形式。纪录片以其独有的纪实性和多样化的题材吸引着八方来者。在跨文化传播中,纪录片是承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体现人文价值和社会观念的载体。在中国播出了中美联合摄制的《故宫》、中英共同摄制的《美丽中国》之后,央视又推出了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型纪录片《西去东来》。本文尝试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孔子学院总部推出的纪录片《西去东来》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起到的作用,以期为中国纪录片增强对外传播能力提供一些思考。

一、跨文化传播理论的提出

跨文化传播是指发生于来自两个文化之间人们互动的过程。1959年美国人类学家EdwardT.Hall所著的《无声的语言》首次提出“跨文化张力”和“跨文化问题”概念。Hall把文化的概念带到了传播学研究领域,指出了跨文化传播的具体研究方向,如声音、手势、时间、空间等。在全球传播科技的推动下,不同个体和团体的文化交流、精神交往更加频繁,跨文化传播应运而生。我们可以认为,跨文化传播是不同个体、组织、国家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文化共享,它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文化交往日益繁荣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通过跨文化传播渠道争取国际认同,使本国文化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二、纪录片《西去东来》简介

(一)全片构成

《西去东来》由孔子学院总部出品,是首部呈现东西方语言文化交流交融历史,展现中国语言文化海外传播历程的文化纪录片。全片共分“语言的力量”“文化的命运”“春天的脚步”“大象原无形”“美丽的差异”“未来的呼唤”6集,每集50分钟。

(二)创作背景

这部纪录片创作历时两年,班底由曾拍摄过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晋商》《汉字五千年》的主创人员组成。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教授担任本片总顾问。摄制组曾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泰国、波兰、埃及、坦桑尼亚、玻利维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拍摄,采访了200多位大学校长、专家学者和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教师、志愿者。

(三)故事概览

《西去东来》全景式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脉络,聚焦孔子学院在短短10多年时间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波澜壮阔的跨越式发展历程,讲述了无数中外人士为之呕心沥血的动人故事,通过汉语传播和文化交流,对中外各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奇妙“化学反应”,演绎了一幕幕人与人、心与心交流的新传奇,凸显了孔子学院从语言入手,用文化交流交融,筑建中国和各国人民互联互通的平台,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多元多彩世界文明发展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三、《西去东来》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一)语言和文化交织:《西去东来》为宣传孔子学院贡献力量

影片第一集,孔子学院就在法语联盟、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等各国语言文化机构中“崭露头角”,片中追溯到1883年为了拯救即将沉沦的法兰西精神而应运而生的法语联盟,回顾这些语言机构创办之初的场景。语言是敲开文化认知大门的一扇窗户,中国在积极学习他国语言文化的同时,也通过孔子学院将汉语推广至世界各地。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之日起,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已有孔子学院512所,孔子课堂1073个。①以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为主的孔子学院在海外高校落地生根,但是仍有很多国人不了解孔子学院的内容和办学宗旨。纪录片《西去东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播出,给迷惘中的民众带来了精神洗礼。不少看过《西去东来》的网友表达了对汉语的热爱,并发声支持孔子学院的传播。在“美丽的差异”这一集中,我们看到了曾风靡网络的《东西相遇》小画册,简笔画勾勒出明显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我们还见证了外派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师王琼的成长,从一个惶恐不安的异乡人到庞卡城的中国“名人”,她做好了一个中国人的榜样,她对人们的热情让她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总的来说,《西去东来》凸显了孔子学院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共同之处,即从语言入手,筑建各国人民互联互通的“心灵高铁”。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学院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多元多彩世界文明发展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二)孔子学院网站:中国语言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良好平台

孔子学院是中国语言文化的对外推广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作为孔子学院的坚实后盾,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方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在传播途径上,国家汉办网站满足了大量、及时的信息需要。孔子学院的院长、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进行文化活动的同时,真实及时的信息就会通过汉办官网出来,以供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学院的发展进程和孔院工作人员的生活点滴。《西去东来》除了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之外,还同时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官方网站上陆续推出,以周播剧的形式呈现,为热衷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有志之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途径,也为研究孔子学院的学者贡献宝贵的资料。

四、纪录片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一)纪录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渠道

中国是一个文明大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要想快速高效地把中国的形象向外推广,纪录片是最好的形式。纪录片内容的纪实性、表现手法的丰富性,都让它更容易营造一种亲切的“真实感”,从而获得国际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的理解与认同。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该剧播出后,不仅引起国内观众竞相追捧,还名扬海外。该片海外授权地区遍及东南亚、欧洲、美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近年来中国纪录片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西去东来》在拍摄过程中,剧组辗转多个国家,获取一手的文化资料,走访了世界各地不同语言文化机构的高层代表、高校的历史研究员、教师、学生等人,以访谈的形式探寻语言对外推广的历史进程,揭示了语言文化与国家兴衰的内在关系。

(二)中国纪录片在国外的市场分析

1.中国纪录片走上国际化道路

近年来,在国家主流旋律的引导下,一些优秀国产纪录片走出国门并受到境外主流播出机构的欢迎。纪录片《故宫》被制成2集国际版后,通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GeographicChannel)以26种语言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媒体。由中视传媒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合拍的纪录片《美丽中国》不仅获得了美国第30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多项大奖,还在全球50多个电视频道播出。由五洲传播中心与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合拍的纪录片《中国建筑奇观》通过探索频道的全球播出网络向145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亿观众播放。

2.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仍存在局限性

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基础上逐渐走远,但是以《西去东来》为代表的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上仍存在局限性。第一,定位不够清晰。虽然都是面向全球,但是相比《舌尖上的中国》从饮食来渗入文化的手法,《西去东来》做得还不够好。首先在定位上稍显模糊,从语言来反映文化,录制的也是关乎世界各国语言的历史发展,但受众面较窄,有些局限在孔子学院的范畴中。《西去东来》播出后并没有收到极大的反响,无法与《舌尖上的中国》当时获得的热烈追捧相比拟。第二,题材选择存在局限性。中国的纪录片走出国门的大多是大型历史文化类的纪录片,或涉及中国悠远的古代历史,或是对地理版图的诠释,都是从宏观角度入手,缺乏专注于某一类具体的题材。《西去东来》中明显在追溯历史中嵌入文化内涵,主流价值观色彩浓烈。第三,正视文化差异不够。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在纪录片创作中往往被忽略。中国纪录片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独到之处,但是多站在本国立场上叙述事实,没有考虑到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和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以《故宫》为例,其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播出只有两集,是在原版本的压缩、剪辑和重写解说词的基础上重构的,更名为《透视紫禁城》,共90分钟。这也说明中国纪录片在叙事和表达上还不够全面。

五、跨文化传播环境下的中国纪录片反思及建议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已经陆续走上国际舞台,与国外优质资源的合作和展播给纪录片的发展拓宽了发展渠道,但是纪录片在对外传播中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定位要清晰,自觉进行国际化定位。反映跨文化传播的纪录片在制作之初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虑该片主要面向哪些人群,对受众要有清晰的定位。还应该主动站在国际化立场上,结合拍摄意图确立努力方向,为下一步的进展提前做好规划。第二,选材要有独特的视角,兼顾中外文化的历史进程。不同的传播视角必将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认知。因此在选材上要真实可信,选取合适的角度,尽可能真实展现国内外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交流;不仅要将本国的历史文化完整还原,也要对国外的优秀文化给予足够的关注。第三,叙事手法要有说服力,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在《西去东来》中,有很多完整的叙事,或交待历史背景或讲述人物经历,摆拍痕迹明显,宣传意图突出,很容易让人们在惊叹语言魅力的同时感到中国式的政论色彩,有说教意味。第四,充分运用最新的传播手段,多种形式结合,实现多赢。跨越国际的纪录片制作不易,在传播过程中就要多下功夫,需要调动一切有利的手段和资源来搭建一个展播平台。《西去东来》运用了电视加视频网站的优势,借央视的优势平台与视频网站来传播,目前来看还不够,未来还需要网络视频、自媒体等更多样化的媒体形式活跃起来,加入到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中。第五,纪录片创作要做好及时反馈。在跨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下,在呈现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也要满足受众需要。既要做好内容,也要注重市场回馈,收集多方意见并加以取舍改进。

作者: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