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传播中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人口数据测算,全国共有烟民1.64亿,其中男性烟民约为1.59亿,女性烟民约为0.05亿,男女烟民比例为31.8:1。通过数据显示中国的吸烟人群是相当庞大,吸烟的历史也比较悠远。往往广大的烟民对烟具的喜好也是比较广泛的。尤其对一些比较新奇的并且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烟具往往会受到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老年烟民的喜好。产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往往大于了产品的使用价值。在这类的产品的本身这样的烟具也会成为礼品馈赠的较好选择。
一、烟草的历史及辽宁满族吸烟风俗
烟草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据史料记载,中国真正开始风行烟草及吸烟习惯,还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烟草从海外传入以后,才为世人共知.(摘自《吸烟的历史》52页)由此可知中国人吸烟的历史已经五百年了。悠长的历史使广大吸烟者对烟具的喜好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烟嘴”、“烟斗”、“旱烟杆”、“鼻烟壶”、“水桶烟”、“烟袋”等等。这些都是辅助吸食烟草的工具。那么包装贮存烟草的烟具又有那些呢?天津中和烟铺(又称五甲子老烟铺),是一家历经明、清、民国三朝的老字号。那么最初的烟草包装主要是白纸包包即可。到了近代随着烟制品的种类并没有增加多少,只是吸烟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烟具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特点:注重实用性的同时,更注意其装饰性和艺术性。出现了角质、骨质、玉石、金属、塑料、陶瓷等烟盒制品。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紧密相关,清代东北满族烟俗的形成与发展亦然,它与当时满族身处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东北地处寒温带,烟草自身的生物特性,为人们抵御风寒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烟草因其所具有的药物属性,在满族生产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满族人喜吸烟草,在长期吸烟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与烟紧密相关的生活礼俗。在日常交往之中,敬烟是满族人迎宾待客的主要方式之一。敬烟也是满族人尊长敬老的一种表现形式。满族是有着敬老传统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烟在东北满族的婚姻礼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满族婚姻礼仪中,有一项重要的仪式——“装烟礼”,一般是由女子向男方的长者敬烟,礼毕后,尊长要将事先准备好的钱送给女方作为酬礼,谓“装烟钱”。由此可见明清时候烟草刚刚传入中国在辽宁吸烟的风俗已经形成,并且成为辽宁地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俗。
本文介绍的这款“烟跳”是一款比较新颖的烟盒设计。在保持原有贮存香烟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取出香烟的功能。在注重增加新功能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不断加强了对烟盒本身设计的装饰性和艺术性以及地域的文化性。以提高设计中的情感因素。那么设计中情感因素往往会成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烟跳设计中的情感因素都有哪些。
二、烟盒设计中情感因素对设计的影响
消费者的情感具有复合性,对于一个产品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感觉。正是因为对于产品的评估我们有着多元的影响因素,产生的情感通常不会是单一的一种。光是在功能的设计中的创新往往是不够的。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了目前比较昂贵的红木材料,如:花梨木、紫檀木、红酸枝木,楠木等珍贵木材。中国是一个木材木使用比较多的国家,对于木器的加工工艺也是历史悠久。皇家帝王对高档的木材的使用选择也是相当考究。民间对于木料的种类、品种、价值的认知度也是比较高的。那么在烟跳设计材料的选择大大提高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再经过中国传统的木器加工工艺如榫卯工艺、雕花等工艺的使用以及传统图案的运用,在提高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艺术价值以及产品的的收藏价值。
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具有时效性: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周围的环境在不断变化,个人的期望目标、衡量标准、态度也随之变化,对于同一产品在不同的阶段也经常会有不同的反应。红木等材料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也会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产生变化。如红木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及使用者的不断抚摸也会产生颜色的变化,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深色泽光亮,显得很沉稳饱满,具有历史的沧桑感。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金镶玉”。在烟跳的设计中加入玉石和金箔也为整个设计增添璀璨的一项,尤其玉石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石本身会变得更加圆润。使产品的本身的艺术价值得以进一步的提高。产品采用的主要材料是紫檀木,以及产品花纹是嵌入的是青海玉和金子,花纹都是采用的古典象征祥和福瑞的图案。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使产品大大的增加了它的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收藏价值,花纹都是采用的明清象征福气花纹式样。
该款设计秉承了我国明清满族风情文化的设计风格,将明清家具的制作工艺微化应用于烟具的设计中,将辽宁满族文化的传播起到很好的媒介作用。该款设计作为辽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系列设计之一,体现了辽宁地区的民族风情特色,整个系列设计将为辽宁旅游业文化形象塑造与文化传播提供一个全新载体。
作者:高勇 王丹 单位:大连交通大学艺术学院