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范文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摘要】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燕赵传奇》节目,以严谨的学术生产态度打造了一档具备高规格文化雅量的广播精品。她的成功源于四个方面: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的讲述方式,清晰的文本、精到的听觉体验,本土文化的传承、视角独特的言说,创编播形式的全方位创新。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文化传播,关键问题在于建立文化认同。如何建立文化认同?《燕赵传奇》作为一个成功的典范,其模式值得借鉴。

【关键词】

《燕赵传奇》;地域性;故事化;文化认同

当今的传播环境中,受新媒体的冲击,广播这类以内容见长的传统媒体已逐渐失却内容供给者的“垄断”优势:权威性消解、中心地位离析。如若不对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革命性的梳理,不对现有的内容获取方式、内容整合手段以及内容呈现形态进行全方位的重构,广播已很难捍卫其作为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值得欣慰的是,广播人正在积极作为,近两年来广播上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无论从美学形态、叙事模式以及类型元素融合与探索等各个方面均有令人惊喜的成果。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为例,在她众多的优秀栏目中,2013年开播的大型历史文化栏目《燕赵传奇》显得特质鲜明。如果说《百集系列微广播》《太行燕山百村行》描绘的是篇幅宏大的乡野民生画卷,《走两环看发展》呈现的则是立体丰满的“城市群的崛起”“经济带的繁荣”及“协作区”的兴盛之于区域百姓生活的深刻影响,《992大家帮》召唤而来的是汩汩涌动的平凡素朴的爱心,这些都是媒体人对现实生活的守望之作。此次《燕赵传奇》则将目光投向了深邃的历史星空,附身沉心开掘丰厚的文化宝藏,以严谨的学术生产态度打造出了一档具备高规格文化雅量的广播精品。

“广播作品的文化雅量”问题进入业界研究者的视野,是因为这类作品的文化含量、文化涵盖以及文化品质可以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受众会通过对作品的传递、收受、交流、分享,形成对作品整合诉求的认同与接受,进而影响其情绪情感和行为方式,形成文化认同,这是大众传播产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之一。《燕赵传奇》以优秀的燕赵文化为呈现对象,系统展现河北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人文宝藏。在内容的挖掘、整合和呈现上,为我们提供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规范的生产方式打造大众传播产品的范式。所谓学术生产是研究者坚持在自己的场域中进行学术研究与讨论,面向相应学术领域的特定受众,追求的是学术价值。而当学术成果进入大众传播过程时,传播者必定要追求受众最大化,尽可能使传播内容被最广泛的人群所接受。这两个既有相互交织又有清晰界限的场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融汇与排斥。能否找到恰当的契合点,既不僭越学术原则流于媚俗,又能易于传播喜闻乐见?《燕赵传奇》的经验着实值得借鉴。

一、史料翔实丰富,讲述专业权威

按照节目创办者的初衷“聚焦本土文化,填补历史空白”,充分挖掘河北历史文化传奇,多样态、多形式地传承和普及河北的优秀历史文化,这就使得节目本身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学术生产的严谨基调。节目坚持“谁的领域、谁的成果,谁来讲”,内容整合注重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集结省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带来的都是自己的独家研究成果,确保了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与研究成果的专业水准。有人说:时下大众传播产品的生产,像是工业化流水线上的快餐,太注重功能性效果而忽略了人文的厚重,就像“身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的节奏。网络媒介的普及为碎片化快速传播提供了平台,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失去了辨别真伪的兴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燕赵传奇》的成功尤为珍贵。《燕赵传奇》聚焦于本土文化,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著述观点梳理、史实观照佐证以及民间传说打捞等,建构了节目的坚实体系,专业精神、学术态度、精品意识使作品经得起推敲,值得分享。

二、文本简洁清晰,听觉语言精到

自2013年4月20日《燕赵传奇》开播以来,迅速取得了成功。在河北电台旅游文化广播所有节目排名中迅速蹿升至第一名,打败了以往的看家栏目——相声节目。节目也进入河北电台100多档节目收听率前20名。①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古代文化的通俗化解读和传统文化的故事化讲述。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但由于语言晦涩难懂和传播方式的单一,长期以来都停留在象牙塔似的学术研究机构中。为了满足百姓的文化需求,精英文化必须脱掉高贵的外衣,走上大众化的道路。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燕赵传奇》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通俗解读方式,顺应时代潮流,得到了听众的认可和喜爱。《燕赵传奇》在广播语言和广播要素运用上毋庸赘言。“不卖弄学问”“用最口语化的形式”讲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这是作品进入大众传播环节的核心要件。笔者认为,只要尊重历史、尊重史实,不过度解读、不妄自解读,就不会消解既有学术生产成果的学术价值。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快乐原则与生俱来,是生命的最基本原则。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类对于知识的追求,但在寓教于乐的层面上却很难做到兼顾。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所处的转型时期,人们的焦虑、压抑并没有随着物质需求的逐渐满足而有所减缓,相反,“在今日中国,各种心理疾患正呈上升趋势,富裕起来的人中,他们的不幸福感并不是因为缺少金钱,而恰恰是因为他们在精神生活中没有支点。”②于是,广播把传统文化进行故事化的轻松处理更加彰显了它的魅力。《燕赵传奇》“以时序为经,以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为纬”,通过故事化的讲述展示人文历史、文化遗产和燕赵风骨。作品文本逻辑干净、铺陈史实、主干突出,使广大听众能简洁地了解一部系统完整、条理清晰的河北历史。和视觉文化相比,听觉文化需要较高的“参与度”和“卷入度”,才能够轻松地获得信息和愉悦感受。严肃的历史叙事,沉重的历史解读,不能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燕赵传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架起了这样一座桥梁:从专家通向百姓的桥梁、从传统文化通向大众文化的桥梁。高深的传统文化经过专家学者通俗的解读,满足了听众的求知欲和探奇心理,赢得了听众的注意和喜爱。正如美国文化学家麦克唐纳(DwightMacdonald)所说:“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③

三、立足本土文化,言说视角独特

当前,文艺作品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创意重复和同质化倾向。所以,做节目首先要搞清楚最难以复制的是什么?这就是本土化与个性化,即贴上区域特色标签,办出自己的风格。《燕赵传奇》正是以其浓郁的燕赵文化风情、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引发了听众的广泛共鸣和强烈兴趣。《燕赵传奇》秉承“挖掘地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的节目宗旨,打包河北各种历史文化资源,成规模成序列地传播。④《燕赵传奇》的五大系列层次分明:皇家文化的厚重、根脉文化的悠久、长城文化的宽远以及红色文化的激情、诚义文化的豪迈,虽各据其重,但相互辉映,使燕赵大地的文化魅力蓬勃四溢。就立足本土文化而言,《燕赵传奇》的两个结合足见编创者的功力:结合燕赵大地丰富的文化遗存,讲述历史、人文、风俗以及自然景观,展现丰富的文化性情;结合民俗研究成果,使这一方水土生长而出的草根文化昂首挺胸地“登堂入室”,以慰藉百姓心灵。鲜明的地域性、深刻的相关性,唤醒的就是深藏心底的文化归属感,这个归属感是实现文化认同的核心动力。再从言说视角来看,作品极其强调现实感,换言之就是用现实的视角打捞远逝的历史,有史料,有传奇,有风情,有名胜,有佐证,有亲历。不虚浮牵强、不生搬硬套,既增加了作品的厚重与纵深,又提升了作品的内涵和品位。正如《燕赵传奇》撰稿人梁勇所言:“通俗、真实、不胡编乱造,不乱发议论。要有思想,但不是胡诌。可以讲述细节的对话,但不是乱造。历史的真实、学术的考证,还是核心竞争力,讲述的技巧是传播的手段。”

四、作品形式新颖,创编系统规制

《燕赵传奇》成立工作室,形成创意、研发、制作、推广整体制作流程,确保节目运作优质高效。大众传媒的内容生产是特定时代文化生态培育出来的语言符号系统,也是人类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绽放的诗意之花。伴随社会总体发展的步伐必然会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质。当今的创新,要关注的要素很多,包括:内容生产、传播及收受方式的历史性变化,只有不断更新形式和表现技法,才能使受众得到审美愉悦和精神提升。《燕赵传奇》以数百集的体量、系列化规范化的包装和相对模板式的文本设计,有效形成了辨识度极高的符码集合,具有极强的传播便利性。《燕赵传奇》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除利用传统的图书、广播媒介进行传播之外,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于网络、客户端等新媒体手段,真正实现了立体化、全方位的传播,得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约翰•费斯克(JohnFiske)曾经指出:“如果一个文化资源不能提供切入点,使日常生活的体验得以与之共鸣,那么,它就不会是大众的。”

《燕赵传奇》精准地把握了文化研究的严谨性与大众传播的通俗化有机结合的精妙切口,热播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关键问题在于建立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可以赋予我们一种精神力量,使我们在文化的流传中立于不败之地。文化认同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的作为也不可一曝十寒。文化挖掘、区域文化形象的定位与构建、自身文化自信,以及文化归属感的形成,都将是我们在文化产品创意与传播过程中需要逐一破解的命题。《燕赵传奇》火遍京津冀,表明燕赵区域文化的认同基础优良,重要的是用最有效的方式去传播。所以,《燕赵传奇》内容不可复制,但其创新的模式值得借鉴。

作者:仝文瑶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